浙江永康“田螺姑娘”陪身边水塘不赚钱也幸福
发布时间:2011/8/30 9:11:34 来源:永康日报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0)
核心提示: 摸螺蛳、抓鱼……不是在溪里,而是在自家承包的水塘里,江南街道溪口村余敏夫妇的想法有点特色。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用上竹栅栏,捉螺蛳方便多了。
摸螺蛳、抓鱼……不是在溪里,而是在自家承包的水塘里,江南街道溪口村余敏夫妇的想法有点特色。
余敏夫妇新家在栗园村,几间建在四周环山水库边的简易棚,出门便是错落有致的水田。
“有人吗?”一声招呼后,一头短发,穿着蓝色运动衫、配上方格子中裤、脚底穿着蓝色雨靴的余敏探出头来。乍一看,笑容灿烂的脸上找不出一丝“螺农”的身影,唯有左手卷起的袖角嗅到渔民的“味”。
“养螺蛳没钱赚,只够付租金和日常开支。”36岁的余敏谦虚地说。因为是老公徐巨峰喜欢的事业,她全力支持。
想吃野生螺蛳搞养殖
徐巨峰五官端正,一脸帅气,年轻时尝遍了我市各地的佳肴,朋友说他味觉特敏感,稍有异味一尝便知分晓。为了能吃到喜欢又安全的水产品,他甘愿放弃都市生活回归田园。
“没结婚前就想搞水产养殖,所以媳妇也到自然风景好的栗园村娶。”徐巨峰笑称,养殖野生螺蛳不仅能赚钱,关键是自己能吃上健康的水产。
经过市场调研,徐巨峰惊喜地发现,金华螺蛳价格每公斤3.6元,我市每公斤8元,每天销量2000公斤,而且80%从外地进口,往往经过长途运输后,螺蛳不是臭死就是质量难保证。
了解到巨大的市场商机后,经网上查寻、电话咨询后,他还专门前往绍兴专业养殖场学习,回来后办起了17亩专业基地。
“养螺蛳有点难,这几年没赚多少钱,倒是生活有规律了。”徐巨峰说,自从搞养殖后,年轻时喜欢的小搞搞也戒了,生活更自在了。
“作息时间有规律,夫妻感情和睦了,心情也好了。”余敏一一罗列养螺蛳的好处,在山区养殖,居住条件虽然艰苦,但可以享受平淡中的幸福。
养螺蛳成本省技术难度大
“养螺蛳不容易,养殖密度高,制约质量品质发展,养太少,捉螺蛳太难,成本省但技术难度大。”余敏感慨,“按照老师傅的标准,螺蛳在深度1.2米至1.5米的水田里养殖,还要安装上网装隔栏,做好防逃措施。按照标准养殖计算,每亩养1000斤,投喂饲料成本省,还能进行多种模式养殖,但经过实际放养后,却碰上了意想不到的难关。”
承包土地后,夫妻俩首先开始清淤工程,经过一轮深挖后,首批购进500公斤种苗放养,淤是清了,但杂草未清除,试养的大部分螺蛳深陷草丛溺死。
“现在的水田经过两轮挖土,已看不到杂草,但因螺蛳繁殖速度太快,不长个。”余敏指着其中一口清澈水池说。
每年的4月、5月、10月为螺蛳的生殖季节,一般每胎可产仔螺20~30个,高速的繁殖量让夫妻俩倍感焦虑,为了达到理想的品质,他们又尝试自然喂养,结果部分水塘养了2年的螺蛳因个小还未能上市销售。
要把好关只能靠经验总结。 除了螺蛳超强的繁殖速度阻碍了生长外,未按标准化改田也是造成产量下降的原因。
现在田里水深80厘米,与标准放养距离相差很大,导致每亩最多养殖300公斤,因天热,螺蛳纷纷钻进泥层“避暑”,给捕捉带来了难度。
“听不到"沙沙"响声,表示水池没有螺蛳。”余敏边操起大网兜边沿着水底往前推,水里泛起阵阵混浊的水泡,提起的网兜里却未见战利品。
余敏说:“由于原来的户主有要求,水田深度受限制,网格状安装成了纸上谈兵,养殖业陷入尴尬。经过摸索后,终于想出原始的捕捉方法,在每块水田里放入竹栅栏。”
经过一翻折腾,余敏提起一块浸在田岸边的竹棚栏,只见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螺蛳,经过筛选,个大均匀的标准螺蛳上岸了。“这样捕抓省力又安全,水质不受干扰。”
不断试验循环生态养殖新模式
经过2年的发展,余敏牌螺蛳小有名气,我市不少酒店均推出特色螺蛳菜肴。“水质好,天然喂养,螺蛳味道正宗,肉肥壳薄。”余敏说。
现在水田里养了3000多公斤螺蛳,但还不是天天有货卖,供应链易中断。
由于养殖经验缺乏,产量跟不上,效益没有想象好,夫妻俩只能重新探寻生态循环养殖方式,在原先基础上套养草鱼、鲢鱼、清虾、泥鳅等各种水产,提高亩产收益。
今年7月份,混养的鱼塘由于缺氧,草鱼集体泛塘,2公斤重的鱼儿成片浮于水面,看着奄奄一息的鱼,夫妻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赶紧搬来水泵等设备,缓解危机,经过救治,鱼儿死亡数量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同时为了减轻损失,只能忍痛割爱廉价卖掉大部分鱼苗。
现在,夫妻俩又开始探寻新的养殖模式,在每亩水田里放养4条乌鱼,控制螺蛳繁殖,在其它无螺蛳的水田里试养淡水虾。此刻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进行科学养殖,发展循环生态养殖新模式,找出一条养殖致富新路。
“进行小规模探路试养,有了经验再进行大规模养殖。其实现在我们也无任何成功经验可谈,再过2年,或许能总结出养殖螺蛳的新模式。”余敏有点低调,“虽然有不少挫折,但两人的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
达人语录
“养螺蛳不容易,养殖密度高,制约质量品质发展,养太少,捉螺蛳太难,成本省但技术难度大。”
“水质好,天然喂养,螺蛳味道正宗,肉肥壳薄。”
“进行小规模探路试养,有了经验再进行大规模养殖。其实现在我们也无任何成功经验可谈,再过2年,或许能总结出养殖螺蛳的新模式。”
“由于原来的户主有要求,水田深度受限制,网格状安装成了纸上谈兵,养殖业陷入尴尬。经过摸索后,终于想出原始的捕捉方法,在每块水田里放入竹栅栏。”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