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今年早造对虾养殖发生大面病害,该病害传染性强、发病死亡率高,但笔者经过在新会、中山、斗门、阳江等地跟踪观察,发现有发病的虾塘都有些类似的外界因素影响。
1、天气、水环境因素:今年5-7月间暴雨酸雨特别多,对虾应激大、水环境变化十分剧烈、池塘水中的藻类及其它微生态链严重破坏、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溶氧不足,促使细菌、真菌、病毒快速繁殖滋生。
2、寄生虫——钟形虫、聚缩虫、累枝虫等附着性生物危害:病虾多数都表现出体表、附肢眼部呈绒毛状,带有泥尘,游动缓慢,鳃部体表有黑点肿胀。病虾表现出蜕壳困难、软体,趴边死亡及在水面斜身打转,致使病原体通过体表甲壳伤口感染,并发传染性病。
3、虾池小蝌蚪过多因素:在发生虾病严重的池塘里都发现大量的蝌蚪,春夏季是青蛙,蟾蜍,产卵繁殖的高峰期,蝌蚪在水中生长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争抢虾饲料、致使虾苗营养不良、体弱,抗病力严重下降。
4、通过饲料,投料工具传播:被病原污染的饲料、饮水,运输病死虾的工具,饲养过病虾工具等都是传播虾病的主要途径。
5、通过人、禽兽,两栖水生物(青蛙、蛇)和其它飞鸟传染:病毒流行期间,应禁止其它养殖场的饲养人员随意进入养殖场内参观交流,防止青蛙,蛇,飞禽,猫,狗,鼠等动物之间串塘传播,这些动物是传播虾病的主要媒介,也可导致虾病传染病的暴发。
6、过量使用漂白粉:使池塘严重钙化,水质过硬。塘底钙化严重,养殖池水自净能力缓冲能力下降,钙化后的水体极易缺乏磷,镁,硅,等矿物质,使对虾出现甲壳畸形,软壳红体或体色变暗,并出现肌肉白浊坏死,易使病原体通过甲壳感染。
7、放养密度过大,投料量过多:造成饲料过剩浪费、使短时间内残余饲料及对虾的排泄物过多,虾粪及有机杂质过多不能被分解、沉积在池塘底、使底质发臭发黑、腐败变质,污染池底,使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超标。引起缺氧浮头、偷死。加速细菌、病毒、繁殖滋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