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当年穷得叮当响的白沙镇那潭村村民群众,靠着推行“虾蟹轮养”的新模式,大发海养财,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那潭村委地处白沙河下游出海口,原来仅有围海田2000多亩,土地咸酸,农田单产低。由于人多地少,改革开放初期,村民们人均收入不足200元,村民口粮年年靠国家救济,是全县一个十分典型的贫困村。近些年,该村把这2000多亩咸酸田全部改为养殖池塘,并且把1000多亩丢荒多年的荒坡地进行改造,统一规划建成池塘发展海养产业。目前全村海养面积达到4200亩,并建成了全县第一个实行“虾蟹轮养”新模式的海养专业村。如今,那潭村每家每户都分有自己的养殖池塘,形成了全村家家户户靠搞海养致富的新格局,脱掉了“救济村”的帽子。该村现有海产品收购点17个,从事经营收购运输的专业户每年户均收入超过8万元。如今的那潭村,全村发展海水养殖业形成了苗种、饲料、药物、收购、运输一条龙服务体系,海养产业日益兴旺,同时也拉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实现了村民们大把赚票子的夙愿。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了摆脱贫困,那潭人把目光紧紧盯住那片咸酸田和荒坡地。几年来,该村请来高级别的外省水产专家、教授到村里来办班授课,培训海养专业户。在县水产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大力推广和实施“科技兴养”的新模式——虾蟹轮养。即在每年第一造4月份投放南美白对虾,每亩放苗3至5万尾,养殖3个月左右,亩产可收200至350公斤;第二造于8至9月份放养青蟹,每亩放养蟹苗600至1000只,养殖至12月份逐步收获,捕大留小一直至第二年3月份,亩产可收80至100公斤。村委干部沈锡桥去年养殖2口池塘共20亩,4月底放养虾苗60万尾,养殖110天收获对虾4000公斤,纯收入3万元;同年8月底沈投放蟹苗16000只,收获青蟹近1600公斤,获纯利润4万元。村民沈汝光是村里公认的“虾蟹大王”,由一名村里的“首穷”变成“首富”。他在村里承包55亩池塘养殖对虾、青蟹,还在钦州承包70亩池塘养殖对虾。去年,沈汝光第一造养虾共盈利10万多元,8月份在村里承包的55亩池塘投入3万多只蟹苗,收入十分可观。村民们风趣地说,沈汝光在村里大闹“虾兵蟹将”,还到县外发展海养业,几年间摇身一变成了白沙镇赫赫有名的海养老板。如今,他一家住上了“小洋楼”,添置了高档电器,家具摆设讲究豪华,过上了让城里人不敢侧目相看的富裕生活。
那潭人大闹“虾兵蟹将”,收益颇丰。几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干部人人带头致富,影响并带动了全村群众,人人一心一意发展海养产业。去年,该村发展海养产业获纯收入1570万元,仅此一项,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148元。其中,村里年获纯利收入5万元以上的有90多户。全村90%以上的农户安装了电话,养殖户业主人人身上佩戴有手机,绝大部分农家用上了煤气,全村有摩托车近千辆,100多户农家住上了豪华新楼房。大闹“虾兵蟹将”,闹出了一个令珠乡人刮目相看的新那潭,昔日的“首穷村”变成了全镇一个响当当的文明富裕村,村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更红火。
南方渔网编辑:寒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