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市水产局在36万亩南漪湖推广“种水草+移螺+黄白鲢+低密度蟹鳜混养”模式以来,有效地改善了湖区生态环境。2007年6月省环保局及市政府领导对湖区水体进行了调研察看,通过对全湖水质状况的采样检测,发现养殖密集区的西湖水域水质状况明显好于非养殖区的东湖水域。检测结果表明:东湖水质局部仅为V类水,而西湖整体为Ш类水,局部达到Ⅱ类或Ⅰ类水。2007年南漪湖共生产河蟹170万公斤,青虾30万公斤,各种鱼类175万公斤,渔业产值达到1.3亿元,相当一部分养殖户通过养殖脱贫致富,盖起了新房,湖区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
该养殖模式的核心内容是:
一、清除养殖围网内的野杂鱼,防止破坏草苗,为水草生长创造条件;
二、春季2-3月主要播种两种水草种:轮叶黑藻芽胞(俗称灯笼薇)和苦草,以轮叶黑藻为主,以苦草为辅。实践证明,以轮叶黑藻、苦草等为主的两种以上水草间植,其净化水质效果远好于单一水草。
三、人工投放螺蛳,一般一亩养殖水面投放螺蛳50-100公斤,螺蛳也是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可净化水质,同时又是河蟹优质的鲜活动物性饵料,吃不掉的螺蛳可以繁殖;
四、放养滤食性鱼类黄白鲢,每亩放养10-30尾,黄白鲢以浮游动植物为食,既可净化水质,又可增加收入,只需投放鱼种不需任何饲料;
五、降低河蟹养殖密度,由原来的500只/亩,降低到250-300只/亩,河蟹放养密度降低后,养出的规格变大了,效益也增加了。
六、放养鳜鱼,鳜鱼以野杂鱼和小虾为食,每亩放10-20尾,一般6月放养的5厘米的鳜鱼苗年底可长至500克左右,也不需投喂任何饵料,鳜鱼吃掉部分野杂鱼,对来年的草苗生长也有好处。
宣城市河蟹产业这几年发展迅猛,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生态养殖模式的大力推广,该模式已应用于河沟河蟹放流、池塘养蟹、挖田养蟹、幼蟹培育等种类水体形式,并得到不断完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创新型的现代养殖模式。
南方渔网编辑:柳凡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