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赶往福建莆田的石城村采访。今天,三个大台风“圆规”“狮子山”“南山”同时倾袭福建东南部。福建莆田正面受袭,而石城村海边的风力达到8级以上。
台风对养殖业危害非常大,更何况是三个台风一起登陆。而此时,这个村里最大的养殖户林玉雨却要去渔排上转悠转悠,还邀请记者一起去。
记者:我们坐这个船去渔排上是吗?
林玉雨:是的。
接着:会不会翻掉?
林玉雨:不会,不会。
记者:行,那我们去吧。
记者:我们现在要坐这个小船去那边的渔排上,就是像这种鲍鱼,都是养殖在那边的渔排上,现在这么大的风暴,我们过去看一下,那边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面对台风,林玉雨不仅一点看不出着急,似乎还有点得意。
原来就在几个月前,他已经把自己赚钱的宝贝鲍鱼运到千里之外去了。到了冬季,他还要把鲍鱼再运回福建。这么折腾来折腾去,是很费劲的,每年光路费要花上百万。但这折腾却成了林玉雨的赚钱绝招,就在这来回折腾里面,他赚到了每年4000万的年销售额。
就在2002年年初,林玉雨还拥有一个小冷冻厂,从农民们那里收购海里打捞上来的各种鱼类,加工冷冻卖钱,一年收入50-60万,小日子过的不错。然而3月份的一顿饭,却让林玉雨的人生彻底发生了改变。
当时村里组织村民去大连玩,大连方面的人请大家吃饭。就在这顿饭里,林玉雨吃到了自己早就听说,却从没有吃过,传说中的天价鲍鱼。
林玉雨:今天中午终于吃到鲍鱼了,那时候看见里面一只鲍鱼,舍不得吞下去,慢慢咬,慢慢咬,很舍不得把它吞下去。
记者:当时请你们吃了几只鲍鱼?
林玉雨:一人一只。
记者:那一道菜多少钱?
林玉雨:值一千多。
其它的菜管饱,但是鲍鱼一人就只有一只。林玉雨舍不得吞下去,细细品尝。
林玉雨:非常嫩的,感觉非常好吃,口感非常嫩。
记者:以前吃过这样的东西吗?
林玉雨:没有。
这一只鲍鱼,林玉雨吃了半天,直到把鲍鱼嚼得没味儿了才吞下去。别人吃了也就吃了,可这林玉雨的心思活络了。
林玉雨:一只鲍鱼几十元钱,就是说鲍鱼是高端产品,附加值比较高,鲍鱼这个行业前景比较好。
林玉雨谁也没说,自己悄悄地第二天就去大连码头上看,找到养殖鲍鱼的人就问,终于找到了当时销售鲍鱼的经销商。经销商告诉他,大连的鲍鱼品种是皱纹盘鲍,主要生长在北部沿海,辽宁和山东。商品规格皱纹盘鲍一般壳长7-12厘米,一公斤能卖到300到600元。而他们福建的鲍鱼学名杂色鲍,因为吃不同的饲料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得名,一般壳长5-6厘米,市场价一斤在60元左右。两者价格竟相差四倍以上。
一公斤就能卖300到600块钱,价格确实很高,2002年4月,林玉雨利利索索把自己经营多年的冷冻厂卖了,还跟亲戚朋友们借了一圈,筹集了100来万的现金养鲍鱼。但是因为福建就有人养鲍鱼,也不是很赚钱。林玉雨说自己养殖的是大连鲍鱼,妻子没见过,也不相信。想想买种苗就是一笔巨款,妻子完全不同意林玉雨卖掉经营多年的冷冻厂,贸然进入鲍鱼行业。然而林玉雨一意孤行。今天面对镜头,他的妻子也不愿意跟记者交谈。
20多天后,他就从大连买了300万粒皱纹盘鲍的鲍鱼苗,把100多万全都砸了进去。这件事情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究竟林玉雨能否心想事成,在南方养殖出北方的鲍鱼呢?
