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目前,随着刺参市场价格的上升,沿海地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刺参的苗种需求量明显增多。为提高增养殖业刺参苗种的成活率,培育大规格的苗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当前海水增养殖业对大规格刺参苗种的需求,同时也为了降低苗种越冬培育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笔者于2002年12月间利用闲置的防空洞(坑道),进行了刺参苗种越冬培育技术的探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培育池的准备
防空洞要求离自然海区较近,而自然海区要选择在海水新鲜无污染,且冬季无大量冰冻的区域,海水盐度常年在25‰--33‰,海水的其它理化因子要适应刺参苗种的生长要求。
防空洞长60m--70m,宽2m,内部建有面积为15平方米的居室2间,其中一间砌成沉淀贮水池,有效水体可达18立方米。在防空洞内的走廊建成水泥池3个,每个水泥池有效水体8立方米--12立方米不等,共计32立方米。为防止新建水泥池的池壁返碱,使用前需加入淡水浸泡1个月--2个月左右,并于放苗前放干池水,消毒冲刷干净后加入新鲜海水待用。
二、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将自然海水纳入沉淀贮水池,出水口利用300目筛绢过滤海水。池水可通过防空洞特有的特性达到升温和保温的目的。
附着器材主要采用40目的聚乙烯白色网袋,规格为30cmx40cm。按照每立方米水体80袋--100袋的数量垂挂于池水中,网袋以不露出水面为标准,均匀分布于培育池池水的上、中、下层。网袋使用前须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以进行消毒处理,洗涮干净后方可投放使用。
三、苗种培育
刺参苗种生长水温的适应范围在5℃--19℃之间,购苗时要选择体表干净、无粘液,参体自然伸展、不抱团,且棘刺尖挺无溃烂、投喂后大便较干成条状元稀便的健康苗种。
刺参苗种入池时间在12月上旬,此时海水自然水温10℃--10.5℃,培育池水温12℃。入池幼参30万头,最大个体体长3cm,最小个体为未呈变色的幼参,规格为6000头/kg--8000头/kg。苗种经稀释后均匀泼洒于网袋上,放养密度为1万头/立方米左右。
四、饲料的投喂
刺参苗种培育的饲料主要依靠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并适当补充海洋浮泥、鼠尾藻干粉等。投喂量根据水温的高低、幼参活跃的程度及其摄食量的大小、残饵量的多少来确定,日投喂量一般掌握在刺参苗种总体重的1%--3%之间。饲料投喂前要浸泡,过滤后均匀地泼洒于培育池内各个部位,且每天在黄昏前投喂1次即可。
五、日常管理
1.换水
整个苗种培育阶段由于水温偏低,培育池海水的各项理化因子基本稳定,故换水量逐渐减少,水温9℃前日换水1次,换水量1/3--1/2之间;后期隔日换水1次;水温低于6℃则隔2天换水1次。沉淀贮水池水温保持在6℃--11℃之间,而培育水温一直保持在7℃--11℃之间。整个培育过程中未增加砂滤和升温设备。
2.充氧
由于刺参苗种的培育密度偏高,导致幼参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耗氧量增大,致使水中溶解氧减少,个体极易发生异常,故整个培育过程中采用连续充氧的方式进行培育,一般可控制在充气量为30L/h·立方米--40L/h·立方米。
3.倒池
入池培育的刺参苗种,由于每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造成残饵和粪便逐日增多,长时间会导致池底发黑、水质恶化,所以为保持水质清新,每隔15天--20天要及时倒池。原池要利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冲刷干净注入新水即可重新利用。同时,发现异常苗种要严格剔除,以防止感染其它正常的苗种。有条件时可通过每次倒池将苗种进行筛选,依其规格大小分池培育,促使刺参苗种的快速生长,从而提高成活率。
4.病害防治
在病害防治工作上主要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对所购苗种的质量要求、培育期间的严格管理等,在培育期间,定期使用2ppm土霉素,稀释后进行全池泼洒,可以有效控制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