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美洲帘蛤(Mercenaria)又称美国硬壳蛤、小圆蛤或北方帘蛤,原产于美国东海岸,是美国大西洋沿岸浅海滩涂的主要养殖贝类。其属于广温、广盐性底栖经济贝类,在沙底、沙泥底、泥底和海岸床等多种底质的滩涂和浅海,都可以正常生长、发育,是一种生长快、适应能力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大型双壳贝类。其适温范围广,0—29℃都能生存,生长最适水温为16-28℃;对盐度要求较广,最适盐度为20‰—28‰,与我省浅海滩涂养殖的花蛤、文蛤相比具有养殖周期短、效益高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市场价格高达5~10美元/kg,生长速度较快,二年壳长可达商品规格50~60mm以上,相比我省其它养殖贝类具有更强的耐低氧能力。
美洲帘蛤1997年引进我国,1998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培育出第一批苗种并试养成功。2000年,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承担了这一新品种的引进及养殖技术研究,列为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从美国引进种贝286个,干露130小时运输后的成活率达到96.85%;2001年和2002年分别在20m3和40m3水体培育出平均壳长1.23mm和1.02mm的苗种374.2万粒和2300万粒;2002年潮上带池塘养殖播苗1000万粒,养殖面积33.33公顷,养殖2年后存活466.67万粒,成活率46.67%,年平均成活率为68.32%,平均壳长和体重达到62.07mm和63.50g。2004年12月26日该项目通过了专家鉴定,认为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美洲帘蛤苗种生产和养殖技术工艺,其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我省沿海滩涂可养面积广阔,此外沿海养虾池塘众多,如推广美洲帘蛤的滩涂增养殖与对虾的混养对于有效利用浅海滩涂资源,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改善对虾养殖池的生态条件、提高池塘养殖效益,增加出口创汇,解决劳动就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1:美洲帘蛤生物学特性
1.1 分类与分布
美洲帘蛤属双壳类,帘蛤科,个体较大,最大的可达200 g以上。主要分布于美洲东海岸,美国的西海岸也有少量人工移植形成的种群,在美洲分布的最北限是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湾,南至墨西哥湾,英国和法国的大西洋海岸,从潮间带至水深15 m的沿岸均有少量分布。
1.2 栖息地
美洲帘蛤在含有贝壳的软质底分布最多,在沙质洼地、沙泥洼地和泥地等底质滩涂也有分布。
1.3 生长
美洲帘蛤的生长速度因地理和季节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水温与生长速度也有很大关系。
1.4 活动
由于美洲帘蛤只能靠伸缩足来运动,这使它的活动很有限。一般在未受干扰的情况下,它们营近似的固着生活。
1.5 繁殖
美洲帘蛤是雌雄同体,一般雄性生殖腺先成熟。98%的幼蛤一开始都是雄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规格的增大,其性别会发生变化,到第三年时近半数以上的雄性蛤会变成雌性蛤。夏季任何地理位置种群的硬壳蛤都可以产卵繁殖。
1.6 温度
美洲帘蛤的生长水温在20~30 ℃之间,最佳生长水温是25~28 ℃,水温高于31 ℃或低于6 ℃时,生长完全停止,在4 ℃时美洲帘蛤就会进入冬眠,但水温降到0 ℃时也能存活。
1.7 盐度
美洲帘蛤可耐受的盐度范围为15‰~48‰,由于大多数双壳类在盐度低时不能从不利的环境中迁出,所以双壳类的分布受到盐度变化的影响显著。美洲帘蛤对盐度的耐受力会随其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1.8 溶氧
所需溶氧大于2.4 mg/L。
1.9 pH值
幼贝的pH值适应范围是7~8.6,成年贝的pH适应值范围则为更广一些,在6.5~9.1之间均能存活。
编辑:秦能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