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刀额新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及低盐度养殖研究进展
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 de Haan)隶属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新对虾属(Metapenaeus),俗称麻虾、虎虾、花虎虾、泥虾、基围虾、沙虾、芦虾、土虾、蚕虾或红爪虾,简称刀虾,其个体大小在新对虾属中居中,体长75~164mm,体重4~50g,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沿海和东南亚各国沿海,直至澳大利亚西岸。该虾具有体肥壳薄、肉质鲜美、离水存活时间长、抗病力强、适应能力强、养成周期短等优点。
一、形态特征
刀额新对虾虾体呈土黄至棕褐色,游泳足呈棕色或赤色,步足淡紫色与淡黄色环斑相间,尾节暗棕色。体表散布许多黑点,除脊、边缘部分及腹部两侧前下方外,有许多短毛,额角上缘6~9齿,下缘无齿,无中央沟;额角雄性平直,呈尖刀形,雌性末端微向上弯。第一对步足座节刺比脊节刺小,末对步足不具外肢。第一触角上鞭约为头胸甲的1/2,腹部第1~6节背面具有纵脊,尾节无侧刺。雄性交接器顶端尖,基部宽,腹面略呈三角形,末端正中突起超过侧突起的顶端;雌性交接器有前中板,呈长方形。
二、生态习性
刀额新对虾喜欢生活在含沙量较多的底质环境中,白天常潜入底泥,仅露出两眼和触须,黄昏时爬出觅食。以早上的摄食强度最高,其次为夜间和黄昏,白天最低。食性杂,以捕食底栖生物为主,兼食底层浮游生物。人工养殖时,既可投喂豆饼、米糠等饲料,也可投喂颗粒饲料,对饲料蛋白的要求比其它虾类低。属广盐性虾类,能在盐度高达38的海水或接近淡水的水体中生长。生长水温为12~37℃,最适生长水温25~30℃。当水温低于15℃时,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水温超过34 ℃就出现死亡;水温下降到8~12 ℃时,能潜入沙里越冬,下潜深度达8~10cm。耐低氧,虾苗的窒息点为0.21mg/L,幼虾为1.63mg/L,成虾为0.30~0.61mg/L。能在pH值为7.0~9.0水体中正常生活。繁殖周期长,全年均有成熟个体出现,3~9月性成熟比例最高,我国沿海5~8月为产卵盛期。刀额新对虾性成熟个体的体长范围为10.0~15.5cm,体长10cm以上的个体大多性腺已成熟,最小成熟个体体长为8.0cm,体重7g。
三、低盐度养殖
近年来,由于沿海虾池对虾病毒病的频繁发生,导致沿海对虾养殖产量低而不稳。许多学者认为采用对虾低盐度养殖方法是控制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一种有效措施。众所周知,刀额新对虾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广,这一生物学特性为该品种的人工淡水驯化提供了可能;在对海水中的病毒性虾病还不能有效防治的情况下,将该品种进行驯化后移养到半咸水,甚至全淡水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目前,内陆水域主要养殖鱼类,虾类的品种少(主要是日本沼虾、罗氏沼虾、澳大利亚淡水龙虾和克氏原螯虾等)、产量低。为改变内陆水域养殖的品种结构和养殖格局,开展海虾淡养的研究很有必要。陈慧〔2〕的研究表明,刀额新对虾糠虾期、仔虾期在18.66的低盐度中,其生长速度快于在高盐度中;吴琴瑟〔3〕的研究表明,体长6.1mm的刀额新对虾在盐度13.8左右的水体中饲养,其体重增长率最高。苟中华等〔4〕进行了刀额新对虾盐碱地池塘的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张光贵〔5〕对刀额新对虾在半咸水中的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丁理法〔6〕的研究表明,在淡水中养殖刀额新对虾,不仅有效地避开了虾病的困扰,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刀额新对虾的淡水养殖方式主要有稻田养殖〔7〕、池塘单养和混养(与罗非鱼〔8〕或红罗非鱼混养〔9〕)三种模式。刘家驹〔10〕的研究表明,在3种不同的极低盐度的池塘中,刀额新对虾都能存活,在全淡水池塘中亦能正常生长,养成个体的体长普遍为72~78 mm,体重4~5.2g,大的个体体长可达90mm,体重8.6g,个别的体长达到110 mm,体重18.2g。体长和体重的关系雌性W=2.52×10-5L2.83,雄性W=4.16×10-5L2.21。
四、虾苗淡化
