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企业经营领航 > 正文

2000亿巨头通威又有大布局!王雷:工厂化养殖必能解决国内缺虾问题!

发布时间:2022/10/24 11:26:45  来源:通威  编辑:黄正丽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2000亿巨头通威又有大布局!王雷:工厂化养殖必能解决国内缺虾问题!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作为我国传统工厂化养虾主产区,山东率先掀起工厂化养虾的变革。近年来,以山东潍坊、东营等地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工厂化养虾异军突起,凭借着最高产量50斤/m3的效率刷新着行业记录,吸引着行业与资本纷纷前往布局,成为工厂化养虾的热土与风向标。



然而,随着环保政策的升级,天津、黄骅、潍坊与东营等多个地区的地热资源逐步被禁止使用,尾水排放的限制愈加严格,工厂化原有的大排大换模式亟待转变,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通威渔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王雷



针对行业痛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雷携手通威,聚焦工厂化养殖模式,在循环水系统、无人化车间、生产全数字化系统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目前,他指导的通威团队养殖全程综合日均换水量仅需8.3%,远低于传统模式的40~70%,基本实现了“清水养虾”,且对虾长速与水质表现都十分乐观,证明了循环水养虾破局的可能性。



随着资本的扩张、大企业的布局,工厂化养虾升级进程加速。未来行业将走向何方?能否依托工厂化解决国内缺虾问题?智能化养虾时代还有多远?



值此第二届中国工厂化养虾大会筹备之际,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通威渔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王雷,请他系统解读工厂化养虾模式,为行业发展把脉。




养殖日换水量8.3%

为百万吨养虾工程插上翅膀


记者:通威总投资10亿元开展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项目,预计未来5~10年实现年产量100万吨。通威为什么大手笔布局工厂化养虾?通威工厂化养殖的方向与目标是什么?

王雷:2022年8月1日,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政府正式签约年产1万吨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项目,预计总投资为10亿元,占地约2000亩,预计2023年春季投产运行,至此通威百万吨工厂化养虾工程正式启动,预计在未来5~10年实现年产量100万吨。

通威开展这一工程有多方面的考量,包括对未来国人对虾消费量持续递增的预判,对完善水产绿色产业链的布局,以及将绿色能源与安全水产品生产结合的绿色发展模式构建等。

通威对虾工厂化养殖的目标是以保障生物安全防控为核心,配合通威“渔光一体”发展战略,实现连片基地化布局和标准化生产管控模式,解决社会对安全食品日益迫切的需求,助推行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东营通威水产科研示范基地循环水养虾项目的运营情况。

王雷:东营通威水产科研示范基地自2021年9月份开始运行,是通威为了百万吨对虾工厂化工程奠定基础和探索方向的纯研发基地,一年来已投入经费2000余万元,开展的工作包括循环水系统、无人化车间、生产全数字化系统研发,以及各种新型装备的测试验证等。

其中,循环水系统是研究重点,通过对每茬养殖的不断优化和改进,目前养殖全程的综合日均换水量仅为8.3%,而传统模式则为40~70%。尤其可喜的是,循环水车间的生长速度和养成规格均显著优于对照车间,并且水质指标更加稳定,基本实现了“清水养虾”,证明循环水养虾完全可行且具有更大的优势。

记者:资本和大企业开始进军工厂化养虾,您认为大企业开展工厂化养虾是否可持续?有什么风险点?

王雷:从通威筹划工厂化养虾的经历,以及海大、恒兴、正大等行业龙头企业投入工厂化养虾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的工厂化养虾如同畜禽养殖的发展历程相似,必然将走向规模化,因而是资本和大企业的天下。

但是,与目前小型养殖场的运行模式不同,大企业进入工厂化养虾领域的投资强度往往远高于目前养殖场,因此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是否满足水、热等资源可得性,是否符合环保政策要求,如何有效防控病害的发生,如何建立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如何实现劳动力的高效利用,如何实现规模化效益等,要有一系列的全新技术、装备和模式支撑,而绝对不是目前养殖场的简单扩大版。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有效实现,就会成为所谓的风险点。



循环水破局

或将成养虾可控的唯一利器



记者:有人说,山东目前所谓的工厂化养虾需要大量换水,顶多只能算是室内养虾,真正的工厂化应该是实现循环水养殖,您怎么看?

