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江门日报资讯: 广东省台山市的鳗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目前已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列入2008-2010年度第六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Ⅰ类项目。在庆贺台山鳗鱼的养殖标准成为国家标准之际,我们也该思量,它为何能从50亩的面积开始,一跃而成为国家标准?回顾台山鳗鱼业的发展之路,我们发现,江门很多产业其实都有条件向国家标准看齐。
江门市质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台山鳗鱼养殖始于1993年,最初养殖面积只有50亩,年产值130多万元;1995年开始,来自顺德、浙江等地的开发商陆续来到台山投资开发,到2000年全市鳗鱼养殖场一度达到20家,养殖面积达1.5万亩,产值达2.5亿元。与上述增长惊人的数字对应的,是台山鳗鱼养殖产业的高程度专业化和规模化。冲蒌、斗山、端芬三镇的许多鳗场紧密相连,形成近2万亩的连片生产基地,主要以江苏远宏、浙江徐龙两大集团为主,其中徐龙集团出口到日本的活鳗占中国出口日本总数六成,年空运费用逾1亿元。
台山鳗鱼业养殖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曾在池塘布局、设施、配套、生产方式、操作技能等方面暴露出不少欠缺规范的问题,而且整体养殖技术水平及生产效益参差不齐,生产风险如剑在悬。为把斗山、端芬、冲蒌三镇的鳗鱼养殖业做强做大,台山市各级政府部门对此进行了重点扶持,如在土地租金和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积极实施农业招商引资,设立鳗鱼深加工企业并辐射带动包装、运输等配套企业的发展;同时,地方各级政府及质监、农业等相关部门经常派出技术人员下乡,解决鳗鱼养殖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此同时,通过示范区的建设,促进鳗鲡养殖基地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高养殖技术水平,降低生产风险,提高生产效益及产品质量水平。
可见,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齐全,成就了台山鳗鱼的神话。
其实,江门有一定优势的产业或行业,又岂只鳗鱼养殖业?它们之所以还没有活跃起来,显然是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还不完全具备。台山鳗鱼也并非自然而然地就拥有了这些,比如,2003年以后,国际鳗价上扬是个天时,但台山人之所以能抓住良机大赚一笔,靠的是天时到来之前多年规模的积累,正所谓“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如此看来,江门还有不少国家标准的“坯子”!新会柑、冲篓冬瓜、金山火蒜、鹤山腐竹、广海咸鱼……
希望江门产业早日形成千帆竞发、奔向国标的“鳗鱼效应”!
南方渔网编辑:白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