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海水池塘养殖是指在沿海河口、港湾构筑的鱼池中进行的一种集约式养殖方式。与传统的港养或鱼塭养殖不同,前者采用人工苗与投饵养殖方式称精养,后者依靠自然纳苗、不投饵养成称粗养。海水池塘养殖的场址多选建在饵料生物种类丰富的半咸水水域。
简史 在潮间带凿池养殖鲻,中国明代已有记载。印度尼西亚开始用池塘纳苗养殖遮目鱼亦可追溯至600年前。20世纪初,日本熊本县自海中捕捞幼虾,在沙底池内投饵养殖到上市。东南亚及中国台湾省利用浅滩池塘混养遮目鱼与其他鱼、虾类,70年代菲律宾开发了浅水摄饵池与深水养成池连通式的卡瓦利系统(Kawalisystem)。意大利也在70年代将粗放的鲻池塘养殖改进为用苗种培育池、越冬池、半精养池分段精养方式。80年代以来海产虾类养殖发展迅速,成为池塘养殖的重要对象。与此同时养虾池的综合养殖受到重视,混养对象除鱼、虾外,还开发有虾、贝(蛤仔、扇贝)混养,虾、参(海参)混养及虾、藻(江蓠)混养等。
池塘结构 因养殖种类、采用的养殖方式以及养殖者的经济状况而异,一般养殖池塘多在河道入海口两侧及海滨选址,结合自然条件挖、堵筑成或利用废盐田改建。养殖池规格视养殖场规模而定,一般不到1公顷,大者10公顷,呈非字型排列,设总进、排水闸与相应水渠。
总进水渠宽度为总进水闸的4~5倍,以利进水与蓄水。排水闸应远离进水闸,以免排出的水重新流入池内。为保证及时换水需装设机械提水设备。对有些种类还需挖咸水井、淡水井,备充氧机、滤水塔,调节池水盐度,改善水质。
养殖池多为长方形,池深1.5~2.0米,长边应与主要季节风向平行,以减轻风浪冲刷池坝。于短边池坝上设进、排水闸。池内有中心沟与环沟,沟深较滩面深30~50厘米,沟底不能低于闸底,以利排水。遮目鱼以藻类为饵,养殖池宜浅,水深从10~15厘米,渐深至20~30厘米,末期50厘米。青蟹、梭子蟹养成池面积无一定规格,以小型池居多(0.07~0.33公顷),水深30~40厘米。养殖九孔鲍用混凝土池,面积6~10平方米,大者可达0.13公顷以上,水深1米左右,池底平坦稍向海倾斜,池底投放石块作俯着基。
水体管理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清池除害 使用前或在养成收获后,排干池内积水,清除池底的淤泥污物,翻耕晾晒。翌年春季先进水冲刷池底。再用药物清池,杀灭有害生物。腐殖质多的池底可撒适量石灰,以中和酸性,沙池要补充新沙。
施肥繁殖饵料生物 于放苗前20~30天进水,施以有机肥和化肥,促进浮游生物和底栖饵料生物的繁殖。如池水中天然饵料生物种和数量不能满足需要时,可接种移殖适于稚幼期鱼虾摄食的饵料生物,蜾蠃蜚、沙蚕、卤虫等。并根据水质肥瘠情况及时追加肥料。施肥量应掌握少施勤施的原则,使池水保持黄绿色或浅褐绿色。
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水体管理 主要是为养殖对象创造利于成长的条件。在饲养过程中要及时更换与添加新海水,改善水环境;并结合养殖对象的个体大小与摄食习性,按时投喂响应的饵料;注意防病除害。
以养殖对虾为例,水是养殖虾的载体,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水环境不适宜,对虾不能很好地生长,甚至影响成活。在养殖过程中池水受蒸发、渗漏等影响,常使水位下降;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水中有机物质增加,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因此,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添加新水,养殖中后期要注意换水改善水质。精养池密度大,还要注意充气。对虾食性杂,不同发育阶段食物种类也有变化,应随着幼虾个体的增大,摄食能力的逐渐增强,相应投时投喂必需的饵料,忌用霉烂变质饲料,并要掌握适宜投饵量以保持水质良好,促进对虾的迅速生长,预防病害发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