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在“中国脆肉鲩之乡”东升镇,他的脆肉鲩养殖规模在两年前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菜鸟”,然而,他却在2009、2010年举办的两届“中山(东升)脆肉鲩文化美食节”上一鸣惊人,蝉联脆肉鲩“鱼王”桂冠,他就是东升镇同茂社区的村民彭启观。
他所养殖的脆肉鲩,连续两次力克群雄一举夺冠,究竟魅力何在?近日,记者深入养殖现场进行了探秘。
■养殖“法宝”之一:科学 早在7年前,彭启观就看到脆肉鲩养殖业的发展潜力,由一名公交车司机转型为养殖户。几年下来,他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积累了一整套科学养殖的方法,从而,由一个“门外汉”逐渐成为养殖高手。其秘诀,其实就四个字:科学、细心。
养鱼在外行眼里看似非常简单,但其中的奥妙其实很多。彭启观每年在投放鱼种之前,都先要把塘内的淤泥清理一次,如果没有时间的话,也要把塘水抽干并洒上生石灰或二氧化氯进行杀菌处理,然后再晾晒10天左右,然后才能把干净水放入塘内。放水后,再放进适量的生石灰调整一下PH 值。
此外,买鱼种也很有学问。彭启观每次都要自己去买,并根据鱼苗的身长、鳞片大小来选择鱼种。他认为,买2-2.5公斤重的鱼种最好,一亩塘投放180至190条鱼种最佳。鱼种入塘两天后,还必须用二氧化氯进行一次消毒,每月还要在鱼料中拌一些穿心莲或者三黄粉进行一次消毒,以防细菌和病毒感染。
■养殖“法宝”之二:细心 彭启观说,喂鱼要和养孩子一样精心呵护。他每天早晨7点左右,都要放些草到鱼塘,看鱼吃不吃,如不吃就会晚一点喂。正常情况下每天喂两次,其时间分别为上午9-10时、下午2-3时。在养殖过程中,打氧机的配备和摆放也同样重要,只有氧气充足了才能使鱼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打氧过多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在实现由草鱼向脆肉鲩转变的过程中,他一般将草鱼养到7个月后就开始喂蚕豆,一条鱼每天大约喂蚕豆75克左右,中间每月还有两至三天停料期,以便把以前投放的鱼料消灭完,整个喂养周期大约100天,每条鱼共计消耗蚕豆大约7.5 公斤。据透露,为便鱼苗消化,他在喂蚕豆之前,还要将蚕豆在水中提前泡15小时左右再喂。
■养殖“法宝”之三:防疾 “养鱼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事业,更是一种乐趣。”彭启观如是说。他已把养殖场当成了真正的家,每天24小时里几乎有15个小时都泡在养殖场。
如今,他所养殖的50亩脆肉鲩,由于疾病控制得当,池塘死鱼率控制在0.5%左右。去年,其收鱼总量达6.5万公斤,如果按目前平均每斤鱼出塘价9元计算,总产值达140万元左右,实际利润也有35万元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