就在林玉雨把苗投进去的第四个月,300万粒苗就死了一大半。
林玉雨:亏本了,亏的很厉害,鲍鱼死的基本上差不多了。
林炳东:没有一个章程,很离谱,随便实验,根本不科学,乱来的,所以投了很多苗,用了几种方式,全部颗粒无收,全军覆没。
一百多万,借起来难,亏起来却容易。林玉雨把辛辛苦苦借的钱亏得干干净净。究竟他会就此收手,还是会赔本继续干,不撞南墙不回头呢?正在村里人议论纷纷的时候,林玉雨又做了一件让大家都大吃一惊的事,他用大船把鲍鱼都运到千里之外去了。而这千里之外不是别的地方,正是这些苗本来的家:北方。究竟他是后悔了不养了,还是又有了什么新招数?
2003年的上半年,林玉雨和村里几个合作伙伴天天研究,并找水产专家询问,得出的结论却更加让他绝望。他发现,自己进的这种大连的苗种,养殖出来品质较南方自有品种要好得多,卖的价钱几乎高四倍,但是养殖难度也高,集中体现在这种鲍鱼苗对温度更加敏感。而福建夏天水温太高,鲍鱼根本不进食,慢慢就饿死了。福建的夏天根本就不适合养殖北方的皱纹盘鲍。
养殖户林高成:地里气候,水温,非常不适应我们养这个鲍鱼,特别养这个皱纹盘鲍,大连带来的好苗,它就适应在大连和威海这边生长。
一般人看到这样的结果也就放弃了,然而林玉雨却继续在海里折腾。村里人看着林玉雨自己跟自己较劲,也觉得很奇怪,难道他真有天大的本事,能让福建夏天的温度降下几度来?
村里对林玉雨的鲍鱼养殖事业很重视,也指望着他成为领头人,将来带领全村人一起致富。看见遇到了这样困难,村里的党委书记林仙钰、村支书林炳东和几个村干部一起给他想了个主意:北方气候合适,那干脆需要的时候就运到北方去养吧。
一听这话,林玉雨傻了:自己费尽力气把北方的鲍鱼运到南方来养,难道现在要运回去吗?况且,出过海的人都知道,在海上漂有多么不容易,更别提船上还运着经济价值这么高的活鲍鱼了。
林玉雨:第一反应这不可行,不可能的事情,距离南方几千公里,怎么拿到山东去,不现实的东西,怎么拿。
跟林玉雨一起合作的几个养殖户也打起了退堂鼓。
养殖户林锦荣:当时投入比较高,风险比较大,就不敢开始。
养殖户林高成:买苗的积极性都没了,都没了,大家说,在我们老家,在石城那边,养这个鲍鱼,这条路非常渺茫了。
本来有四五个人一起做,一听这个主意,都傻了,都不敢第一个尝试。林玉雨却悄悄地开始考察。找了一圈他发现,用空运费用太高,并且量太小;用车运太慢,鲍鱼都臭了,只能用船运。即使是租船,运输一次也得好几十万,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投资。然而林玉雨左思右想,鲍鱼放在福建,明摆着养不出来,拉到北方是现在唯一的出路。
林玉雨:因为这个鲍鱼的附加值这么高,非要拿到北方去养殖不可的情况下,你肯定要想出一条路。
于是,他就去福建租了一条载重800吨的船。
林玉雨:船是最重要的,船选不好的话你,一条船价值几百万,我们鲍鱼价值几百万,放在里面,运输不好的话,损失一下子就是几百万,鲍鱼都死掉了。
此时林玉雨已经亏了100多万了,而花上这个船钱运到北方去,谁也不知道鲍鱼究竟能不能养成。然而林玉雨决定搏一搏。
2003年6月,林玉雨装满了活鲍鱼的船,就从这里,出发了。大船在茫茫大海上整整航行了三天,看尽了大风大浪,经过了急流险滩,终于到达了鲍鱼的新家:山东威海的俚岛。
这里就是山东俚岛。现在,林玉雨的鲍鱼正养在这里。
林玉雨:已经进入我们养殖区了。
工人们正在喂鲍鱼。而他们给鲍鱼喂的,不是别的,就是系着鲍鱼网箱的绳子上养殖的海带和紫菜。
林玉雨:我们来的时候,海带就是这边海区里面就有海带,我们就不用再去买饵料,直接从绳子上拔下来,拔下来用这个粉碎机粉碎一下,喂给鲍鱼,承包方也节省,他也不用收海带了,就直接卖给我们鲍鱼吃了,他也节省很多人力。
记者:等于整个喂鲍鱼,收海带的工作,这么一个小船就完成了是吧,2个到3个工人就完成了?
