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残杀海豹。
最后的眼泪。
相视而笑。
随着加拿大海豹制品意欲开拓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外媒体、动物保护组织、外国政府把目光盯上了中国的市场和消费者,尤其关注是中国政府的反应。11月30日,中国《反虐待动物法(专家意见稿)》起草小组正式发出声明:“请政府慎重考虑进口海豹制品;希望政府尽快立法,通过贸易管制,禁止海豹制品的进口,从而维护中国相关优良的传统。”
加拿大瞄上中国市场
为了替引发争议的本国海豹产业找到新市场,今年,加拿大官方频频向中国官员示好。加拿大渔业和海洋部长盖尔·谢伊1月11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谢伊坦言:“此次访问将加强和扩大加拿大与中国的建设性关系,以宣传加拿大的渔业及海豹产业,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并非巧合的是,第36届中国国际裘皮革皮制品交易会于1月12 -15日在北京召开,谢伊不仅亲自带领海豹制品商参加交易会,还在会上为海豹制品大加宣传:“这是加拿大捕猎海豹者、加工商、工匠和因纽特人生产出世界上最优质的产品之一……”
身为一国部长,如此倾力一项产品,显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两年,加拿大海豹制品的出口因为各国不断出台禁止海豹制品进口法令而几近停滞,给加拿大造成不小的贸易损失。
欧盟议会于2009年7月通过的禁止海豹产品进口的禁令将于今年8月20日正式生效。此举无疑是近年来加拿大海豹产业遭受的最沉重打击,美国、墨西哥等国家早在数年前就已经陆续禁止海豹制品进口,所以欧洲一直是加拿大出口海豹制品的主要销售对象;现在,失去了欧洲市场的加拿大,很自然地将俄罗斯和中国视为最大的海豹制品消费市场。
然而,近年来,俄罗斯国内反对海豹制品生产和销售的呼声日趋高涨,俄罗斯总理普京今年也在公开场合表示:“捕杀海豹是一个非常血腥的行业”;今年3月,俄罗斯出台法律,对海豹捕杀做出限制性规定。
迟早会失去俄罗斯的预感让加拿大更加坐立不安。
而此时,加拿大如果对经济发展迅猛、消费能力增长惊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之时仍然可以对奢侈品进行全球扫货的中国还视而不见,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加拿大渔业和海洋部发言人阿兰·贝勒-艾尔说,加拿大去年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10万美元的海豹脂和海豹油。同时,价值380万美元海豹皮产品中的一部分在加工成靴子和其他服装后也进入了中国。这个数字现在并不算高,但一方面,对加拿大海豹产业来说,中国还只是“潜在市场”,中国消费者对于海豹皮具还不是很熟悉。另一方面,该数字产生的背景是:欧盟禁止进口法令引发了世界各地动物保护运动的新一轮高潮和海豹制品消费的大幅下滑,短短一年半,加拿大就因市场萎缩而少捕杀海豹近50万只,整个加拿大海豹捕业也频临停滞。
但谢伊的中国行动也说明加拿大显然不甘心就此放弃海豹产业,事实也证明,谢伊中国行只是为大规模的商业推销活动开个头。比如,在刚过去的9月,还很暴热的广州却迎来了以保暖性能良好为特色的海豹皮具的推销大队。加拿大海豹营销组织在广州举办了“加拿大海豹时尚和工艺技术培训班”,展出了近期热门的海豹皮革设计作品,囊括了男女皮鞋、运动鞋及箱包、饰品等各种产品。
看来,加拿大海豹制品商是下定决心非要教会中国消费者消费他们的产品。
屠杀海豹备受争议
目前,全世界只有5 个国家允许商业海豹猎杀,捕猎期通常从每年的11月15 日持续到下一年的6 月30 日。全世界每年大约有90万只海豹被捕杀,其中加拿大和丹麦格陵兰岛就占到了一半以上。
加拿大渔业部今年又增加了海豹的捕杀定额。在第一季度,加拿大白色小海豹的允许捕杀数量从去年的28万只上升到33万只;而灰海豹和冠海豹的分配定额分别是5万只和8200只。
海豹商业最为人诟病的是它残忍的捕杀方式,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 的一份报道显示,有42% 的海豹在还有意识的时候就被活剥皮。美国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HIS)拍摄的纪录片展示了,深蓝大海上洁白的浮冰,是如何被鲜红的血迹和成片的海豹尸体变成极其恐怖的画面。
而且,95%被猎杀的海豹仅12天到3个月,因为小海豹游泳技术不娴熟,不愿离开冰面,并且它们还不懂得害怕和躲避人类,更容易捕杀;幼年海豹的皮毛质量也是最良的。但海豹到6岁才算成年,才可以繁殖后代。
剥皮刀下的海豹成为近年世界动物保护的焦点;所以今年,各国的动物保护组织也紧随加拿大政府和商队飞往中国,开始新一轮“海豹”博弈。
如果我们在网上搜索“海豹”二字,就可以搜到大量世界各国的动物保护者为反对屠杀海豹而抗议的图片和新闻,其中更不乏集体裸身“淋血”抗议的极端方式。调查显示,70%的加拿大人也支持禁止商业捕杀海豹的立法。欧盟及各国立法也正是顺应了声势浩大的民意呼吁。
那么,加拿大政府为何一意孤行,执意支持海豹产业?
