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殖”在靖江取得成功
排在“长江三鲜”之首的鲥鱼,实在是难得的美味,尤以长江下游附近出产的口味最佳。只可惜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野生的长江鲥鱼几近绝迹,最近有消息从靖江传来,当地“85后”小伙沈炼经过一年的试验,“工厂化养殖”鲥鱼于近日获得成功,2000尾鲜活丰腴的鲥鱼开始走向市民的餐桌。
规模养殖 美国鲥鱼“游”到靖江
在靖江海之恋水产养殖基地两个10多米长的水泥池内,上千尾鲥鱼成群结队地在池子内来回转圈,这些鱼挺有意思,它们统一步调,要么一起顺时针,要么一同逆时针,总那么不停不歇,受到外界声音影响后立即哗哗地快速翻腾,跳出水面。
“鲥鱼是永不休息的鱼类,日夜不停地游动,被称作‘水上永动机’。”基地主人沈炼介绍说,鲥鱼的消化系统脆弱,肠道很短,因此需要在不断运动中觅食浮游生物,一刻也不能停下来。
2012年,沈炼退伍回来做起了水产生意,主要经营中高档海产品。由于过度捕捞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鲥鱼资源急剧衰退,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个体小型化严重,而市场需求却有增无减,甚至到了有价无市的窘境。
“鲥鱼这么有市场,如果能自己养殖,岂不是好事一件?”沈炼立即行动起来,他了解到,美国鲥鱼和长江鲥鱼属于“嫡亲”,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与相近的纬度,二者外形、味道也极为接近。近年来被引进我国,作为长江鲥鱼的替代品,在广州等地养殖已经颇具规模。
去年3月份,在农业部门指导下,沈炼投资100多万元从广州引进了5000尾美国鲥鱼幼苗,开始人工养殖。
天生娇贵
5000尾鱼苗收获2000尾成鱼
沈炼的鲥鱼养殖基地位于靖江孤山镇山东村,坐落于一个僻静角落,平时谢绝外人参观。并不是这些鱼不受待见,而是因为鲥鱼太过娇贵,一点点风吹草动,就有可能翻肚子闹自杀,非得搁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才行。
“饲养员在池边作业都要轻手轻脚,要是鲥鱼受到惊吓时,搞不好会一头撞在池壁上,就此一命呜呼。”刚开始养殖时,沈炼进了5000尾鱼苗,运到靖江时,5000尾只剩下了4000尾。夏天有次打雷下雨,有500尾翻了肚子。今年1月份的寒潮,又有500尾鲥鱼没能抗住低温,浮出了水面。如今,基地还剩下约2000尾鲥鱼。
鲥鱼幼年时,沈炼和饲养员几乎没睡过整夜觉。好在现在已经度过了养殖关键时期。沈炼说,这些宝贝非常难“伺候”,养殖用的是循环深井水,大棚内还安装了温控器,让水温维持在15℃到25℃之间;喂多了怕其撑死,只能少食多餐。白天每一两个小时就得喂一次;鲥鱼的鱼鳞非常柔软,基地用来起鱼的渔网也是特制的,采用特别柔软的纱网,将对鱼的伤害减少到最小。
身价不菲
每条200元供不应求
起水后的鲥鱼用惊艳形容一点不为过,线条流畅的纺锤形身材,满身披挂的鱼鳞闪闪发光。由于鲥鱼一直不停地运动,消耗了大量脂肪,相比普通鱼类,鲥鱼健美得多,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鱼鳞,含有很高磷脂。所以,吃鲥鱼是不去鳞的。
让很多老饕关心的是,野生鲥鱼胜在味道鲜嫩,而这人工繁殖的鲥鱼,究竟口感如何?会不会吃口大失水准,没了鲥鱼应有的鲜味?沈炼介绍,基地水池水质要求非常高,达到直饮水标准,正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长大的鲥鱼,肉质鲜嫩,相比野生的口味更加细腻。
目前,海之恋水产养殖基地的2000尾鱼已陆续成熟,大的已经达到2斤,基地的鲥鱼不是论斤卖,而是按条,每条200元,仍然供不应求。每次捕捞,这些鲥鱼还没来得及上菜场,就已经被周边地区的高档饭店订购一空。
再过一个多月,基地又将迎来2万尾鲥鱼鱼苗,沈炼表示,下一步,基地还将向鲥鱼的人工繁殖进行探索和实践,争取让养殖的鲥鱼越来越便宜,走上更多老百姓的餐桌。
200万尾鱼苗 放入城区水域
5月20日上午,市农委渔政支队与海陵区渔政大队在凤城河望海楼码头、引凤河、泰山公园附近水域举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当天共放流200万尾鲤鱼、银鲫夏花鱼苗种。这也是我市历年来在内河投放鱼苗数量最多的一次。50多位泰州市渔民、网民、垂钓爱好者代表和渔政工作人员参加了鱼苗放流活动。
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对发挥水生生物在遏制水体富营养化、修复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对构建鱼水相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家园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悉,目前靖江市钓鱼爱好者预计超过10万人,市凤城河、凤凰河、南官河以及引江河畔经常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当天,市钓鱼协会有关负责人也参加了放流活动,呼吁全体钓鱼爱好者在垂钓过程中要“留大放小”,养成爱护水资源环境,文明钓鱼的好习惯。
据悉,在6月20日前后,靖江市还将再次向城区水域投放150万尾鱼苗,向长江投放700万尾鱼苗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