林玉雨:对。
正在给我们介绍着,林玉雨突然不说了。
林玉雨:我晕船了,我没办法说,叫我们这小伙子给你说。
记者:你晕船了,想吐了,这就想吐了?
林玉雨:你跟他说,你跟他说,真的想吐了,不行了,这个浪这么厉害。
记者:会吐吗,你会吐吗?
林玉雨:会吐,没办法,真的,这种浪很容易吐。
记者:今天算浪大的是吗?
工人:不算浪大,今天这个浪还可以。
记者:林玉雨不行了?
工人:你们不晕船?
记者:还行。
记者:想吐吗,想吐就吐,没事。
林玉雨:吐不出来,我心里很难受。
这么多鲍鱼,吃饲料是个大问题。而这片海域本来就是养殖海带的。林玉雨到这里来,就解决了饲料问题,而海域的承包方就解决了销路问题。
宋洪泽:海带是给鲍鱼吃的,鲍鱼的饵料全部都是海带。
然而开船运送一趟,不算鲍鱼的风险,人员加上船的租金,各种设施设备的费用就高达40-50万。山东的水域还要付给别人租金,一共要60多万元。林玉雨花下这么大的成本,究竟能否在山东如意养出鲍鱼呢?而这些鲍鱼在自己的老家,又能否长久安身呢?
林玉雨:越麻烦的东西,越难做的东西,你才会有前景,才会好。如果是非常容易的东西,大家都会做的话,那就没有什么稀罕了。
养殖户林高成:我们石城那个村,因为我们说海域太小了,如果是单单一个这么小的海域,养殖低产值的东西,养殖低产值的鱼类什么的,肯定是赚不到钱,所以说我们就考虑到养鲍鱼,必须要养高产值的东西。
同时南方的鲍鱼每年4月份就上市了,4月份不卖,鲍鱼就得经受夏季的高温,很容易死亡。养殖户们为了不让自己的鲍鱼积压往往会贱价抛售。而林玉雨把鲍鱼弄到山东去养殖还能避开这个上市时间,让鲍鱼在每年的9、10月份在山东上市,价钱卖得更高。
林高成:如果是跟南方鲍鱼一起竞争市场的话,我们是争不过它们的,因为南方鲍鱼便宜,我们如果跟南方鲍鱼一个价格卖,我们肯定亏本的,所以我们必须得上移,避开5月份6月份,跟南方争市场的时候,把这个市场错到这个时候,错到9月份,10月份,11月份,我们就在北方这边卖,这样子把这个价钱提高,正常比我们家里,一斤都贵了十几元钱,二十元钱。
林玉雨夏天把鲍鱼运到北方,冬天再从北方再运回福建,虽然一年运费就要百把万,却把鲍鱼的生长期拉长了三倍。他的这一招让自己的鲍鱼至少多卖了几百万。而这个看似赔本,其实赚钱的手段,让林玉雨切切实实尝到了甜头。
林玉雨:卖出去的话,一串笼子里面卖几千个,一粒鲍鱼卖几十元钱,晚上回去都睡不着了,我赚一圈下来,发展的空间就非常大,利润空间这么好,前景那么大,那当然就非常开心,非常高兴。
养殖户林锦荣:怎么说,他现在已经发财了,搞得越来越大了。
就是用这个来回折腾的办法,林玉雨的鲍鱼事业两年之内就达到了2000多万的年销售额,纯利润超过1000万。他养的鲍鱼能长到手掌那么大。
记者:一斤两头的鲍鱼像我手掌那么大。
林玉雨成了村里的名人、能人、最会赚鲍鱼钱的人,大家都羡慕他。然而到2006年的时候,林玉雨突然发现,自己赖以成名的那一招不灵了。
