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罗氏沼虾养殖面积15万亩,占全国1/4,是罗氏沼虾的主产区之一。近两年,受高密度养殖种内残杀的影响,虾苗成活率低下。据了解,2014-2016年期间,市场普遍放苗密度在8-9万尾/亩,连续多年市场平均亩产在580斤/亩左右,折合平均放苗的养成回捕率约30%。但是有的养殖户却可以养到亩产量超1000斤,养成回捕率近50%。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罗氏沼虾在扬州地区的养殖背景
1、轮放、轮补模式聚焦:两批次放苗、多批次捕虾上市。扬州地区养殖面积15万亩,占全国1/4左右;当地模式养殖120天左右,进规格50头/斤,可上市;约38元每斤;
2、高密度下的种内残杀:放苗密度8-9万尾/亩;养殖140天左右开始性成熟,合计蜕壳约25次;每次蜕壳期间,硬壳虾干掉部分软壳虾,狭路相逢硬壳胜!
3、养成回捕率低下:2014-2016年期间,市场普遍放苗密度在8-9万尾/亩,连续多年市场平均亩产在580斤/亩左右,卖虾平均规格约40头/斤,折合平均放苗的养成回捕率约30%,70%的投放苗种在为期8个月的养成过程中损耗;2014-2016年,南通海大公司在扬州市场协助梳理养殖模式、助力沼虾养殖。多名海大优质客户取得产量1000斤以上,沼虾养成回捕率靠近50%的优秀成绩。
罗氏沼虾养殖周期
1、养殖周期细分:沼虾养殖全部周期历时240天左右,共经历苗期3个小时期、大塘养成期4个分时期;
2、明显的损苗过程:沼虾养成过程中分别在放苗阶段、苗池后期阶段、放大水阶段、高温期等4个阶段都经历应激损苗、苗池滴星损苗、放大水应激损苗、高温期损苗等几个明显损苗的过程,部分过程损苗比例一次性可以达到2-3成以上(放苗期)。
沼虾养成过程的该4个阶段安全度过,损苗减少,最终就是高产、高回捕率、高效益;因此,打好沼虾苗种保卫战,是最终提高沼虾产量,提高沼虾养成回捕率,提高效益的关键!
黄金万两,在水里的不算:能换成票子的沼虾才算打胜仗! 2017年扬州罗氏沼虾养殖的第一场苗种成活率保卫战打响。
1、保苗战如何打(保苗思路)
沼虾保苗战役如何打,就得从最基本的养殖环境做起。水质要稳定(稳水)、降低单位水体的养殖密度(降低实际密度)、提高沼虾苗种营养(壮虾促长)、高增氧硬件配备等多个角度入手,从目前我们最能入手改善的角度来讲:
①、苗池改造:高密度下的大空间水体,实际密度下降,就能减轻沼虾的残杀机率;
②、营养强化:罗虾三宝、高营养的强化,提高沼虾免疫力,提高沼虾在发病初期的抵抗力或患病恢复能力,减少沼虾死亡;
③、立体空间创造、减轻残杀:水体种植水草(类螃蟹),方便蜕壳、净化水体、强化增氧、减轻蜕壳残杀,一举四得;
④、高增氧配备:高增氧、高产相匹配;
⑤、水质稳定:虾多宝达到长期稳水,水稳可以保证饲料投喂的高效转化率和利用率。大量的饲料投入保证能转化到沼虾体重增加,规格变大上!
2、保苗战役四大关卡
①、第一关:沼虾放苗期苗种损苗:从苗场水体切换到养殖户大棚水体,水环境质量下降太多,沼虾蜕壳适应大棚水体,部分苗种因体力不足、水质指标不好等原因强应激,不能顺利蜕壳硬壳度过而损苗;
②、第二关:苗棚后期苗种损苗:主要因为后期蓝藻水体恶化、底质恶化等问题,沼虾高温条件下、高营养、高密度引发的大量软壳性死亡和残杀;
③、第三关:放大塘期苗种损苗:5月初放大塘,外界天气不稳定,水稳突变,降低到13℃以下,导致放外塘的沼虾苗种应激冻死、冻伤后不摄食,后期温度稳定后不长虾;
④、第四关:高温期损苗:高温蓝藻爆发、倒藻;沼虾高投喂量、高滴星发病率与死亡率;
四个关键节点损苗明显,苗种最终养成回捕率不足35%。
3、攻关:沼虾放苗时期保苗
要想保住沼虾苗种不被过程中损耗掉,只有知道沼虾放苗时期损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放苗时期如何保苗?
罗氏沼虾同样为甲壳类虾,它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之后,其最大的反应就是通过蜕壳来适应新环境。避免放苗期造成沼虾损耗的3个主要原因发生,唯一我们能做的途径就是:尽可能靠近虾苗育苗场的育苗条件。而养户自己苗池的水质条件与育苗场的水质不能相提并论,那我们唯有:
①、清水放苗,尽量靠近沼虾育苗水体的肥瘦程度;
②、苗场出苗前3天有使用虾片和鸡蛋投喂的习惯:沼虾拿苗后,也要1-7天大量投喂虾片,协助虾苗吸收营养,促进蜕壳适应大棚池水体;
③、部分苗场使用VC、乳酸菌增强弱苗体质:拿苗后,加强VC50产品、103(乳酸菌发酵产品)拌虾片后使用,学习苗场的保苗技术,提高沼虾苗种成活率;
具体做法如下: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种苗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