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养成方式
目前虾蛄的养殖方式按照养殖过程不同,可分为人工全程养殖、育肥暂养和贮存暂养。人工全程养殖就是放养2厘米左右的人工苗种或3~7厘米的自然苗种,培育到成虾蛄出售为止的养殖。育肥暂养就是将较瘦的成虾蛄或个体相对较小的成虾蛄培育成较肥壮的虾蛄,或雌性经越冬再培育成卵巢发育程度较好的(生育)虾蛄出售的过程。而贮存暂养指的是收购成虾蛄,贮存到一定数量,以鲜活形式运输到外地市场或出口,赚取地区性差价的临时性贮养过程。
按照养殖地形式的不同,可将虾蛄的养殖方式分为低坝高网养殖与土池养殖两种。滩涂低坝高网养殖塘,一般选择在风浪较小的港湾,在较广阔而平坦的滩涂上建塘。其面积为 5~50亩,视其苗种的数量而定。堤坝高0.6米,宽1.0米,塘底平坦略向港心倾斜;在坝中心线上用网孔约为4毫米(以放养的仔虾蛄或Ⅲ相假蚤状幼体逃不出力度)的聚乙烯网片相图,并用毛竹及绳固定;在围网内堤坝面上(距围网1米左右)再用细网目的网片覆盖,以防虾蛄钻洞逃出;收获成虾蛄之前,在养殖塘的最低处安装锥形网收获。养殖土池面积要求为几亩至几十亩,塘堤高2.0~2.5米,水深1.5~2.0米,设有进出海水的闸门,能放干池水,并安装防逃网;池底土质以松软为好,且不能有黑的腐泥。目前,大部分的对虾塘能用来养殖虾蛄,但必须清除池底黑淤泥。
虾蛄的品种很多,但不是所有的品种都值得养殖,一般选择个体大、生长快、种苗易得、对盐度与温度适应性强、市场售价高的品种来养殖。目前,浙江一带已在养殖的品种为黑斑口虾蛄、尖刺口虾蛄和口虾蛄。另外,广东沿海的棘突缺角虾蛄和斑琴虾蛄体体长都在30厘米以上,市场价格与龙虾不相上下,也是很有前途的养殖品种。
苗种准备
养殖用的苗种来源有两方面:人工苗种和自然苗种。由于虾蛄的人工育苗迄今还未达到生产性现模,因而种苗主要来自于自然海区。自然苗种大多用定置涨网和底拖网等捕获,也有在滩涂洞穴中直接用手捕的。网捕时时间不能太长,以防苗种长时间受压损伤或死亡。种苗运输可采用充氧水运或保湿干运,运输时间控制在10小时之内为佳,以确保运输成活率。运输时也要注意避免高温、日晒、雨淋和风吹;高温季节宜选择在夜间运输或采用冰块降温。若自然苗与养殖地处于不同海区,需注意水温与盐度是否有差异,差异大必须采用过渡的方法。
虾蛄养殖全年都可进行,各地主要依据人工苗的培育情况与当地海区的虾蛄苗旺发时间来确定放养季节。浙江沿海一般在4~10月份都有虾蛄苗出现;口虾蛄苗以4~6月最多,而黑斑口虾蛄和尖刺口虾蛄苗旺发于6~8月。虽然虾蛄能自然越冬,但其生长期在水温高于15℃的春、夏、秋季。
场地准备
虾蛄在放养前,养殖塘必须要清塘。虾蛄虽捕食凶猛,但它也有天敌,如海鳗、鰕虎鱼等。因而,在放养前必须清除其敌害生物及致病病源等。若养殖中发现天敌,也应尽量消灭之。清塘一般按清塘药物的有效期提前进行,选择晴朗天气,在退潮时尽量放干池水,用高浓度的生石灰(300×10-6)泼洒;也可用200×10-6的漂白粉消毒。
放养技术
苗种放养的合理密度是养殖成功的因素之一。虾蛄的放养密度应视池塘条件、苗种质量与规格、饵料供应情况、养殖管理水平等而定。一般海捕自然苗种个体较大,体长在3~6厘米以上,可放5 000~7 000尾/亩;若放养2厘米左右的人工苗,其放养密度可适当高些,为8000尾/亩左右;若以虾蛄的第Ⅲ相假蚤状幼体放养,放苗量为1.5万~3万尾墙。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养殖效益,在虾蛄塘中也可混养其他水产品种。宜混养利用中上层水体的鱼虾类及用吊养或筏式养殖的贝类,这样不致于与虾蛄争夺土池底面积。
放苗时要注意如下问题:温盐度差异及虾蛄苗的质量。消除温盐度差异可用苗袋浮于池水中和加池水逐步过渡的方法。质量好差可根据虾蛄的形态、活力、体色及活动状态等来区别,质量好的虾蛄苗,其活力强、体色鲜艳不发白、甲壳坚硬、附肢齐全,入水后能迅速游散而不在局部打转或沉底翻白。
为了估算虾蛄苗的放养成活率,可在小网箱中暂养一定数量的苗来检查。
投饵技术
由于虾蛄的第Ⅲ相假蚤状幼体及仔虾蛄广泛摄食底栖的甲壳类、多毛类、小型鱼类、双壳贝类、头足类和蛇尾类等,所以,若放养人工苗种,以培育基础饵料为佳,防止人工投饵的不适而造成的生长不良或死亡,以提高放养成活率;若放养个体较大的自然苗种,因它摄食力强,能适应人工投饵,所以也不一定培养基础饵料。
由于虾蛄的食性是以动物性为主的杂食性,因而,一般的水产品种也都能食。常用的饵料品种为小杂鱼、虾、贝等,但以鲜活的鸭嘴蛤为佳,可减少底质污染。投饵需均匀,并在每天傍晚投饵较适宜。若投喂大型的鱼虾或厚壳的贝类时,需预先把食物切小或破壳。
投饵量以其摄食率为依据,并随其个体大小及其生理状况、水温高低、天气情况、饵料种类及新鲜程度、水质好坏等适当调整。体长在7厘米以前,投饵量为虾蛄总重量的21%~40%;体长为8~11厘米,投饵量为其总重量的11%~20%;体长在12厘米以上,投饵量为其总重量的10%左右。
水温变化对虾蛄生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水温对其摄食量的影响而实现的。水温低于15℃或高于32℃,摄食量明显减少,生长也明显减速,需减少投饵量。若在春夏季的繁殖季节,因生殖活动虾蛄摄食量也大大减少,也需降低投饵量。另外,虾蛄不喜欢摄食不新鲜的饵料,同时也极易污染水质与底质,应尽量少投。
适宜的投饵量是虾蛄正常生长的保证,饥饿对虾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小个体比大个体对饥饿更为敏感。而饵料过量投喂造成残饵腐烂发臭,导致水质和底质变坏,严重威胁依赖于底泥营穴居生活的虾蛄。因而,应严格控制投饵量,并经常观察其摄食情况。设立饵料台和下塘摸底泥观察,是常用的饵料检查方法。(未完待续)(宁海农村经济信息网)
南方渔网编辑:寒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