王雷:这个说法基本是对的,环渤海目前所谓的工厂化模式基本就是一个流水式的车间养虾。首先,大量换水意味着成本的提高和资源的制约;其次,大量尾水的排放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此外,目前主要的利润点在于冬季反季节养殖,大多通过地热井供热。

随着养殖尾水排放地方标准的出台以及地热资源管控政策的日趋收紧,传统工厂化模式将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循环水养殖成为有效解决上述制约的可行模式,且有可能是唯一的模式。



记者:全循环水工厂化养虾可控吗?与其他养虾模式相比,性价比如何?

王雷:循环水系统的突出特点就是可控性强,尤其是对水质环境的可控性,当然,在循环水养虾领域,想实现高度可控,仍需要持续进行大量的系统优化、大规模生产验证和针对性操作规范构建等。

至于性价比,很多人认为采用循环水系统后,养殖成本会大量上升,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

一方面,与传统模式对比时,没有考虑热源无偿使用和尾水处理等费用,一旦地热禁用或按量收费,以及尾水严查严控,则传统模式的生产成本将大幅度升高;另一方面,人们一般考虑的是使用后成本的增加项,比如电费、加温费用、资产折旧、维修费用等,但是其实还有很多成本降低项,包括养殖成活率提高、饲料浪费减少、动保使用极少、人工大量减少等;同时,还有隐形效益的增加,如产出稳定、全程可控、环保达标、品牌附加值提升等。

综合性价比孰优孰劣,可以通过实践验证。

记者:当前,工厂化养虾遇到了一些瓶颈,您认为应当从哪些方面予以解决?

王雷:我认为以下五个要素是目前急需的,一是高密度、速生长的专用种苗;二是低污染、高性能的定制化饲料;三是高效率、稳定化的水处理系统;四是严苛的生物安保体系;五是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规程等。



3年迈进智能化时代

对虾自给自足指日可待



记者:设施装备现代化是工厂化养虾的必经之路,您认为未来 3~5 年,哪些设备发展前景比较好?无人化、智能化养虾时代还有多远?

王雷:在循环水运行条件下,许多操作其实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如集污、排水、控温、水质监测等。

除此之外,目前市场需求最大的应该是计量准确、性能稳定的自动投饵系统,自动喷施、自动采集等配套设备,以及自动分苗、自动收获等尚未熟化的装备等。而未来的智能化养虾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来实现,需要依托多学科的跨界结合。

随着业内对蓬勃发展的工厂化养虾产业的关注,可以乐观的预判,自动化程度大于90%的无人化车间很快将会问世并不断发展完善,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以及算法优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1.0版本的智能化养虾相信3年左右即可实现。



记者: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尾水排放与热源限制趋于严格,有人说南方更适合发展循环水养殖,虾业重心必将回归南方,请问您怎么看?

王雷:这个只能说是仁者见仁吧,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第一,环保压力对于南北方并无差异;第二,尾水的生态处理模式需要一定面积的土地,南方也不占优势;第三,高温季节对南方的工厂化是一个考验;第四,南方传统养殖模式仍在大量产出对虾,对工厂化也有较大冲击,南北方同期市场价格对比反映了这一点。

因此,就工厂化养虾而言,北方的优势仍然较大。但是,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南方也会建立起适应当地条件的新型养殖模式,从而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对虾,形成南北方并进的局面,我们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记者:依托工厂化养殖模式,是否可以解决国内缺虾问题?如果可以,需要多长时间?

王雷:目前工厂化养虾所能提供的对虾数量还是比较有限的,对市场的供应并不算多。未来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企业的投入规模,技术、模式和装备的迭代升级,管理操作的标准化与可复制等。

比如通威提出的百万吨对虾工程,如果在3~5年内实现的话,加上其他大企业的发展,相信我国的对虾产量会有突破性的提高,未来一定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编辑:黄正丽 访问人次:1884 关键字:通威,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企业经营领航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