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自然分布于太平洋西岸至墨西哥湾中部,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它具有生长快,适应力强、对饵料要求低,可高密度养殖的特点。该虾1988年从美国引进,1994年人工育苗批量生产获得成功,1999年在南海海区推广养殖,开始了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的大规模生产。
笔者从1999年即开始了南美白对虾生产性人工育苗工作,在工人育苗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而且每年都有新的问题出现:真菌病、发光弧菌病是每年都遇到的病害,从2000年开始出现了育苗水体中饵料颗粒结块的现象,到了2001年又出现了幼体粘污病,2002年此病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给育苗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也牟育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笔者的生产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目前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1 主要技术
1.1 幼体
来源于湛江东海岛的亲虾场,为无节幼体2~3期,用塑料袋充氧置于隔热保温的泡沫箱中运输,每袋放幼体100万~150万尾。幼体的培育密度为10万~15m3。幼体入池前的选优与消毒:将无节幼体放入桶中,静置5min,让活力好的幼体充分上浮,活力差的幼体及死卵沉于桶底,用虹吸法吸取上层幼体入捞网中,再经200×10-6浓度甲醛或20×10-6PVP-Ⅰ消毒1min,洗去药液后移入育苗池。
1.2 育苗用水
育苗期间的用水均为沙滤水,不同发育阶段需控制不同的水质条件,一般对水曙的要求为:无节幼体(N)、蚤状幼体(Z)为30℃~30.5℃,糠虾幼体(M)期为30.5℃~31℃,仔虾期(P)为31℃~32℃;对盐度的要求为:无节幼体(N)、蚤状幼体(Z)、糠虾幼体(M)期为1.016以上,仔虾期5天(P5)后可根据需要逐渐降低盐度。无节幼体入池前育苗用的盐度低于1.016,要加粗盐加以调节,先计算出至所需盐度的用盐量,将粗盐于沙滤池中溶解,经过滤放入育苗池。
育苗用水的消毒处理:当育苗有水中有害菌及原生动物多时可对育苗用水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方法是将NaClO加入育苗用水中,使池水的有效氯浓度达15×10-6,充气5~10min,使NaClO均匀,池水静置12~24h后用Na2S2O3中和余氯。
测定余氯用淀粉碘化钾法:取150ml待测水样于250ml的三角锥瓶中,滴加2NHCl、1N KI和1%可溶性淀粉各1ml,摇匀后水样刚好没有兰色即表示所加Na2S2O3刚好与水中余氯完全反应,水中没有余氯,Na2S2O3也不过量,继续充气24h后即可投入幼体。用此法测定水中余氯时,水样的温度将影响测定结果,水样温度高时I2与淀粉的结合率降低,使测量结果偏低,而水样中实际余氯量会偏高,所以所取水样水温应保持15℃~25℃。育苗用水经消毒处理后,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增加,使幼体发育畸形,变态推迟且不整齐,所以消毒过的海水投放幼体前须施加2×10-6ǘ菶DAT二钠盐。
1.3 饵料的种类与投喂
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所用饵料种类有虾片、微粒饲料、微囊饵料BP、螺旋藻干粉,丰年虫无节幼期和骨条藻,每日投喂4~6次,投饵量为蚤状幼体期(0.4~0.8)×10-6,糠虾幼体期(0.8~1.0)×10-6,仔虾期(1~5)×10-6。在蚤状幼体、糠幼虾体期适当投喂骨条藻;仔虾期的前5天内加投丰年虫无节幼体,其量为30~50只/尾·日。根据幼体不同发育时期的特点选择不同网目的筛绢网袋洗料,蚤状幼体期300~350目、糠虾幼体期200目、仔虾期120~40目。微囊饵料BP不能搓洗,可将BP置于120目网袋中在水中摆动,使微囊颗粒自行滤出,以免破坏微囊饵料颗粒。
1.4 充气
在整个育苗过程中须不间断地充气,以增加育苗池水的溶氧,使饵料和幼体分布均匀,氧化残饵和粪便;充气量由无节幼体期的微波状,糠虾幼体期的弱沸腾状至仔虾期的沸腾状;每平方米放置气石3~4个,由调节器控制,使供气均匀。
1.5 幼体的检查与病害防治
每次投饵前检查幼体的数量变化,幼体的摄食、拖便情况,幼体的活力以及水中的剩余饵料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施加土霉素、百炎净、氟派酸、氟乐灵等药物防病。
2 结果
南美白对虾的幼体发育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相似,无节幼体6蚤状幼体3期、糠虾幼体3期,然后发育到仔虾期,详见表1。但南美白对虾幼体发育到仔虾期所需的时间较斑节对虾长,一般需要11~12天,而且变态不整齐,从开始变态为仔虾到完全变态为仔虾一般需要1~3天。南美白对虾P5之前生长缓慢,P5之后生长快速。
