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南美白对虾(下称白对虾)在水温低于18℃时就会出现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的现象;当水温低于12℃时就会出现逐渐死亡。这种现象在高密度土塘养殖越冬白对虾的模式中十分普遍和严重。同时也出现了冬棚内水环境难于控制,白对虾疾病频发,生长速度过慢,甚至出现越冬养殖失败的情况。笔者结合广大养殖户生产实践和白对虾在冬棚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冬棚养殖白对虾后期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肥水秘诀
1、施放促进优良单细胞藻类生长的水产养殖专用肥和少量的化肥,前者如益藻营养素、育藻精、单细胞藻类生长素等等。常用的化肥有尿素、碳铵、磷肥等。施用化肥应注意保持氮:磷比例保持在3-4:1。
2、同日或隔日施用有益微生物,其作用功效为:一方面让优良藻相迅速繁殖起来,营造良好水色,另一方面让有益微生物在虾塘中形成优势种群,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给虾苗一个安全稳定的水环境,有助于提高虾苗的成活率。
3、肥水过程中适当开启增氧机,可加快肥水速度,缩短肥水时间。
单用有机肥肥水的缺点:
⑴有机肥发酵过程不易控制,特别是冬季气温低,常常出现有机肥发酵不完全,不能有效地杀灭有机物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导致交叉感染。
⑵单纯采用有机肥可使水体中大分子藻类(微囊藻等)生长过快,而对白对虾生长较适宜的单细胞藻类的生长间接地起到了抑制作用。
水质管理
由于冬棚内较为封闭,冬棚内的水环境如温度、大气压、光照度等与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稳定水体pH值,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保持水体中优良藻相的生长,维持水色稳定,是白对虾越冬养殖成功的关键。保持水环境稳定的方法采用以定期(7-10天)施放有益微生物调控水质为主,视水色水质变化适量使用益藻素、单细胞藻类生长素等生物制剂,促进有益藻类和有益菌群的繁衍,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同时配合使用多效底质改良剂,加快有机废物的降解,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活化虾塘底质,保持水质理化因子的稳定。
冬棚养殖白对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水色发暗或浑浊等现象。这是由于水中某些藻类生长必需微量元素缺乏,藻类无法正常繁殖生长,而出现的藻类老化、死亡的现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换水是一种有效改善水质的方法。但是由于虾塘内水质水温与外界相差过大,换水容易引起对虾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多效底质改良剂,尽快地去除水中过多的悬浮有机物,降解塘底有机废物,增加虾塘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菌群。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异养作用,分解、吸收水中过多的有机物,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的毒性,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一般情况下,越冬养殖过程中保持每5-7天使用一次有益微生物制剂,可起到明显的预防这种现象的效果。
饲养管理
1、应采用高蛋白、高能量的优质白对虾专用饲料。饲料规格随虾体生长而增大。一个虾塘放置3-4个缯网,定时观察虾的摄食和生长情况,根据缯网有无残饵,虾胃饱满程度及虾粪便的多少、长短等综合判断,调节投喂饲料量,做到既不浪费过多的饲料,又能保证对虾的正常生长。由于水温较低,对虾的活动和代谢都处于较低水平,对饲料的需要量也相应地降低了,在饲料投喂时更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以一天投喂三次为宜,切忌因投喂量少,一天只投喂一次的做法。
2、养殖前期为提高对虾生长速度,可适当投喂一些斑节对虾饲料,同时添加维生素C、鱼油、免疫多糖、G-D生命素等,以加强对虾的新陈代谢,增强能量供给,减轻蛋白质的损耗。
3、饲料的投喂以1小时内吃完,70%的对虾属于饱胃为准。过多的投喂不但造成养殖成本增高,而且造成塘底残饵增加,污染水体,加速塘底老化、恶化。
充气增氧
冬棚养殖过程中增氧机的正确使用,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大多数虾塘使用的增氧机是叶轮式和水车式增氧机。深水式增氧机由于受价格较高,使用效果不稳定,增氧机的质量及寿命等因素的制约,此类增氧机的使用还不十分普及。
由于冬棚内气压较低,空气不流通,所以叶轮式和水车式增氧机的增氧效率不高,往往每天开启增氧机十多个小时,还出现对虾缺氧浮头的现象。正确的方法是采用底部增氧与水面增氧配合使用,以底部增氧为主。这样可以给虾塘底部提供较多的氧气,有利于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种群,抑制厌氧细菌的滋生,从而保证水体环境稳定,对虾生长速度加快。
此外,在晴天光照强、气温高时掀起两边通风口对流吸纳新鲜空气,让空气对流,不要让冬棚内环境长期处于低压的状态,造成对虾产生应激。
虾病防治
冬棚养殖白对虾,虾病的防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贯串于养殖的整个过程。虾病的防治,重点在于预防。由于受对虾的生理、生活习性及食性等因素的制约,造成一旦养殖对虾出现虾病,就难于治愈的特点,更显得预防虾病的重要性。虾病的预防采取综合防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等原则。方法上以保障水体环境的稳定、良好,提高对虾免疫抗病能力,合理使用药物及生物制剂为主的综合防治手段,保证对虾健康生长,达到预防虾病的目的。
1、定期检测水质理化状况。整个养殖过程保持水温20-26℃,溶解氧不小于5毫克/升,透明度20-30厘米,pH值7.8-8.6。养殖过程中水体pH值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水体变化前12-16小时pH值就会发生变化,且波动范围大于0.5,而氨氮、亚硝酸盐的变化较为拖后,待到检测出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升高时,已经对虾造成了损害。因此,应每天早、晚定时监测pH值,并记录备查。
2、随时检查对虾摄食、虾粪便、胃肠饱满程度及对虾生长状况。即时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坚持采用高蛋白、高能量的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不用低蛋白、低质量的便宜饲料,忌投鲜活料。坚持少量多餐的投喂方法,投喂次数以3次/日为好,早晨少喂,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25%-30%。下午或夜晚多喂,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70%-75%。
3、在饲料中定期添加维生素、大蒜浆、免疫多糖、G-D生命素、鱼油等营养物质,提高对虾免疫抵抗力,促进对虾健康生长。
4、定期投放有益微生物、多效底质改良剂等生物制剂,改良和调控水质和底质,保持水环境的稳定,水色“爽、嫩、活”,给对虾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5、一般情况下,最好少用或不用消毒剂。如果必须消毒,应选用刺激性小、耗氧量少、杀菌杀毒作用强的消毒剂,如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四溴海因、长效二氧化氯等。尽量少用增强“氧债”的消毒剂。
6、一旦出现虾病,应用时请有经验的技术员查明病因,对症施治。切忌长时间大剂量地使用消毒药物。药物的使用要有一定的间隔恢复期。治疗的同时应配合使用维生素、免疫多糖等,保持对虾有充足的营养,提高对虾活力,减轻药物对健康虾的刺激。
7、虾塘中投放少量(3-4尾/亩)的杂食性鱼类,让鱼来吞食病虾和死虾,减少虾类自残而造成的虾病暴发和加剧。采用生态平衡的方法,在病虾与健康虾之间建立起一道生态屏障。
综上所述,南美白对虾的越冬养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健康养殖的关键在于投放优质健康的虾苗;应用复合有益微生物制剂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合理投喂高质量的全价配合饲料;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即时改良虾塘底质,减轻虾塘底质负担;适当地添加强化对虾免疫力、降低应激反应的添加剂;科学合理地应用药物进行虾病防治。其中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剂,调控和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贯穿于养殖的全过程,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之关键。也正是越冬养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养殖过程中各种异常现象的出现都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来处理,单一方法只能应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