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成虾养殖是将已达到一定体长的幼虾,继续进行饲养,使它长到上市规格,成为商品虾。由于池塘水体小,人力易控制,所以掌握成虾阶段的生长规律及其所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及上市规格,是成虾养殖的技术关键。
(一)红螯螯虾养殖场的建造
1.池塘条件
(1)水:水源丰富,水质优良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产养殖的主要条件,即便是最严重的干旱时期,也必须保证供水。水质和水量一样重要,水中含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质如油、农药、除草剂等应尽量少。避免淤泥造成的水质高度混浊,因水质混浊会阻碍浮游植物的生长,淤泥在红螯螯虾鳃部沉积会导致死亡。地下水和泉水是养虾的最佳水源,地下水有如下优点:①有固定的独立的水源。②没有病原体和杂鱼。③没有污染。④全年温度相对稳定。但要经常测定水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硫化物和铁含量不能过高。
(2)土质和地形:为保持水量,建池需用粘土比例较高的土壤。地面要倾斜,可让水流入,以减少抽水的成本,又容易建池,当然还要防涝。
(3)供排水方便:在进水口需设屏障,防止野杂鱼进入水池,出水口的设计要能控制水位,溢流从池底排出废水,出水口也要设置屏障,防止红螯螯虾逃跑,还要建造水道,这样才能在捕捞时排干排尽池水,充氧和流动的淡水可使虾池不因缺氧而造成损失。
(4)池底:要尽可能减少水池渗漏,有些养殖者在水池铺上砾石让有机沉淀物沉淀,红螯螯虾收成后可用水管冲洗,在收获的两天后又可注水放养。在养殖过程中,池底必须清除淤泥,淤泥过厚,不利于虾的生长。
(5)池的面积:水池的大小规格不很严格,一般以0.2~0.3公顷(3~5亩)为宜,水池采用长方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氧气,内池壁应有1:3的斜坡,深度为1~2米。
(6)隐蔽物:成虾多栖息于池塘底部或集群于塘边水域爬行,尤其喜欢在水草丛中隐蔽。塘中生长各种水生生物、高等水生植物、附生藻类、水草等,它们既可作虾的饲料,又是很好的天然隐蔽场所,因此在选择池塘时,要充分考虑天然隐蔽物多的池塘。
2.水质因子:影响红螯螯虾生长的水质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因而必须从总体上加以考虑。
(1)水温:红螯螯虾天然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尽管比罗氏沼虾耐低温,适应力强,但试验表明,长期处于温度为9℃的成虾,死亡率在30%左右。如果温度上升至11℃,虾开始活跃并开始摄食。试验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3~32℃;上限的临界温度是42℃;下限的临界温度是5℃,低于20℃生长缓慢。
(2)溶氧:溶氧也是影响红螯螯虾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溶氧充足,水质清新,有利于虾的生长和饲料的利用。一般认为,成虾养殖的池水溶氧不应低于4毫克/升以上,孵化育苗池内的溶氧应在5毫克/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天气突变、水质变坏而造成缺氧,往往发现红螯螯虾向岸堤上爬行。红螯螯虾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不同的性别和不同的生理状态其耗氧量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幼虾高于成虾;雄虾高于雌虾;抱卵虾高于非抱卵虾;软壳虾高于硬壳虾。
(3) pH值及盐度:红螯螯虾生长的pH值范围为6~8。保持适宜的酸碱度有利于虾池内有机质的分解,促进活饲料的生长和虾的蜕壳,故pH值以7.5~8为宜,此时敌害生物少,故在生产过程中要定期施石灰,以调节池水的值。据报道,红螯螯虾盐度的极值为2.4%。
(4)透明度:水质清新,池中水生植物丰富,有利于虾的生长,过小的透明度往往不利虾的生长,或由于耗氧过大而造成缺氧死亡。一般透明度宜保持在40厘米左右。
(5)三态氮。要定期测定三态氮含量,如池中三态氮过高要定期换水。在养殖过程特别要防止底泥发臭,因它不利于虾的生长。
(二)饲养管理
1.苗种:苗种是红螯螯虾养成的关键。离开母体的稚虾,一般体长在0.8厘米,此时虾苗放养的成活率较低,故一般放养2厘米以上的苗种,成活率较高。一般对成虾养殖的虾苗要求如下: (1)规格相对整齐,苗体壮。 (2)活力强,对刺激反应灵敏。 (3)虾苗的耐干能力强,一般在有一定湿度的情况下,2小时后,放回水体仍能成活。 (4)离水的苗体,周围的环境温度不能低于12℃。