有着十年追踪海豹经历的科学家雪莉尔·芬克表示,保护海豹不仅是环保问题,还涉及政治问题。“海豹捕猎的最大受益者是加拿大的政治家。”
HSI加拿大执行董事Rebecca Aldworth也持相同的看法。她说:“期望加拿大政府能够自己立法来禁止捕杀海豹,是非常困难的。原因在于,加拿大政治体制很独特,选举体制的弱点导致其很难做出这样的决定。政府支持海豹捕杀,是为了争取东部渔民的选票。”
加拿大为了选票而积极支持捕杀海豹,却又编造了可笑的借口;加拿大政府声称,鳕鱼的濒危是因为海豹的数量过多,所以为了保护海洋鱼类必须大量捕杀海豹。这种论调引起了科学家的痛批:“这真是个愚蠢的借口。18世纪,当现代船只驶入这片海洋时,鳕鱼群多得仿佛可以堵塞海峡通道;在那之前,鳕鱼和海豹在这片海洋里已经共存了至少几十万年。”
事实上,鳕鱼的濒危是因为人类的过量捕捞所致,而现在全球海豹的数量也仅为历史上高峰期的1/10,近10年就减少了2/3。
西方认为中国人无所不吃
加拿大海豹事件本和中国无关,但是加拿大政府和海豹制品商却瞄上了中国市场,使得中国无意中被卷入此事。
谢伊访华回国后,加拿大政府更明示:中国将成为其最大的海豹新市场!而加拿大媒体也对“中国战略”不断放出言论:“中国没有动物保护立法,”“中国人无所不吃”,“中国人不关心动物。”所以海豹制品输往中国理所当然。
这种论调难免让我们想起曾经的不愉快经历!
2005年一张名叫“made in China”的图片现身国外媒体,图片的内容是一只奄奄一息的貉,回望自己血淋淋的身躯,它的刚刚被扒下的皮毛就撂在旁边。这张图出自一段来自中国河北的视频,这段“活剥”视频被各国电视台纷纷转播。国外的媒体把这种残忍行为和中国政府的执政行为及中国人民的整体道德联系起来,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给中国的国际贸易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现在,加拿大人要拿着“活剥”的海豹皮到中国来赚钱,中国却还要遭其媒体如此相似的评头论足,着实令人深思。
HSI中国政策顾问Peter Li认为:“某些西方人认为中国人不关心动物,这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观点,是对中国人民的污蔑。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中国。”
“我来中国不过几天就感觉到,中国人不关心动物的说法是偏颇的,不公平的。” Rebecca Aldworth对记者说,“我现在对中国很有信心。如果中国政府能够抵制此事,显然,海豹捕杀可能从此就没有机会了。”
抛开外国民众和媒体对于中国的误解,中国本身的积极而恰当的行动是不是也会起到化解误会、推进中国的国际形象的作用呢?
一位中国动物保护人士说:“假如中国政府任由加拿大人开发中国市场,一旦中国消费者大规模接受这项奢侈品,将有可能使已经濒危的加拿大海豹商业捕杀起死回生;海豹物种就此消失,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作为本国人,他显然对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和理念更加熟悉:“若是这种假设真的变成现实,中国的责任又变成确凿的了。”
国内动物福利立法缺失
北京市国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海阳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中国还没有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我国还没有发展到用动物福利标准要求进口产品的时候,现在还处于因缺乏国内的动物福利标准而不得不在出口方面遭受一定障碍的阶段。甚至,不少中国人从思想上还不能接受动物福利的概念,有时候还把其它国家的动物福利标准称为‘贸易壁垒’。另外,正是由于在加拿大猎杀海豹获得政府的支持,因此加拿大的海豹制品都有正式的法律证明和手续,从我国的现有法律法规看,要在进口审批环节找到这类产品的缺陷并阻止其进口,可能性不大。”
“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媒体和舆论向政府进行呼吁,由政府进行出台专门的贸易规定,抵制海豹制品。”孙海阳说。
《反虐待动物法(专家意见稿)》起草小组成员山东大学教授张式军认为:“我国的相关立法空白虽然是个缺陷,但这不代表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根据WTO有关规则规定,有害于环境安全、人类健康和伦理的行为,成员国有权抵制。我们可以想办法用足这个规定。”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