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春。山谷里积攒了一冬的雪开始消融成滴滴晶莹的水滴,继而形成清澈的小溪流进湟水河。从青海省东部的大峡到老鸦峡,湟水河南北水面宽45到100米,自西向东绵延75公里,横贯乐都县全境。
就在这年春天,青海省水产局领导带领水产专业人员到乐都县堪测和了解湟水河的水文、水情及鱼类的生长区域、种类分布情况。面对湟水两岸大面积荒芜盐碱地,专家提出“修建鱼池,发展水产,变废为宝”的思路。
1986年,夏。乐都县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发商品鱼基地建设项目,第一个商品鱼基地就这样以它新的姿态在乐都县雨润镇下杏园村正式启动。项目占地200亩,建设水面150亩,投资30万元,当年建成后投放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大规格鱼种10吨。
1987年是乐都县水产业丰收的一年,在这一年,下杏园池塘产量达60吨,收入达75万元,农民们的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他们的开心不仅仅是由于生活逐步在富裕,更主要的是往日那叫人发愁的盐碱地成了变钱的金窝窝。
下杏园池塘养殖的成功带动了全县水产业的发展,1988年下杏园又建成鱼池90亩;上杏园建成130亩;洪水镇高家湾村建成30亩。1990年高庙镇下沟村和白崖子村争取到了乐都县城东池塘养鱼开发项目,建成鱼池面积150亩。1992年在洪水镇姜湾村建成鱼池50亩。1996年在高庙镇老鸦村、郎家村建成鱼池200亩。池塘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收入的不断增加使乐都县的水产业在1998年达到了高峰。全县养鱼专业户39户,面积突破1000亩,产量上百吨,乐都县成了全海东最大的商品鱼基地。
2000年,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然而河湟谷地那表面上看似波光闪烁,蕴藏着丰富收成的鱼塘却陷入了低谷,全县600亩鱼池的商品鱼积压在塘里,无法出售。如何使乐都县的水产业重现昔日辉煌?种种困惑和难题成了县上主管部门及养鱼农民心里一个沉重的负担。
2005年,冬。出路是有的,那就是开辟新的养殖途径,引进新的养殖品种,改变已有的养殖方式。随着俄罗斯高白鲑等鱼种在青海的试养成功,县畜牧局及时抓住了这个契机,在省水产环境监测站的大力支持下,因势利导,2005年11月,引进冷水鱼高白鲑鱼苗3万尾、春片鲳鱼800尾,投放到姜湾鱼池。冷水鱼的第一次引进和养殖改变了乐都县水产品的养殖结构和水体生态结构。为了不断扩展养殖品种,丰富水产市场,2006年4月乐都县水产站从省上争取到了河蟹养殖试验项目,从江苏引进河蟹蟹苗110公斤,共11990只,投放到了雨润镇下杏园渔场,在15亩水池中,上万只健壮的河蟹“横行霸道”、长势喜人。
南方渔网编辑:柳凡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