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青虾池塘养殖在我镇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已由原来传统的青虾囤养和放养抱卵虾育苗一年一季养殖成虾的模式改为青虾双季养殖,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1999年度我镇青虾双季养殖面积达39亩,总产达3吨。一般的池塘养殖亩产量达到了100公斤左右,总产值15万元左右,现将青虾双季养殖的具体操作规程总结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1.池塘准备。青虾池塘养殖面积视管理水平而定。面积以2-6亩为好,水深1.2米左右,坡度比1:2.5为宜。青虾对水质要求较高,水中溶氧需达5mg/L以上,池塘底质以硬泥底为佳,淤泥不宜超过20厘米。秋季虾种放养前一个月,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的淤泥,并在池中开挖一条宽3米左右的集虾沟,便于日后干池捕捞。千塘后的塘底需曝晒10-15天,使池底板硬,以清除病虫害滋生温床。然后进水,进水口要加40目筛绢布制成的滤网,防止敌害生物进入虾塘。
2.隐蔽物设置。放养前要在池塘四周滩脚和塘底种植一定数量的水草,水萆一般选用轮叶黑藻或苦草。塘底隐蔽物的种植面积控制在全池的30%左右。6-9月份,放适量的水花生,放养面积约占池塘总面积的10%左右,水生植物衰落期,以茶树枝扎的虾巢为主。虾巢控制在覆盖面的20%左右。
二、秋季成虾养殖
1.清塘肥水。放苗前15-20天(一般在7月上旬末),注水20厘米,每亩用五氯酚钠1公斤全池消毒,杀灭池中野杂鱼等敌害生物;隔天全池泼洒硫酸铜,亩用0.5公斤,灭绝池塘中的有害藻类、青苔及寄生虫病原体;再隔天全池泼洒生石灰75公斤,既杀灭池中有害病菌,又为池塘增加钙质,药性消失期约10-15天,虾苗下塘前7天,进水50厘米,然后在滩脚浅水处堆放经发酵的有机肥,每亩堆放150公斤左右,为虾苗下塘后培育适口天然饵料。
2.虾苗放养。放养时间7月底至8月上旬,虾苗要求体质健壮,离水后在盆中跳跃有力,规格为7000-8000尾/公斤,每亩一次性放养8公斤左右。放苗时间要避开高温,选择晴天上午9时以前进行。虾苗投放坚持带水作业,谨防虾体受伤,并进行“缓苗”处理。
3.日常管理。
(1)饵料投喂。一般情况下,青虾的动植物饵料按4:6来配比。植物料以青糠、麸皮、豆饼等为主,动物饵料以轧碎的杂鱼、螺蛳等,电可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0%以上的配合饲料。投饵一般每天2次,即上午8点,将饵料总量的1/3投在水深50厘米左右的深水区;下午6点,将饵料全数投在滩脚浅水区。正常生长期每天投饵料一般殳为虾体重的8%-10%(鲜料),干料则为3%-5%。
(2)水质调节。水质的调节以“两头肥”、“中间瘦”为标准。春季和晚秋水温低,不易缺氧泛池,可适度肥水。肥水既可为青虾提供一定的天然饵料,又可抑制青苔的形成。夏季和早.秋水质要求清爽,防止青虾缺氧死亡。虾池一般在初夏、晚秋,每月泼洒一次生石灰,适当注换新水。夏季和早秋每月泼洒生石灰2次,每5-7天换新水15-20厘米。高温季节,虾池透明度保持40厘米左右,平时可掌握在25厘米左右。
(3)坚持巡塘。早晚巡塘是虾池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早晚巡塘,一可观察虾有无缺氧现象。二是检查进出水口滤网是否破损,严防野杂鱼混入或青虾逃逸。
(4)虾病防治。首先通过选择健壮的虾苗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来增强虾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其次通过池塘清整和定期泼洒生石灰等工作,减少水体中的病原体,为青虾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另外在发病季节,每日用漂白粉等药物外治一次;同时每公斤饵料拌土霉素0.5-1克,连续内服3-5天,防止虾病的发生。
4.捕捞收获。青虾的起捕视市场行情及青虾的生长情况而定。从10月份起便可逐渐捕捞。集中捕捞时间在12月左右。捕捞可用抄网、地笼网及干塘捕捉等方法进行。秋季养殖成虾亩产量一般可达65-75公斤,占全年虾产量的3/4。秋季池塘自繁幼虾,待干塘时也可达亩产15公斤左右,可留作春季虾养殖的虾种。
三、春季虾养殖
1.池塘准备。青虾春季养殖对池塘条件要求并不高,秋捕结束及时回水1.2米左右,不需药塘即可放种,待4月份天气转暖,虾汕内如发现有小杂鱼,可每南用0.5公斤五氯酚钠药死小杂鱼,死鱼不需捞除,可作为虾的饵料。
2.虾苗放养。春季放养时间以1月份、2月份为好。虾中为上年秋繁的过池虾种,不选取因夏季放养密度高而没有达到商品虾的小虾和外湖收集的小杂虾。放养数量每亩10公斤,规格1600尾/公斤。
3.养殖管理。春虾与秋虾养殖有点不同,春虾放养规大、密度稀,日常管理主要以施肥培育水质为主和防止寒流的击。冬季施的基肥可为青虾生长提供大量适口的天然饵料,而投人工饵料则作为辅助。天气转暖后选择晴朗天开始投喂饵料,主选青糠、麸皮、杂鱼等。每次投饵量视青虾吃食况而定。虾苗下塘后逐渐添加新水,水质可适当“肥”一点,明度掌握在25-30厘米。其它管理措施可参照秋季养殖。
4.干塘起捕。5月份,视市场行情,采用地笼网捕捉,捕大留小,轮流上市,经过不定期上市后,在6月底干塘捕捉。春虾亩产量一般可达25公斤以上。(摘自科学养鱼)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