2.放养前的准备:虾苗放养前的准备工作是成虾养殖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虾苗入池前准备工作要充分,以便虾苗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饲料。
(1)养殖池的准备:在放虾之前,要认真进行池塘清整,去除淤泥和平整池底,使池底和池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尽可能减少水的渗漏。池堤要有一定的坡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池底的中部挖一条水沟或池塘坡底四周开挖一条沟,主要有利于早期虾苗的培育管理和捕获时操作方便。
(2)清塘:清塘工作是红螯螯虾养成前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清塘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虾的成活率和养殖产量。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生石灰消毒:生石灰消毒能改变池水中的pH值,也可杀死病菌、野杂鱼及各种水生动物如泥鳅等。生石灰消毒有干法和带水消毒两种:干法消毒,666.6平方米(1亩)用生石灰60~80千克,全池泼洒,再经3~5天晒塘后,灌入新水;带水消毒,666.6平方米(1亩)以1米水深计算,用新鲜生石灰125~150千克,要把新鲜生石灰放在水中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 ②漂白粉消毒:将漂白粉溶化后,全池泼洒,用量为666.6平方米(1亩)7千克,漂白精用量减半。 ③晶体敌百虫及敌杀死消毒:666.6平方米(1亩)水面用晶体敌百虫500克再加敌杀死50克。 总之不论用哪种方法,都应选择在天气晴朗时进行,这样药效快,杀菌力强,而且毒力消失也快,比较安全。
(3)进水和施肥:一般清塘7~10天后,就要进水,注入新水时,要认真做好过滤工作,以防野杂鱼及鱼卵随水入池。自放虾苗之日起,就要培育虾苗的活饲料。因此,在放苗前一周就要进行肥水,使水中含有丰富的浮游生物,成为虾的直接饵料。常用有机肥料量为666.6平方米(1亩)施75~100千克,使水色有一定的肥度。此时水位较浅,随着水的加深,要逐步增加施肥量。具体要视水色而定。
(4) 种植水草:水草是虾的主要饲料之一,由于红螯螯虾的食性杂,尽管偏动物性,但在动物性饲料不足的情况下,则主要吃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和喜旱莲子草(水花生)等。水草同时是虾隐蔽、栖息的理想场所,也是虾蜕皮的良好场所。在水草多的池塘养虾,成活率高。水草再一作用是能净化水质,减低水体的肥度,沉淀悬浮物质,使水底清新,提高透明度。
3.放养密度:虾苗放养之前要经过试水,试水时,用桶装水,放入几只虾,经半小时观察,虾苗活动状况正常后,证实池水毒性消失,方可将虾苗放入池塘。 作为池塘养虾要根据池塘条件(水深、面积和底质等)情况,再结合产量要求来决定。密度过大长势差,收获时个体也小,得不到好的产量;密度过小,不能发挥池塘生产潜力。故放养量要从计划产量和预计成活率,同时要估计成虾个体大小、平均重量来决定。根据实践经验,一般放养量可采用下面公式来推算: 放养量(尾)= 养殖面积〔666.6平方米(1亩)〕×计划产量(千克)×预计养成1千克虾的尾数 预计成活率 例如:计划产量666.6平方米(1亩)200千克,预计当年养成虾每只在75克左右,成活率在75%,如果养殖面积为0.2公顷(3亩),那么总放养量为10000尾左右。
4.饲料:饲料是虾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又是影响饲料系数及生产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红螯螯虾为杂食性动物,对其饲料及投喂情况来进行饲养。在精养情况下以人工饲料为主,并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配给适口的饲料,如后期添加些动物性饲料,促进其生长,也可避免互相残杀。但养殖经验表明,该虾的饲料比较容易解决。 人工饲料 禽用、鱼用、虾蟹用的配合饲料。
5.防逃: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水质恶劣、溶氧不足等情况下,有少量的红螯螯虾会爬到堤埂上,无论在越冬期间还是在高温傍晚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它的逃跑能力远不如河蟹,一般情况下,它仍会回池塘。在养殖过程中,我们通常用廉价的薄膜在虾塘四周围30厘米高的墙,这样做能防其逃跑.
