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渔业报:江苏省靖江市位于长江中下游,长江靖江段主岸线长52.6公里,堤防总长106.8公里。沿江的江滩、江心洲、低洼圩田共计面积2800平方公里,可用于水产开发的滩涂、洼地面积2200平方公里。近年来,该市充分发挥沿江渔业资源区域优势,不断开拓养殖领域,创新养殖模式。先后进行了潮间带围栏养殖、半流水生态养殖、休闲渔业等一系列科技创新和长江名品开发,沿江渔业特色产业带已基本形成。2006年底沿江特色渔业养殖面积1270公顷,沿江渔业总产值1.5亿元,占全市渔业产值的76.5%。并有一项科技成果为国内首创、四项科技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靖江市在依靠科技,推进沿江特色渔业产业带建设的主要做法是: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开发长江潮间带围栏养殖
随着沿江高标准堤防的建成,如何使荒芜的滩地变废为宝,如何科学地利用潮间带一天两潮的水文条件,发挥长江水产种质资源,化资源优势为生产优势,成为靖江市水产科技工作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末,该市提出了以“适挖塘、低筑坝、高拦网”江滩围栏养殖长江名品为重点,发展特色渔业的思路,组建了课题攻关小组,重点攻克长江开放性水域围栏设计与建造、名品养殖技术,经四年的实践,共开发潮间带养殖232公顷,获利375.4万元。通过对技术措施的不断改进,成功地研究出长江潮间带特殊水文条件下的低坝高网围栏养殖、江滩网箱养殖设施的设计与建造新技术,解决了低潮位和枯水期时保持养殖区有适当水深及抗击强台风和洪水的问题;形成了有靖江特色的潮间带围栏养殖长江特种水产品种的养成技术体系,为优质水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其关键技术概括为“拦、挖、种、养、管、保”6个方面,养殖效益高,也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的发展方向。该项成果开创了长江潮间带水产生态养殖先河,为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新的可利用资源和生产场所,也为沿江滩涂找到了开发利用的新途径。
该成果已在江苏省沿江各市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步构建了长江沿线水产特色生产区域,按转化前的效益进行低标准测算,使沿江年新增收亿元以上,且对江苏省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水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增”目标。
以科技进步为核心,大力发展长江优质水产品养殖
靖江市地处长江河口段,江面宽阔,江水东流,水质优良,拥有丰富的长江滩地资源和重要经济鱼类种质资源。因此,长江水产名贵品种养殖是该市水产业的发展重点。市水产科技人员分析了长江靖江段江滩资源特点和主养的长江名贵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原理,以生产无公害水产品为目标,将池塘、围栏、网箱养殖技术集成组装,并移植应用于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过程中,重点探索半流水养殖技术、滩涂网箱养殖等技术,加速推进了优质水产品养殖的发展。
1.利用长江潮汐资源,开发半流水养殖新模式。长江水流通畅,一天两潮,水体交换量大,水质状况良好。技术人员在围栏养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养殖模式,开展了半流水养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堤内低洼地半流水生态高效养殖试验与相关技术探讨,试验地点选择在长江靖江新桥段一道堤与二道堤之间。低洼地总面积16.5公顷,可利用面积14公顷,从通过物种间的相互协同和抑制作用,以达到提高养殖种类的品质和养殖效益的角度考虑,养殖结构确定为:主养长江中华绒螯蟹,混养长江青虾、鳜鱼、银鲫等。设计布局分三大区域:初级处理区、养殖区、滞留区,通过适当改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小生态系统。选择体格健壮的正宗长江中华绒螯蟹扣蟹,规格为每千克100只~200只,共放养8万只左右,均在春节前放养结束,混养品种3月底前放养。年收获水产品2.1万千克以上,其中:河蟹1.1万千克,回捕率68.6%以上,规格大于150克的河蟹约占二分之一。实现产值110万元以上,获纯利70余万元,亩净收入3500元左右。
这种养殖模式,利用潮汐涨落自然落差,导引长江水进入池塘,人为控制水量、水质,满足了健康养殖蟹、虾、鱼的水体条件,创造了有利于蟹、虾、鱼生存的良性循环,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程度和商品质量,而且增加了水体的养殖效益。为在沿江推广半流水生态养殖,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健康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2.集成养殖技术,创新养殖形式。在长江开放水体江滩围栏养殖区域内设置网箱进行河豚养殖试验。每口网箱体积30立方米~80立方米的,箱体用聚乙烯网片,网目视放养时鱼规格而定。设置形式采用上下浮动式。河豚鱼种放养规格每尾重100克~200克,放养时间4月~5月,每平方米放种2尾~5尾。饲养期间:根据河豚的生理生长特点,自制配合饲料与新鲜蟛蜞、杂鱼等加工混合后投喂,其效果显著,当年个体可达到400克~600克的商品鱼规格,可增重3.8倍~6.2倍,成活率80%以上。其品味独特,销价是池塘养殖产品的6倍以上。网箱养殖河豚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长江特色品种的养殖发展。
