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三、虾苗放养的方法和放养密度
虾苗放养包括放养方法和放养密度两个方面,是养成的重要步骤,要做到虾苗放养功成,需正确掌握虾苗放养方法和放养密度。
(一)放养方法
虾苗个体小,对盐度、温度、水质等突变耐受力比较差,特别是1厘米左右的红筋仔虾,遇到盐度、温度突变很容易死亡。例如把已生活在盐度22‰中的仔虾移到盐度34‰的海水中,在 24小时内即会死亡 60%。因此,为了避免虾苗损失,首先要了解虾苗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特别要注意盐度、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1.盐度
许多养殖场的实践表明,虾苗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原来生活在盐度31‰的虾苗,可适应低盐度14‰,高盐度41‰;原来生活在盐度15‰的虾苗,可适应低盐度 3.35‰,高盐度 25‰。经过逐步驯化(以每三天降一个梯度),适应盐度范围还可以扩大,而且对低盐度的适应力强于高盐度。生产实践证明,虾苗放养时,低盐差不要超过10‰,高盐差不得超过5‰,最好事先测量,并做到驯化工作要准确。
2.温度
试验表明,温度突变也会造成对虾生理机制障碍,甚至造成死亡。例如,把红筋虾苗从水温30℃移入18℃的海水中,不久虾苗表现出异常现象,随之出现虾苗沉底死亡。把1厘米的虾苗从水温30℃移入20℃的海水中,未发现死亡。因此认为,虾苗放养时,池塘水温不得低于20℃,温差不大于8℃。虾苗放养后,如遇上寒潮,只要水温不低于4℃,就不会出现死亡。
同时,要注意水质的变化。海水中有机物的分解也会造成虾苗死亡。因此,最妥善的办法是在放苗前,取养虾池的水进行试养,在确定池中的水对虾苗无不利影响后,方可放苗。最好用14~20目网箱,每立方米水体放苗30万~50万尾,在池中暂养5~6小时后再计数入池。
(二)放养密度
近年来不少单位片面追求“以密度保产量”。实际上,密度大,高温期水质易变坏,容易造成缺氧浮头死亡,即使不大批死亡,因饵料、技术管理跟不上,会出现生长慢、病害多或其他弊病。因此,放养密度要取决于池子面积、池水深度、换水条件、饵料的种类和数量、虾苗的质量,以及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实践表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养殖,随着密度增大,对虾的最终个体减小。当密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引起对虾的大批死亡。换言之,在一定的条件下,虾的生长率和成活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尽管有时候单位产量可以在密度最大时达到最高,但这要以个体变小为代价。
根据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半精养虾池的虾苗放养密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放苗尾数= 经验系数(平均水深+汛换水产)(1+活饵率)
经验成活率
经验系数为1000~1500,一般取平均数1200;平均水深为滩面水深的平均数;活饵率为饵料生物占总投饵量的百分比;其成活率按红筋仔( 1厘米左右)30%,黑壳苗(3厘米左右)85%计算。
另外,放苗密度还应参考养虾者提出的产量要求和规格指标来确定,既不应盲目多放,也不要放不足亩数。前者密度过大不但造成苗种成本和饵料成本的开支,而且给饲养管理带来压力,养成后的对虾规格偏小,在产量和产值上不合算;后者因苗数偏少,不能发挥虾塘生产力而使产量受到影响。为此,如何按上述的条件来确定合理放苗密度是个问题。亦可参考下列公式来计算出合理放苗数:
放苗量=计划亩产量(斤)×要求养成1斤虾的尾数×塘面积(亩)
预计成活率
式中:计划亩产量可参照历年邻近地区历年产量;养成1斤虾的尾数,可按15~25尾(体长12~15厘米);成活率以中间培育虾苗 85%计算。
一般情况下,精养虾塘在虾苗质量好、换水条件优越、饵料有保证、饲养管理水平高的条件下,每亩放苗量控制在8000~12000尾之间。因各地情况不同,条件颇有差异,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情况确定。
四、放苗注意事项
1. 放苗地点要选择虾塘避风的一边,切忌迎风放苗,也要避免在浅水处或闸门附近放苗;
2. 一个养虾场,虾苗应事先算好,一次放足,避免多批次放苗;
3. 虾苗在放养时其数量要计算准确;
4. 放苗同时可取少量虾苗置于虾塘网箱内饲养观察一天,并再次计数,借以估计虾塘放苗成活数量。
5. 不要在中午大气温度高的时间放苗,最好在下午太阳落山后放苗。一般选择气候良好的清晨,放苗时宜让袋中的虾苗对他中水先行适应后再放入虾池中。
南方渔网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