刀额新对虾是典型的海水虾类,人工育苗必须在高盐度环境中进行,要想在淡水中养殖成功,必须首先进行虾苗的淡化处理。淡化时要注意盐度的梯度变化,梯度越小、淡化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提高虾苗的存活率。陈慧〔2〕的研究表明,虾苗从比重1.012的海水直接转到比重1.008海水中,用溪水逐级淡化,每一级淡化培养12h后再将盐度递降0.002,经64h淡化,虾苗的存活率为80%。吴琴瑟〔3〕的研究表明,刀额新对虾苗从盐度23.18的水体直接转入盐度2以下的水体中,存活率仍有56.7%~63.3%。顾德平等〔11〕对不同淡化程度的虾苗移放至淡水环境后的存活率进行了对比。李林思〔12〕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盐度范围内,淡化速度的快慢对存活率影响不大,但如每次淡化降低的盐度大于2,则对存活率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虾苗淡化的生产中切忌盐度的突变。
五、放养密度
刀额新对虾具有潜沙习性,顾德平等〔13〕认为不应以对虾在水体中的分布密度来确定放养密度,而以底部附着面积来确定放养密度更为合理。进行刀额新对虾的低盐度养殖,决定放养密度的因素很多:①虾苗的淡化程度:淡化过程约一周,水体比重为1.003,这样可以直接移放至淡水中;淡化未达到要求,则放养量应增加;②给苗率:购苗应确保实数,误差不超过10%,否则要增加放养量;③含盐量:养殖水体的含盐量(以离子总量计),超过1g/L可以少放,低于0.2g/L的应多放;④规格:体长大于0.6cm的应少放,体长小于0.5 cm的应多放。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刀额新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及低盐度养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刀额新对虾的几种养殖模式。目前,对刀额新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及低盐度养殖的研究大部分尚处于生产性的试验,对刀额新对虾低盐度条件下的摄食生态学和营养生理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刀额新对虾的低盐度养殖正在我国大规模推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以上诸方面的研究,探讨其生长的最适条件以及在不同养殖条件下的营养需求,同时,还要加强对综合养殖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实施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蔡葆青,何文成.刀额新对虾低盐度水域养殖试验〔J〕.科学养鱼,1998(6):6~7.
2陈慧.刀额新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1999,26(2):64~66.
3吴琴瑟.斑节对虾苗和刀额新对虾苗对低盐度适应力的研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1998,18(4):6~11.
4苟中华,国俭文,孙同秋.沿黄盐碱地刀额新对虾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04(3):29~29.
5张光贵.刀额新对虾半咸水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00(5):6.
6丁理法.刀额新对虾淡化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1998(6):26~27.
7刘月芬,刘长辉.北方稻区养殖刀额新对虾试验〔J〕.垦殖与稻作,2002(1):36~37.
8孙清秀,王荣星.精养罗非鱼池混养刀额新对虾试验〔J〕.内陆水产,1999,24(3):4~5.
9王黎凡.红罗非鱼与刀额新对虾混养技术〔J〕.淡水渔业,2000,30(7):8~9.
10刘家驹.刀额新对虾淡水驯养试验初报〔J〕.南京农专学报,1997,13(3):1~5.
11顾德平,方卫星.刀额新对虾淡水驯化存活率的观察〔J〕.水产科技情报,1998,25(1):35~36.
12李林思.刀额新对虾对淡水的适应性观察〔J〕.科学养鱼,1999(9):32~32.
13顾德平,叶维明.刀额新对虾放养密度刍议〔J〕.科学养鱼,1998(4):18~19.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