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常常路过芝罘岛附近海域的市民发现,近海成片的浮筏和笼箱养殖区越来越少了。昨日,“发展蓝色经济采访团”来到芝罘岛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芝罘区正大力推进近海“筏式养殖”向深海海底“低播增殖”调整,拓展刺参养殖规模,加大深加工。有的养殖企业养殖面积减少了一半,利润反而增加了3倍。
站在芝罘岛西口村附近海域向西望去,平静的海面上漂浮着点点渔船,往日成片成片的浮筏不见了。“以前我们主要是养殖海虹、海带、牡蛎等水产品,面积有6000多亩,现在主要是在海底养殖海参,面积只有3000亩左右。”烟台芝罘岛集团董事长胡志光说。
这些年他们逐步拆除传统的养殖浮筏,向海底搞起“底播增值”养殖。养殖面积减少了,企业利润却没有减少。胡志光笑着说,以前养殖海、海虹、海带,产品附近值低,在近海深加工也不方便,拉一车海红不如卖一斤海参。现在他们不但加大海参育苗和养殖,还做大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利润逐年攀升。以前6000亩养殖的利润在400-500万左右,现在仅仅3000亩的养殖面积就能带来2000多万的利润。
芝罘区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杨亮说,传统的近海表层筏式、笼箱养殖对近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笼箱养殖,大量海鱼粪便排入海底,影响周边海域生态,笼箱下基本是空白一片,连个海草都不长。牡蛎、海带等水产品往往在沿海加工,难闻的气味影响到城区旅游环境。芝罘区处于市中心区,这些年城市建设与近海养殖之间的矛盾逐步凸显。
目前,芝罘区正积极调整渔业结构,大力发展以刺参为主的海珍品底播增殖养殖业,筏式养殖向深海、海底推进。采取减船转产、增殖放流、建设人工鱼礁等手段,压缩捕捞强度,逐步减少浅海筏式养殖,不断拓展刺参增殖规模,加快提高海水养殖业产出效益。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