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岁寒
在当前的水产行业,散户经营占了绝大多数,并由此衍生出不少矛盾,每逢谈到此话题,很多人都会说未来的方向是规模化和集约化。命题的方向是没错,但是在现实中,作为规模化和集约化的代表,上规模的养殖企业,往往都不太理想,甚至于结局惨淡,反倒是很多技术成熟、经营有方的优秀个体养殖案例不断涌现,呈现出反向的演变。一句话,企业反而做不过个体。
通过总结很多养殖企业的经历,可以发现,大部分症结都出在管理方面。以养虾企业为例,特别是在广东、海南等地区,一度非常红火,各种现代化的设施装备应有尽有,整个流程也经过仔细配置,但大部分都因为管理不善而归于沉寂。
但养虾不仅是一门技术活,而且对从业者的要求非常高,使用的渔需产品、平时的管理工作、应急的处理能力等等,可能有的时候一池虾出了细微的问题,在萌芽时期稍一疏忽,就很可能变成大范围的问题,造成巨额损失。
从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往往会存在这样的心态,我是一个打工的,按照工作计划完成任务领工资即可,虾池有没有出问题,产量高不高,无论赚钱亏本都是老板的事,与我无关除此外还会有这样的情况,真正技术好、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并不甘心于为老板打工,我有这样的技术能力,为什么不自己赚钱?在这样的心态影响之下,企业的管理漏洞纷纷出现,造成巨额亏本也不足为奇了。
从目前看,这不仅是养殖企业,而且是比较上规模化的养殖场,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所以,即便是在最普通的规模化养殖场,从事管理大多数是负责人的亲戚朋友,只有依靠这种相对稳固的人际纽带来确保管理措施的到位。
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讲,实际生产的管理者可以看做职业经理人,老板雇佣职业经理人,目的在于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说白了就是盈利。不过作为养殖企业和养殖场,由于生产周期较长,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往往难以区分职业经理人的责任,又缺乏硬性的评判标准,双方的合作自然难以长久。
另外,在现实中,很多规模化农场的经营者,是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虽然在生产技术、实干精神方面,他们比很多人都优秀,但可能缺乏管理的思维和更长远的眼光。首先是成本和收益的平衡,全部的产出除以整个企业或农场的所有人,人均效益必须比当地的平均水平要高一个层次,否则没有意义。还有就是生产和销售的协调问题,你的产品能不能形成差异化的优势?成本能不能比平均水平更低,养殖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大量的水面,还有比较优质的养殖设备,只有通过这些资源或工具,达到上述要求,这些资源才不会成为累赘,从而拖垮整个企业。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养殖企业需要向以下几个方向要效益。
首先是更合理的养殖模式和管理模式,养殖什么品种,用什么方式,怎样对接市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流程,不仅需要认真考察,更要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而改变。除此外,合理的管理模式更加重要,如果人事岗位的权责安排不当,很有可能出现“看似人人参与、实则无人负责”局面,关键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分享机制,确保人员团队的稳定。
其次,在养殖环节还需要不断的降低成本和风险,例如一个1000亩水面的企业,发病率降低5%,或者种苗的成活率提高5%,又或者是饲料系数降低0.1,都将造成巨大的效益变动,特别是在当前高密度、高投料量的养殖条件下,怎样确保稳定,往往决定了整个企业的盈亏状态。还有各种智能化、机械化的养殖设备,应用这些工具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更关键的是,利于打造一个高效运转的生产体系,整体的生产力将得到提高。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