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东北新闻网资讯:
 |
海参养殖
 养殖户接受采访 |
“辽河这两年水质好了之后,我们养殖户的日子就好多了。07年以前,这里根本养不了虾,养多少死多少。07年対虾的产值是零,07年以后每亩能产2000到3000尾。现在不但虾能够养好,而且还能养海参,搞海参育苗。我自己现在养海参和育苗一共20万立方的水体。年收入比以前翻了两番!”这是养殖户周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记者做的描述。
辽宁省盘经市处于辽河最下游,辽河由此流入渤海。由于干流水质受上游来水及跨市界支流的水质影响,污染呈现出复合型、压缩型、多元化的特点。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由于污染严重,该地区水域富营养化情况严重,赤潮等现像经常发生。这就使得一些在入海口独有的像凤尾鱼、河虾等海产品在盘锦几乎绝迹。原先靠养虾为生的养殖户,在经历了几年的绝收之后,不得不另寻谋生之路。
为了让辽河水变清,辽宁省开出了加强源头控制、上马污水处理厂的“药方”。“十五”以来,盘锦市各级政府及企业累计投入15亿元人民币,先后建成污染治理项目50多个,狠抓项目治理,严把生产流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每年减排COD1000多吨。其中,辽河油田投入9.26亿元,建成了欢喜岭、曙光、冷家、金马油田等4个规模为日处理能力在2万吨的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厂,处理后的水回用于注气锅炉,采油污水回用率达到62%。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65%。
对于农民村畜禽粪便污染,盘锦市目前已建成11个有机肥厂,利用畜禽粪便50余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5%以上,削弱COD1071吨,氨氮1265吨,基本解决盘锦市规模化畜禽养业粪便污染问题。同时,大力推行有机食品种植,全市有机会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每年减排氨氮1200吨,每年减施农药300公斤。
截止2009年1-6月,仅赵圈河断面高猛酸盐指数月均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6%,均符合V类水质标准。连续8年保持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
据盘锦市环保局局长周杰林介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绝迹了几年的凤尾鱼(俗称“海刀”)、虾等海产品重新现身盘锦的辽河入海口。由于辽河的水质好了,养殖户从以前的不敢养到现在的大量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从养殖普通小虾到培育海参苗、成品海参养殖;从本地投资到吸引外省养殖公司到此投资建厂,辽河从“排污沟”变成如今的“鱼虾塘”。养殖户年收入成倍数增长。这确实是辽河治理成果的又一体现。今后,我们将继续以生态城市创建和污染减排为重点,为全市人民营造水清、景美的生态城!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