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技术在鲁西盐碱池塘获得很大成功。2002年以来,山东省茌平县先后承担“碱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对虾高产试验与技术推广”等省市科研项目,达到省内领先水平。通过几年实践,在抓高产的同时,科技人员致力于探索对虾养殖的池塘生态学管理技术,目的是为了更加充分利用池塘生态系中物质能量流动规律,提高虾苗下塘成活率,把池塘生物能量更大限度地发掘出来,逐步实施生态养殖,获取绿色水产品,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收,倡导渔业和谐生产。
茌平县低洼盐碱池塘1.2万亩,属黄河故道,池塘蒸发量大,盐碱度大多在1‰~3‰之间,而南美白对虾经淡化的虾苗正适宜这个盐度。因此,虾苗下塘基本上不存在盐度差异问题。几经试验,探索出充分利用塘泥中的生物资源,紧紧抓住轮虫———这个虾苗的天然“母乳”做文章。生产上已证明,它具有其他任何一种人工开口饵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表现在:
1.营养价值高。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轮虫的粗蛋白、粗脂肪比蛋黄、卤虫的含量都要高而且上等,易被虾苗吸收转化利用,是天赐“母乳”。
2.适口性好。
刚下塘的虾苗体长不过1cm左右,其口径大小刚好与轮虫的体积大小相适宜,虾苗适口性最大。
3.可得率高。
饵料再好,吃到为准。轮虫游速均匀,数量大,分布均匀,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虾苗刚下塘游速缓慢,活动范围较小,吃到轮虫的可得率较高。泼撒饵料达不到如此理想效果。
综上诸因素,水产工作人员采取了虾苗下塘的生态管理措施:
1.池塘准备。
大家知道,经年的池塘中蕴含有丰富的轮虫休眠卵,这些卵资源就是要开发利用的自然生物生态能量。所以,对于新开发的盐碱池塘,除加盐等方式调节池水盐度达到1~3‰左右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塘泥移植作业,目的就是移植轮虫休眠卵。量的掌握一般每亩不超过1立方。
对于经年的老池塘,由于底泥丰富,仅调节池水盐度即可。
2.水质选择。
鲁西沿黄,引水便利,黄河水是养殖主要用水。选择无污染,水质清新,溶氧4~5mg/L以上,PH值7~8.5,透明度30cm左右,氨氮小于0.2mg/L。关键措施是把好进水防护关,用密筛绢严封进水口,防止野杂鱼及卵进入池中。补给水可打机井,为养殖中后期备用。
3.清塘及施肥。
虾池清塘可同于鱼苗池清塘,最好用鱼藤清专用虾池清塘剂,同时搅动底泥,促进休眠卵萌发。施肥很关键,可使生塘变熟塘,每亩施腐熟的鸡粪、牛、猪粪肥800kg。这是增加池塘轮虫生物量的最有效措施,也是为虾苗放养入池之后准备的“温床”。
4.选择适时下塘。
虾苗当然选择无病无伤,整齐活泼的SPF抗病毒虾苗,淡化至3‰以下即可。生产上,对虾苗肥水下塘时机的掌握同鱼苗下塘基本一致。清塘之后浮游生物的演变顺序是:浮游植物→轮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桡足类。而虾苗的食性也是从轮虫开口,二者有其天然的一致性。抓住并充分发挥这种一致性,从而大幅提高虾苗下塘的成活率。对比池塘试验,采用肥水下塘与采用泼洒人工饵料相比,成活率高出20%以上,单产高出100kg以上。轮虫高峰期一般出现在清塘施肥后的7~10天,水体呈乳白色,轮虫10000个/升的含量。此时最适宜下塘,成活率最高。3天后可采用少量施肥,循环注水,延续轮虫高峰期,之后即可投喂仔虾饵料。有的池塘,为保险起见,也采用下塘之后即投饵的做法,但量很小,可以借鉴。
5.科学投喂。
全程选择南美白对虾全价优质颗粒饲料。采取少量多次,均匀泼洒的原则,坚持定量、定时、定点。初期每天投喂4~5次,每日递增饵料量20%,之后,夜晚投喂量增加,可超过日投饵量的60%。
每池可设2~4个投饵观察台,以便适时调整投饵量。一般掌握为,前期投饵量为虾体重的10%~15%,中期5%~10%,后期3~5%。
6.水质的生态调控。
这是对虾生态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两种方式并举:一是合理使用增氧机。利用高溶氧促进生态调节,促进虾吃食生长,同时达到曝气、稳定水体藻相、抑制厌氧菌数量的作用。每5亩配置1台增氧机,视吃食情况、水质、天气适时开启,使溶氧不低于4mg/L。
二是适时使用有益微生物生态制剂。一则有益菌本身具有营养成分,二则通过分解产生抗菌肽,抑制病菌滋生,保持水质清新稳定,减少虾的应激反应。常用的有光合细菌、EM菌和底质改良剂等,整个养殖全程保持生态相对平衡。
7.生态防病。
坚持“以防为主,生态防治”的原则。除定期使用生态制剂和底质改良剂防治以外,可在饵料中添加大蒜素、虾用Vc、纯中药制剂等,增强虾的免疫力。到中后期一般水色变深,应适量加水,加生石灰调控水质,经济又实惠。茌平的做法是,用1.0kg/亩的活性生态制剂全池均匀泼洒,也采用挂袋挂篓法。用药使用“三小”药物(刺激性小、毒性小、副作用小)。总是尽力保持生态平衡,坚持生物预防。
结论与探讨(1)轮虫高峰期下塘,是保证虾苗下塘具备适口饵料的关键。
它直接决定成活率,进而决定养殖成败,过早过晚都会导致前功尽弃。它是虾苗的天赐“母乳”,也是池塘生态利用及管理的核心内容。
(2)对虾养殖生态管理中,大量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EM菌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等,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生产中发现,对虾致病大多是由于水质恶化或水环境变化,溶氧不足,氨氮过高等诱发引起。因此,使用活性菌生态防治剂,一则有效维护生态平衡,预防虾病,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使用抗生素带来的药物残留,为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提供有益探索。
(3)鱼虾混养模式值得推广。在对虾生态养殖实例中,茌平县还进行了放养搭配鲢鳙鱼的试验。亩放鲢鳙100~200尾,不必专门投喂饵料,不仅用于调控水质,防止水质过肥,而且额外收获鲢鳙,亩产100kg,亩增加收入400~500元,可抵池塘承包费、人工水电费。使养虾几乎成为除苗、料外“无本”的收益,从而大大增加养殖效益。
(4)关于饵料台的设置问题。在生产中发现,饵料台仅能起到吃食量参考作用,尚且不能完全以此为依据,更不能仅把饵料台当作投料的“定点”。因为虾游动慢,活动范围不大,有“饭来张口”近乎等食的习性。前中期往往由于饵料投喂不均匀造成浪费,个别养殖户甚至把饵料台当作惟一进食点,一投了之,致使大量饲料当作了池塘的肥料,而虾却营养不良。这是对饵料台认识的一大误区,应特别引起注意。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