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日本东海大学海洋学部(研究指导者为水产学科秋山信彦教授)及ベンチャー(Venture)企业的WHA(荻原弘之社长,烧津市)于该校社会合作技术革新中心(静冈市清水区折户),从平成18年开始利用地下海水进行黑鮪路上养殖之共同研究。研究设备為设置直径5米,深1米之圆型水槽4个,以该设备进行与黑鮪幼鱼期之饲育相关基础研究,并开发各种饲育技术。朝梦想中之黑鮪养殖陆上化迈进,该研究配合亦受到瞩目。
本研究之出资者为非本业相关之经营者WHA,其提供东海大学海洋学部所需之研究设备。研究方法为平成18年起每年从高知县海域引进体长20公分之黑鮪稚鱼,以整年均维持在一定水温(17-21℃)之水槽,利用半循环方式使用无好气性细菌类地下海水进行饲育研究试验。
试验水槽中製作适当之流速,诱导黑鮪幼鱼避免碰撞水槽内壁,并配合利用微细气泡循环过滤系统等製作空气障壁预防碰撞之发生。此於平成20年6月已取得开发「陆上黑鮪养殖系统」之专利。
而调整试验水槽内水流速度,有控制鱼肉脂肪含量,使脂肉量增多,肉质变少之可能。另外,光的照射方式、照度等饲育方法相关技术之开发,目前正申请专利当中。
黑鮪有厌恶闪电等闪光之特性,为防止黑鮪因闪光而有向试验水槽内壁暴冲之状况发生,在水槽上覆盖遮光率99%之塑胶布。
本研究之主要研究期间为8、9月间从高知县稚鱼养殖池运搬至静冈县东海大学内之试验水槽进行饲育,从12月到翌年1月,约3-4个月的时间将黑鲔稚鱼培育成体重2-3公斤之幼鱼,并于此期间取得幼鱼育成之基础研究及进行开发饲育技术等相关数据。从高知县养殖池运搬至卡车上堆积期间,约有三分之一的黑鲔稚鱼因此而死亡;之后放养至试验水槽起的7-10日间,因运搬过程中受到摩擦等影响使稚鱼容易死亡,故黑鲔稚鱼之生存率约为六成。从养殖池移出之生存率则为三成左右。为提高初期生存率,亦需配合运送方法等技术开发。
黑鲔以陆上水槽进行养殖为梦想中之养殖。若黑鲔养殖陆上化,则(1)任何人皆可参加;(2)和海上养殖相较之下,可降低受到赤潮等灾害之风险;(3)地下海水不含水银等重金属物质,可达到安全、安心、高附加价值之鲔鱼产品等优点。且利用整年皆保持一定水温之地下海水进行养殖,其温度至冬天不会形成低水温,夏季亦不会形成高水温,除可促进稚鱼之成长,对成本也不会造成负担之饲育。
现有之试验水槽为直径5米,将黑鲔稚鱼培育至体重达2-3公斤时即为其极限,今后将把焦点放在朝向直径20-30米,深4米等或使用更大之水槽来进行黑鲔培育之饲育试验。秋山教授表示,若以「海面养殖事例」作为参考,黑鲔稚鱼经2年的培育,可成长至体重重达20-30公斤之商品尺寸。若考虑到采算性,比起利用短期间将其培育至商品最低限度之尺寸,不如朝以黑鲔陆上养殖事业化来达到出货尺寸之方向进行。
秋山教授表示,「进行饲育相关基础之研究,于实际饲育过程中约有七成之问题点得到解决。有关黑鲔陆上水槽养殖,其基本之处虽已达某程度之厘清,但朝向实用化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决。剩余问题点之解决方法及朝向实用化方面,有必要进行试验水槽规模提升之饲育试验,若不这么作的话,将无法得到下一阶段之研究成果。」
东海大学于今年度改变黑鲔稚鱼之收容方式,并持续进行黑鲔幼鱼期之饲育研究试验。然而,下一阶段虽备受期待,但已决定不配合于更大规模水槽中进行研究试验。
于直径5米之试验水槽中进行两年的黑鲔养殖(其为于研究外所进行之养殖),从中捕捞起1尾体重成长至11公斤之鲔鱼,WHA于7月在静冈市内举办鲔鱼解体试吃会。出席者经试吃后表示,「养殖黑鲔的鱼肉没有鱼腥味,且稍微带有油脂非常美味。」、「鱼肉除了肥肉外,亦确实有红肉。」等大获出席者的好评。于朝向梦想的事业化过程中,关系者亦将其关心集中于今后之相关配合。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