3 问题与讨论
3.1 幼体真菌病是南美白对虾育苗中的重要病害
为预防此病的发生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1)幼体选优。因为南美白对虾为开放式纳精囊的种类,其所产卵的受精孵化率较斑节对虾低,在收集的无节幼体中混有很多死卵。据观察这些死卵入池后会滋生大量壶菌,壶菌的营养菌丝成熟后会释放出大量动孢子,感染正常的幼体。通过幼体选优去除死卵,可有效防止幼体真菌病的发生。(2)施用0.01×10-6氟乐灵。据笔者观察,育苗池内死卵所滋生的壶菌一般于N5~N6成熟并释放出大量动孢子,此时施用氟乐灵可有效地预防真菌病的发生。若投放无节幼体前即施用此药,往往此时已有大量幼体感染了壶菌,所以N5变态为N6后立即施氟乐灵是防治真菌的最佳时机。笔者用此法防治幼体真菌病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3.2 幼体粘污病的防治
从2001年开始,在南美白对虾的人工育苗中常遇到幼体粘污病,此病多发生在Z2~M3,尤以Z3、M1最为严重,其病状为幼体活力下降,附肢、额角和尾棘的刚毛上粘有大量碎屑,严重影响其活动和摄食,粘污严重的幼体不能正常脱皮而死亡,造成育苗的失败。其病因还没有完全确定,据观察此病与幼体本身的质量及水质有关;自2001年开始幼体场均采用池塘养殖的大规格的南美白对虾作亲体,经强化培育生产无节幼体,这种幼体可能存在某些缺陷,当幼体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外壳的代谢发生了某些变化,如外壳的分泌物种类变化、粘性增加等,导致幼体粘污和蜕皮困难,这种推测还有待于进一步通过实验证实。此病2002年有越发严重的病害。采用将发病的育苗池的水温升至32℃~33℃、投喂优质饵料及适当换水等措施,促进粘污的幼体蜕皮,对该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育苗用水的消毒处理对预防此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3.3 育苗水体中细菌活动对南美白对虾幼体的影响
南美白对虾的人工育苗中常发生有害菌类如发光弧菌、假单胞菌等大量繁殖的现象,虽然南美白对虾幼体抗病力强,不易被这些细菌所感染,但这些种类细菌的代谢物会对幼体产生毒害作用,使幼体活力下降、不摄食,变态发育不顺利,造成幼体大量死亡,导致出苗率低。发生此病时施加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的过度繁殖,对此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仔虾期发生此病可用换池的方法解决,效果很好;生产实践证明育苗用水的消毒处理可杀灭水中的有害细菌,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
3.4 育苗池中饵料颗粒结块的危害与预防
在一些水质较肥的海区常出现这种现象,一般饵料结块发生在Z2、Z3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水中有机质多、水的粘性大,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投喂的骨条藻很容易死亡,导致水中饵料颗料结为块状,幼体无法摄食,饵料、骨条藻的腐败又对幼体产生很大毒害,造成幼体大量衰弱死,,出苗率很低。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是:Z1期不投喂骨条藻,而改为投喂配合饵料和螺旋藻干粉,Z2、Z3再适当投喂骨条藻;采用育苗池先加水1/2,再随幼体变态发育添加水的育苗方法。实践证明以螺旋藻干粉代替骨条藻可以有效地防止饵料结块现象;育苗池加半池水可在投饵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大饵料密度,有利于幼体摄食,使幼体更健壮。
3.5 幼体的习性、在水中的分布与饵料投喂
南美白对虾的蚤状幼体有避光习性,其分布随光照的变化而变化,故在蚤状幼体期育苗池上方要加盖黑布遮光,使幼体在池中分布均匀;所投饵料应用300~350目网袋搓洗,避免饵料颗粒因太大而下沉,幼体摄食不到。糠虾幼体对光线不敏感,其运动方式由水平游动变倒吊弓弹,活动能力弱,悬浮能力强,而此时期的充气时较大,所以此期幼体在水中分布均匀;糠虾幼体可捕食较大的饵料颗粒,应用200~`50目网袋搓洗饵料,使饵料颗粒既适口又不易下沉。南美白对虾仔虾期的前5天有一定的趋光性,活动于水的中上层,而且有种内残食现象,特别是仔虾捕食糠虾幼体的现象很明显,所以饵料应用120目网袋搓洗,而且要加投丰年虫无节幼体以防止相互残杀的发生,提高出苗率。P5以后的仔虾转为底栖和附壁生活,活动在水的中下层;其肝胰脏发达,消化能力强,可摄食沉隆性大颗粒饵料,相互残样不明显,可用80~40目网袋搓洗饵料投喂。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