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一、对虾健康养殖管理的要求
我国目前在对虾病毒性暴发流行病防治研究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虾病防治的实践,也使人们认识到健康养殖管理,不但可以避免暴发性流行病发生,而是它也是对虾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常我们认为健康养殖管理,可概括为如下主要内容。
1.培育和使用健康虾苗:其主要技术关键是在苗种培育中.避免使用携带可引起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亲体。当前主要是捡疫HHNBV(亦称白斑综合症病毒)及MBv(班节对虾杆状病毒)等病毒。对亲体的遗传特性应作严格选择。例如育苗单位使用人工培育亲体时,应避免使用同—个养殖池的虾作亲虾。防止使用小型虾亲体。育苗过程严格按照对虾人工育苗规程操作,培育健康虾苗。
2、切断病原垂直传播及水平传播途径。
3.应预防各种病原合并感染养殖对虾,很重要的一个技术措施是降低养殖系统内及环境中的各种病原体密度。
4.建立优化环境养殖系统;对虾养殖设施及水系统,需有利于环境优化的控制。养殖池内环境要素符合对虾生态要求。养殖过程减少发生“应激”的环境变化,消除使对虾产生定型化行为 的环境因子。建立有利于养殖对虾的生物群落形成的生物保障系统。包括培养优良藻相、有益微生物菌相以及其他有利于养殖生态功能的生物群落等。养殖池排水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废水要经过处理达到排放要求指标。
5.使用优质饲料,满足对虾营养需要。使用提高对虾免疫功能、抗“应激”能力的饲料添加剂或微生物制剂。上述这些原则如果在一个养殖场内实施,需要发展一套协调的工艺技术去操作。在当今中国发展对虾养殖业,必须考虑对原有的大量不适宜应用于现代健康养殖技术的虾塘的改造利用。要考虑社会的可接受性,如和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生产成本、效益等因素。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个小面积精养技术规范。其技术要点适用于大多数对虾类养殖操作。然而适用于这些技术的工艺及技术参数,需要根据不同虾种、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场作相应的操作上的变化。
二、对虾精养健康技术要点
1.采用有限量水交换系统一个独立的养殖单位,水系统要有三个单元:蓄水池、水处理池及养殖池。三个单元由渠及水泵实现水的流动。要求养殖池注满清洁的基本上没有病原的 养殖用水后,在养殖过程中不进行大量换水。养殖前期、中期基本不换水,为保持水位,只添加水,不排水。如温度不适或养殖后期,必须换水时,使用苔水池少量添加和排放。养殖期通常排水应先进入处理池,净化处理,再进入蓄水池,循环使用排出的养殖池水。
2.使用小面积养殖池塘养殖对虾适宜的塘面积为5-8亩,长宽比不应大于3:2,养殖池水深应达2.5-3米。池塘保水性良好,不渗漏。进水采用表层进水方式。
3.使用高健康虾苗 放苗前应对苗源进行病毒等重要病原检疫,使用检疫阴性虾苗。选用体长1.5—2.0厘米的虾苗作为养成用苗。
4.放苗前应有足够的时间繁殖基础饵料生物.以单细胞藻为主体的水色.透明度达30—40厘米。使用增氧机、水质保护剂、有益细菌、定向培育单胞藻等生物保护技术。
5.改善和维护养殖池环境要素的相对稳定.尤其注意维持单细胞藻类的稳定。
6.使用优质饲料,满足对虾营养需求。控制投饵量。整个养殖阶段.保证对虾营养需求是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培养和利用好池内繁殖的生物饵科及其产物,是提供对虾营养的重要手段。应强调,当对虾生长缓慢时,首先应考 虑环境的影响,切勿盲目增加饵料量。
7.使用Vc、VB,增加对虾的抗“应激”能力。使用B—1、3葡聚糖、肽聚糖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在对虾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
8.在养殖的全过程,恰当使用消毒剂及天然药物,控制病原微生物密度。
9、预防多种病原对对虾的合并感染;预防病毒病的暴发,尤其应注意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的感染。
10.养殖废水排放入天然水域前,应作净化处理。
三、该养殖管理的可行性风险评价
上述管理及技术要点,是根据我国现有产业的投入水平,具有实用性、配套性及可操作性,原则上适应于中国大多数地区养殖对虾使用。如认真实施,生产的成功率,以虾池为单位统计可达70%以上。所谓成功率是指疾病的防治效果、生产效益、生态优化等指标。另外还有30%左右的失误,主要是有些生产环节及我们目前的生产条件,受自然因素及生产成本、对虾价格的限制。例如虾苗,生产上使用的商品苗,就难以全部使用高健康虾苗,难以100%不携带病毒性病原;养殖池内的单细胞种类及数量波动难以控制;养殖池要彻底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也十分困难;剧烈的天气变化 也会造成养殖环境的突然变化等。
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