2006年9月的一天。林玉雨早早的起来,怕经销商来了来不及捞鲍鱼,就早早差人把鲍鱼起上来等着。谁知等了半天都没人给他打电话。鲍鱼离开水5个小时就要死,再放回海里又要花一笔人工。没办法,林玉雨只好不停地往鲍鱼上浇水。而往年这个时候,经销商都是已经候在门口排队了。
林玉雨:鲍鱼贩子就蹲在渔排上,就怕我们不卖给他,到2004年的时候市场量就大起来了,就马马虎虎打电话给他就会过来,没有打电话他就不过来了,到2005年,2006年市场已经饱和了,供大于求了,鲍鱼销不出去,当时我们也很头痛,销不出去,鲍鱼越大越会吃,越会吃,饵料钱的投资就越大,当时就非常头痛。
原来从2005开始,村民们看着林玉雨用这么个办法赚了大钱,纷纷来跟他学习养殖鲍鱼,也都向他一样夏天运去山东,冬天运回福建,市场上量一下子就大了,渐渐地,鲍鱼没这么抢手了,甚至还有积压的情况。
看着鲍鱼卖不出去,只好贱卖。林玉雨知道自己的办法已经不那么管用了,就开始想办法,给自己的鲍鱼找个新出路。谁知还没等他想出办法,2006年就遇到这么个事,起上来的鲍鱼都没人要。林玉雨气坏了,干脆不管这摊子事,买了张机票飞到新加坡去散心。为了不再想自己的鲍鱼,林玉雨还把手机给关了。
林玉雨:怕人家烦我,打电话烦恼,出门在外就想放松一下。
记者:其实真的能不想鲍鱼吗?
林玉雨:那不可能的,那么多,整个家业都在那边,哪里能不想。
林玉雨一个人在新加坡到处游荡。到了吃饭时间,他去饭店就点了两个青菜,打算吃完就走。谁知冤家路窄,最不想看见鲍鱼,偏偏旁边的桌子几乎每桌都有鲍鱼。
林玉雨:我就感觉奇怪了,新加坡就没有养鲍鱼,为什么现在就有鲍鱼吃,我就到后面找厨师长聊天。
林玉雨来过新加坡,知道新加坡没有养殖鲍鱼的。那这些鲍鱼从哪里来呢?他冲到厨房问厨师,厨师也不知道,他又找厨师长。找了厨师长,人家也不知道,他就等着见饭店经理。经理被他的执着打动了,便把店里的鲍鱼给他看。看到这里的鲍鱼都是深加工鲍鱼,不是活鲍,林玉雨非常惊奇。
记者:那是你第一次看到?
林玉雨:第一次,看到那个鲍鱼罐头,我还莫名其妙,怎么鲍鱼会在罐头里面做出来那么漂亮,我们鲍鱼是黑黑的,他们鲍鱼做出来那么漂亮,加工那么漂亮,我感到莫名其妙,就问厨师,这是不是鲍鱼,他们说是鲍鱼,怎么鲍鱼你没看到过我是养鲍鱼的人,还鲍鱼都没看到过,我说罐头我没看到过。
林玉雨瞬间觉悟,原来鲍鱼是可以做深加工的。经过经理介绍,林玉雨认识了专门从澳洲收购深加工鲍鱼卖到新加坡的经销商梁质锐。
梁质锐正自己想开发即食鲍鱼,而林玉雨告诉他,自己也想做鲍鱼深加工,两人一拍即合。于是林玉雨揣着这个商机立即飞回福建,开始开发新产品,折腾新东西。
利用这种即食鲍鱼,林玉雨成功开辟了另一个市场。一只一斤四头的鲍鱼,大概能卖到40元左右,而经过深加工,能卖到将近70元一只,附加值几乎高出了一倍,并且一年四季都能销售。靠着南北运鲍鱼和即食鲍鱼,林玉雨创造了年4000多万的销售额。
评论列表 | ||||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水产致富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