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红螯螯虾,引进我国后被称为澳洲龙虾,原系澳大利亚的野生种类,1971年澳大利亚才开始进行人工养殖,外形酷似龙虾,是目前世界上优良的淡水养殖虾类之一。1990年6月广东省新会市牛湾镇从澳螯大利亚引进繁殖和养殖。我场1995年4月27日从广东省平山市水口镇引进150—200克/只亲虾554只,7—10厘米虾种86只(死10只),5月25日引进7一10厘米虾种1850只(其中死亡200只),雌雄比例1:1。现将试验观察情况初报如下:
一、生物学特征 红螯螯虾隶属十足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一般个体100—2O0克,最大个体可达500克。体色呈镶嵌色褐绿,头胸部和腹部均匀连接,外被一层坚硬外壳。胸足五对,第一对胸足特别发达且特化为强大的螯,雄性螯比雌性发达,螯的外侧顶端有一膜质鲜红螯带。是雄与雌区别的第二性征。
雄性的外生殖器两个,生在第五对步足的基部,螯左右各一个,呈透明突起0.5厘米长;雌性的生殖器是在第三对胸足的基部,左右各一个,呈圆形,有一薄膜覆盖口。澳洲龙虾尾部有五片强大的尾扇,外缘三片。其中中片较小,母虾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内弯曲,把粘附在腹部的卵抱在腹内,母虾在爬行或受敌时保护受精卵和稚虾不受损,这是抱卵与不抱卵母虾的区分。
该虾喜暗怕光,爬行生活。在正常条件下,白天隐匿在深水的栖息洞穴中.很少活动觅食;傍晚后开始活动,多数聚集在浅水边爬行觅食。寻偶时若受惊吓,迅速逃回深水中;觅食和活动时向前爬行,受惊或遇敌时迅速向后弹跳躲避。喜活水新水,环境不适时会在塘边陆上进行栖息。它适应性广,能忍耐恶劣环境,水温5—35℃都能生存。杂食性,饲料来源广。
稚虾在离开母体两周内,每隔1.5—2天脱壳一次,以后虾在3—4周内每隔4—6天脱壳一次,脱壳快与慢是随着虾体增长积累、生理条件、环境的适应和水质的好环等因素决定的。据观察该虾一生脱壳25次。体长15厘米的成虾,从开始脱壳到壳硬化能逃离现场,共需时间15分钟。脱壳多在夜间浅水边进行。
卵的发育:卵圆形,母虾在性成熟后立即将卵排至腹部并粘附在腹足上。开始卵成淡黄色,待转为褐红色,稚虾破壳而出,周期15—40天。仔虾孵化时间是与气温、水温有密切关系。水温、气温高则孵化时间短,反之则长。在相同条件下,亲虾的抱卵量与其头胸甲长度接近正比例关系,关系式为Y=7.5X2+20X-40 [Y为抱卵量(粒),X为头胸甲长(厘米)〕。刚孵出的稚虾,开始还粘附在母体周围受亲虾保护,约一周时间才完全离开母体。
该虾头部有触须六条,且随体长而增长。触须是由无数节构成,近头部粗大,尖端小而尖,灵敏度极高,在头部外缘两条触须特别粗长,一般比体长长三分之一,四条短须在中部,栖息时或正常爬行时六条触须在前,若受惊吓或受攻击时,两条长触须弯向尾部,防止尾部受敌攻击。
二、人工繁殖
从虾苗至性成熟约需一年时间(l冬龄),在条件适应下,每年繁殖两次。在每年4—l1月,水温达20℃以上进行。经过越冬的亲虾,在水温回升时,性腺发育十分迅速,水温升到20℃以后,母虾开始抱卵,如果水温继续升高到25—27℃时,经过25h—45天发育成小虾,再培育20天,可长至2厘米体长(在广东省新会牛湾镇,5月中旬怀卵,6月份产卵,8月份还可以产一次)。产卵前提前一个月将雌雄合养,之前则应分开饲养。如果抱卵虾在不适的水温中,或突然受惊吓,卵会脱离母体,无法继续发育而亡,甚至危及母虾的生命。据试验,雄雌比以1:4为宜,体长9厘米母虾产卵600粒,8厘米产卵500粒,7厘米产卵400粒,6厘米产卵300粒,4厘米产卵100粒。
抱卵虾喜聚于浅水的暗洞中,此时逆水性强,可利用这一特性在傍晚捕捉抱卵虾进行人工孵化育苗。
