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如东地区的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保持着较高的成功率,成为了全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热点地区。其主要特点有:池塘面积小、水环境相对稳定、可控性强、受外界环境尤其是温度的影响较小。然而如东小棚对虾养殖近两年受到气候、疾病等影响,养殖压力越来越大,这就对养殖水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藻类是池塘的初级生产者,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优质的藻相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溶氧,有效控制池塘有害物质,更是水质稳定的标志。如东地区春季往往出现白天光照强烈,早晚温差大,还伴有阴雨天气。小棚对虾养殖模式具有前期养藻、后期培菌、菌藻并重的养殖特点。而3-4月份是南美白对虾春季投苗和转肝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进行藻相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害藻为何如此猖獗?
养虾也好、养鱼也好,都饱受有害藻的困扰,有害藻一般有蓝藻、甲藻、裸藻等一些种类。虽然很多资料都指出这些藻类可以作为生物饵料,但是事实经常是弊大于利。那么为何有害藻如此猖獗、屡杀不止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藻类都有一些“邪门歪道”,例如蓝藻又名“蓝细菌”,具有二氧化碳压缩机制和假空泡结构;甲藻和裸藻则具有鞭毛,可在水中垂直迁移,而且这两类藻有的种类具有眼点,比很多有益藻具有更强的趋光性,因此这两类藻还在动物学中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甲藻俗称“腰鞭毛虫”,而裸藻则被称为“眼虫”,再者,这两类藻可形成孢囊,以在底质中度过恶劣环境,待环境合适又会再度萌发。说了那么多,归结起来,这些有害藻如此难以根治的原因就是它们有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生态习性,可以迅速在养殖系统中占据优势资源,进而大量繁殖,从而抑制有益藻生长。因此每当遭遇天气突变、消毒等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情况后,最先抬头的往往是有害藻。
几类常见的有害藻(依次为:蓝藻、裸藻、甲藻)
放苗期间的藻相管理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养殖户通过前期干塘、消毒、培水,水体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水色,很多养殖户的虾苗也经过了严格的孢子虫检测,准备信心满满的大干一场,结果却在投苗时吃了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忽略了藻相。笔者在如东地区就遇到一家养殖户送来刚放苗的水样,水体呈现淡绿色,虾苗已经出现活力下降,虾体色变淡等情况,通过显微镜镜检发现该水样是以裸藻(有害藻)为绝对优势种的藻相,裸藻密度达2×105个/升,而且水样检测出的弧菌(副溶血弧菌)含量也同样超标,因此只有选择排塘。
许多养殖户喜欢凭经验、凭感觉,认为水色差不多,也就可以投苗,但水色往往只是反映藻相的其中一个方面。因此建议养殖户最好在放苗前能够送到就近的水产养殖服务部去进行藻相检测,得到技术人员确认后再放苗,这一小小举动也许能保证一造虾的平安无事。
严格的藻相检测
转肝期的藻相管理
转肝期是对虾养殖的一个关键阶段,是虾苗食性从天然饵料转到人工饲料的过程。但该过程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春季天气变化无常,有害藻常会在阴雨之后的晴天大量繁殖,从而造成对虾应激、偷死。其次,由于养殖初期水体较清,缓冲能力较差,藻相很难掌控,所以在早期藻类容易因天气突变而大量死亡,产生的毒素也会对虾苗肝脏发育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转肝期间应该更加注重藻相管理。研究表明,有害藻的滋生除了与温度、光照等条件有关外,还和水体中的碳氮比息息相关,通常来说,无论是蓝藻、甲藻,还是裸藻,高氮环境更有利于其生长,而在高碳氮比情况下,更有利于有益藻生长。
因此建议在对虾转肝期尽量少用无机肥,改用碳源更为丰富的生物肥。每8-10天使用碳源产品补充碳素,提高碳氮比,可以抑制有害藻生长。另外,每4-6天使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或者复合EM菌),补充有益菌稳定水质。如果发现池塘倒藻严重,鉴于许多小棚换水条件有限,底层水无法快速排出虾塘,可以选择强氧化性底改产品分解底泥有机质,再用有机酸解毒,然后补菌培藻,可收获良好效果。有条件的养殖户则可以选择处理完有害藻之后大量换掉底层水,重新培菌培藻,一方面增大了培水的成功率,另一方面通过换水,也将活力不好或者死虾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移除养殖系统,有利于整个池塘健康。
一些小建议
对藻相的判断应当加强意识,不论是转水或是倒藻,对对虾来说都是不利的。水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藻相情况,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好的水色不一定有好的藻相。
养殖户应养成科学的防控意识,做到预防为主,由于对虾抵抗能力较差,不可轻易杀藻。如果实在需要处理,可同时泼洒VC等药物增强虾体抗应激能力。
由于小棚对虾养殖的特殊性,在进行藻相调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菌相的调节,优良的池塘微生态结构不仅有利于增强池塘水体的缓冲能力,降低因环境突变造成的倒藻危害,更有利于对虾生长。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技术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