近年来靖江市又通过实施“沿江优质水产品养殖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战略,大力发展长江鳜鱼、长吻鱼危、江黄颡鱼、河豚、江蟹、江虾等长江名特水产品养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6年合计开发长江优质水产品养殖面积1278公顷(其中网箱养殖15805平方米),生产优质产品1708吨,新增纯收益4401.30万元。同时,通过多项专题试验,总结经验和改进技术,研究解决了沿江优质水产品养殖中存在的江滩围栏和网箱设置不尽合理、养殖模式不够科学、种苗生产不配套、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等影响沿江优质水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制订了“长江潮间带围栏养殖”、“堤内池塘半流水养殖”等系列技术操作规程,对培育壮大沿江特色渔业经济,推动沿江渔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十分突出的指导作用。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长江名品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市政府投资新建了靖江市滨江水产良种场,鱼苗年生产能力4.5亿尾。除长江水系常规鱼类鱼苗能满足供应外,近年又开发了3个长江名贵品种,如“长江鳜鱼规模化人工繁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项目研究,设计新建了科学先进的人工繁殖设施和水处理设施,建立了长江鳜鱼良种繁育基地。该场针对目前优质鳜鱼苗种供应严重匮乏,鳜鱼养殖病害日趋严重的两大主要制约因素,选择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口味独特等优点的长江鳜鱼作为繁殖亲体(人工繁殖后即行淘汰),加强了规模繁育与推广研究。坚持每年年底从江边套网、围栏养殖区内挑选收集性腺发育好、体质健壮、尾重在1.5千克以上的长江野生鳜鱼100多组作为亲体,在春季强化培育的基础上进行催产,年繁育大规格苗种150万尾左右。该项目对长江鳜鱼人工繁殖过程中亲鱼的选育,生产用水处理,孵化设施改进,水霉控制,鳜种二级培育以及商品养成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技术创新,其中有四项成果为国内领先。
长江鳜鱼规模化繁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的开发充分发挥了长江野生鳜鱼资源优势和其子代优势,使之成为沿江和里下河地区的优质主导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它不仅克服了外地鳜鱼苗种携带病毒所造成的危害,而且提升了鳜鱼养殖产业化层次。通过示范,推广长江鳜鱼养殖面积3564公顷,新增产值18064.4万元,新增效益9028.58万元。在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和培植放大“长江鳜鱼经济”,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科技服务为根本,强化休闲渔业升级
近几年来,随着沿江开发的深入,靖江市水产业注重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现有渔业资源,调整养殖生产结构,引导和推进休闲渔业的发展步伐。为使新兴渔业注入新的活力,市水产科技人员结合全市水域功能规划合理布点的同时,还采取了其他有力措施:一是注重拓展内涵的功能建设,强化休闲渔业升级。从2004年开始指导休闲基地改变单一垂钓的理念,拓宽经营范围,给休闲渔业增加新内容。纵观全市的休闲渔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垂钓型、特色餐饮型、休闲观光型、养殖观赏型、趣味教育型等8种形式。如市滨江水产良种场把现代休闲渔业、观光、开发长江名品及渔业文化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相互结合和转移,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扩展了渔业功能,丰富了渔业的内涵,促进了自然界景观与渔文化的有机结合,现代服务业与现代渔业的有机结合。二是注重品牌建设和创新特色,增强休闲渔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为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方式的消费需求,避免恶性竞争,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市水产技术指导站进行了中华鳖、长吻鱼危、黄颡鱼、翘嘴鲌等一区一品养殖+垂钓模式的研究,目的是要打造品牌,扎实推进,挖掘休闲渔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据调查统计,现有休闲渔业项目17个,经营规模123公顷,总投资逾1834.5万元。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