亲虾的培育是人工繁殖的关键,亲虾在越冬水温15℃以下活动少,摄食量也少,在水温15℃以上时才能转入正常。此时宜投放高蛋白质饲料,且以鲜杂鱼或小贝类为好。通常亲虾个体在100—150克抱卵量约300—500粒。但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每尾亲虾只抱卵100粒左右。
人工繁育虾苗的方法,一般可采用池塘自然繁殖和水泥池繁殖两种。 (一)地塘自然繁殖法 池塘面积以l—5亩为宜,选择灌排方便,水深l米左右,塘边坡度为25度的池塘,经过清塘消毒,调好水质,pH值掌握在7.5—8。塘内增施一些有机肥,培育浮游生物。在做好投放适量水浮莲遮蔽物等工作后,待气温合适时放入亲虾,雌雄比例4:1,每亩放100尾左右。待其交配后,抱卵孵化,小虾完全离开母体后(约需30—35天),再将雌雄亲虾捕捉起,另池培养,该池已成为自然孵化的小虾塘。小虾主要靠池塘中的有机碎屑和浮游生物为食。同时每天投放适量蛋黄,保证小虾有足够食物。小虾体长长到1.5—2厘米需30—35天时间。此法从小虾孵化到长至1.5—2厘米体长,需要60—70天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只母虾可获得2厘米左右体长小虾150—200尾。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方便,水面大,群体小,培育的虾苗较健壮;但存在捕捉小虾过塘放养花工大和育苗率较低的缺点。
(二)水泥池繁殖法
孵化池每个6—10平方米,水深保持在40—70厘米,每立方米可放6—8尾抱卵母虾,水温控制在30℃左右,每池水面故入适量水浮莲作遮蔽物(以不超过池水面l/3为宜),日夜充气增氧或微流水。小虾孵化离开母体后,将母虾捕走,就此变成小培育池。每天早、中、晚喂浮游生物和蛋白微粒,在池中养4—5周时间,小虾个体达1—1.2厘米,再捕到大塘放养。
此法优点是:无天敌危害,成活率高.管理方便,便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小虾前期快长,隔离母虾容易,小虾回收方便。缺点:设备要求高,成本较大,管理要求精细,危险性大,
三 成虾的养殖
1.池塘要求:一般3—7亩为宜,泥沙比例为1:1,塘的底都要平坦,塘边坡度25—30℃为好,水深要求1.5米以上,PH值6—8均可,但以7—7.5较好。水质要求透明度30厘米,以青绿色为宜。排灌要方便,塘四周要设防逃设施。
2.合理放入栖身遮蔽物,水面上可放适量的水浮莲,塘底可用石块或瓦块,或每亩用300—500个废轮胎放置在底部周围,或用芦柴、芦竹打成捆,放入池塘中,供其隐蔽栖息。
3.放养密度:虾苗体长l—1.5厘米,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5尾;体长3—5厘米,每平方米水面放养8—10尾;体长1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水面放养4—6尾,
4.饲料要求:以对虾饲料和小杂鱼虾均可。粗蛋白含量占40%较佳;早上和榜晚每日投喂两次,傍晚喂料占全日70%为好。
5.投饲量:饲料系数在2.l左右,仔虾按体重的20%—25%,中虾按15%—20%,成虾按5%—10%投喂。
6.水质管理:视水质和虾期进行换水。一般换水次数不宜太勤,不需每天换水。水深一般1.5米以上,温度高时适当加深,温度低时可浅些。水温27—28℃时脱壳,脱壳时水应浅些,生活时水应深些。
7.捕捞:可采取拖网成撒网捕捞;还可以利用陷阱笼捕(即笼内放诱饵,诱虾进入不得复出)。螯虾不耐5℃以下的低水温,必须在5℃以上水温时全部捕完。捕虾时间以清晨或黄昏效果较好。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