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海蜇对环境因子的要求
海蜇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5℃,最适生长水温为18-30℃,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将导致海蜇生长缓慢。适宜盐度为12-36‰,最适盐度为18-28‰,在最适的范围内,盐度越低其生长越好,还必须注意的是,塘水的盐度差不得超过10‰,否则将引起海蜇的大量死亡。在养殖过程中,水体溶解氧不低于2mg/L,氨氮不高于1.5mg/L,PH就控制在7.5-8.5。
二、池塘的基本要求
海蜇营浮游生活,游动时南到障碍物也不回头,持续顶碰,造成死亡或体表磨损,磨损后体内大量营养被用来修补伤口,影响生长,所以养殖海蜇的池塘要尽可能大而深。塘面积在30亩以上,水深最好能达到1米以上。在有风或光照太强的情况下,海蜇都要下潜,水浅了,海蜇潜不下去势必硬潜,导致体表磨损。而且,水深了池塘下层的水温较为稳定,有利于躲避夏天的酷热天气。在海蜇的生长后期,换水量较大,要求池塘有较大的换水能力,最好是自然纳潮,而不是人工提水,以减少开支。一般来说,我们养殖海蜇的池塘都是过去养虾的塘,边滩面积较大且坡度过缓,在养殖海蜇前,应在池边水深0.5M处加防护网或塑料膜。防止由于大风影响,将海蜇推向池边,造成损伤。同时,对池底进行清整,消除污物,防止由于风浪影响,海蜇较长时间伏底而感染病死亡。
三、清塘与肥水
海蜇养殖的清塘、肥水与一般的池塘养殖相同,可以参考虾、贝养殖的清塘、肥水方法。
四、放苗时机、规格及数量
养殖海蜇应在水温达到15℃以上后放苗,在11-15℃之间放苗,虽然不会立即死亡,但摄食量很少,活动能力差,易下沉,时间长了,成活率很低。放养伞径小于1.0cm的稚蜇成活率普遍不高,而伞径达到1.5-2.0cm的幼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养殖成活率可以大幅度提高。因此,如在育苗厂购买的是0.7-1cm的稚蜇,可经7-10天的暂养,当伞径达到2cm左右时再放养。海蜇放养成的数量要根据塘条件而定,以100-300头/亩为宜,大面积的荒塘以100头/亩为宜,放苗过多则难以养成规格。
五、养殖管理
海蜇的养殖与其他海珍品的养殖不同,由于它不需要进行人工投喂(海蜇的饵料系数比较大,且只摄食活的浮游生物,人工投喂成本极高),所以主要还是要通过换水及人工肥水来维持水中饵料生物的量,促进海蜇的生长。 1、放苗后如果天气正常,水质情况正常,10天内不需换水。 2、养殖前期(10-20天),换水条件好的池子可每天换水5-10%,换水要缓进缓排,不能野蛮进排水,那样会对苗产生伤害,尤其是海蜇的伞径在5cm之前更是如此。随着海蜇的生长换水量应逐渐加大,但一定要遵循少换勤换的原则,不可大排大进。 3、要随时观察海蜇的活动情况及生长情况,监测水质变化及水中浮游动物的量。塘水必须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控制在30cm左右,视水质肥瘦程度,每月追施适量的发酵鸡粪,促进水中浮游动物的繁殖。 4、遇到坏天气如大风,大雨最好不要换水,可将上层淡水溢出,以免环境变化太大而对海蜇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5、在适应的区间内保持相对比较低的盐度有利于海蜇的生长,而且对培养塘水中的浮游生物有利,因此,有条件可引入适量的淡水,但淡水的加入要均匀,不能因为局部盐度过低而造成海蜇的死亡。
六、起捕
当海蜇的个体生长到5KG以上时即可开始起捕,可以采用间捕的方法,将够规格的个体捕出,剩下的小规格的个体由于密度变小而加快生长,到最后全部捕获。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