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青虾、河蟹池塘混养的养殖模式在常熟地区很普遍,事实也证明这种模式在充分利用池塘空间,降低饲料成本,增加养殖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这种养殖模式介绍如下。
一、池塘准备 面积以5~10亩为宜,塘埂坡度1∶3左右,要求不渗不漏,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无工业或生活污水污染。
养殖塘应清除过多淤泥,冬季经阳光曝晒。放养前半个月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化浆或漂白粉20千克全池泼洒清塘消毒,以杀灭野杂鱼,改善池塘底质,做到不留死角,彻底清塘。待碱性消失后即栽种水草,以竹节草为主,适当搭配其他优质水草,组成挺水、沉水相结合的水草群落,占到全塘面积的60%,并留以适当空间,利于阳光直射。抓紧时间投足螺蛳,亩放250~400千克(春节前投好,此时价格低,同时有利于繁殖,增加早春适口饵料)。进水口用60~80目滤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卵进入池中,排水口安装密眼网以防青虾外逃。
二、苗种放养 放养一般在每年的3月20日~4月10日结束。蟹种一般每亩放养500~600只,规格为150~180只/千克。要求品种纯正、规格均匀、附肢全、活力强、无病害,最好是自己培育的蟹种。蟹种放养前先用池水浸泡2~3分钟,提出片刻,再浸2~3分钟,重复三次,再用10~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后任其自行爬出;青虾一般每亩放养12~15千克,规格为240~300尾/千克。
三、饲料投喂 遵循“前期少而精,中间粗而饱,后期足而好”的原则。达到前期恢复,中期控早熟,后期长膘肉。高温期间增加植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后期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以保证河蟹生长育肥。坚持“四定”、“四看”投饲原则的同时,根据不同天气、虾蟹摄食情况灵活掌握。蜕壳前后一周吃食较大,投饲量需适量增加。
四、水质调控 河蟹适宜生长水温15~30℃,最适水温25~28℃,pH7.5~8.5。前期水位保持在0.5~0.6米,以利升温,让河蟹尽早开食,恢复体质。塘水保证适当肥度,透明度在25~30厘米。高温季节2~4天换水一次,注入新水前先排出下层陈水,每次加注量为0.2~0.3米。每隔15~20天泼洒“硬壳宝”1次,以增加钙磷微量元素的吸收,满足虾蟹生长需要,蜕壳前一周每天注水1~2小时,使池水保持微流状态,促进蜕壳生长。
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每15~20天使用1次,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促进有益藻类生长。尤其在2003年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雨水少的恶劣自然条件下生物制剂必不可少。
五、病害防治 池塘保持良好水质,投喂优质新鲜的饲料,一般可防止病害的发生。病害防治应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做到科学用药。
5月份进行一次彻底预防,首先杀灭纤毛虫,再泼洒一次二氧化氯。6~8月份高峰期,内服一些如保肝乐、三黄粉,加Vc、免疫多糖等药物,连用5~7天,间隔15~20天,再连续几个疗程。实践证明,内服Vc、多糖类能增加水生动物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发生病害要正确诊断,对症下药。用外用药之前,首先要处理好水质,尤其是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较大地影响用药的效果。
六、捕捞上市 河蟹在10月即可起捕上市,持续至春节,可采用徒手捕捉和干塘起捕的方法。青虾则在元旦至春节上市,采用抄网抄捕,最后干塘起捕。小规格青虾则可根据市场行情延至翌年起捕上市。
采集: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