6.日常管理:成虾养殖主要管理工作是投喂饲料、增氧注水、整修塘堤、防漏、防逃及观测气温、水温和虾的生长情况的检查。
(1)投饲及喂量:要做到合理投喂,就要根据下列情况分析,调节和计算投喂量。早期投喂的次数为两次,生长后期再增加1次。投喂时间一般是上午8时、下午5时和晚上8时,上午投喂量为日投总量的30%,晚上投喂量为总投量的70%。晚上追加投喂最好是动物性饲料如贝壳或小杂鱼等。投喂时必须注意:①虾的个体大小,每隔一周测定虾的体长和体重,并估算成活率;②观察虾所处的生长阶段、生活状态和生理状况(如蜕壳和性成熟情况);③注意气候、水温和水质情况;④根据采食情况来决定投喂量;⑤饲料的品种和质量;⑥螗内基础饲料的多寡。早期在15天内,主要泼豆浆培养基础饲料,后再笃滩。笃滩的饲料(如菜饼、豆粕类)加入鱼粉煮熟的野杂鱼,效果会更好些。
(2)换水:换水的目的是增加溶氧、降低温度、刺激虾的蜕壳加速其生长。早期虾苗入塘后,随着虾的生长,逐渐注水,到了虾的生长旺季,根据下列情况进行换水:①放苗密度过大;②塘内生物量过多;③水质过浓,恶化和透明度低;④水温过高,超过32℃;⑤天气闷热、无风,虾往堤埂上爬。一般换水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换水量占总水体的10%左右。
(3)增加隐蔽物:在国外,隐蔽物主要投放塑料片、啤酒罐、水泥管、塑料管、纤维网、旧轮胎等。在国内主要投放的是破网片和树根等。
(4)巡塘观察:巡塘观察是红螯螯虾养殖过程中必须做的工作,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积累养殖经验。巡塘的内容有:①记录气候情况如水温、雨情和风力等;②巡塘观察虾的蜕壳生长情况、死亡情况以及堤埂上虾的活力状况;③观察水色,因为虾喜欢在水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因而必须经常观察记录水色及水的透明度状况;④观察摄食情况以及池底是否变黑,并采取相应措施;⑤个体差异的观察,由于红螯螯虾放苗时,个体差异就比较明显,因此,在投喂饲料时,必须增加投喂量;⑥及时清除敌害生物。 总之,成虾养殖必须紧紧围绕水质、苗种、饲料和管理这几个重要环节,才能比较理想地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三)成虾的捕获和运输
1.成虾捕捞:它是红螯螯虾养殖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捕捞时间的合适与否对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掌握好捕捞时间。捕捞时间主要跟温度有关。水温降至9℃以下,红螯螯虾的活力减弱,南方地区一般在12月上旬(如福建、广东),华东地区(如上海、江苏)一般在11月下旬,此时温度也降至10℃左右,会影响红螯螯虾的存活,应及时捕捞上市。捕捞的方法常采用池水抽干,逐个捕获的办法。
2.成虾运输:由于红螯螯虾成虾离水的忍耐力强,一般常采用干运法,如果运输时间在5小时之内, 那么只要经常淋水或加带水的水葫芦一起运,成活率可达95%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