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与规划
近几年,泥鳅养殖发展较为迅速,养殖面积逐年增加,成鱼价格也呈下降趋势,但1-5月份的鱼价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因此,在广东地区养殖泥鳅以秋冬和早春季节为首选。目前市场对20-30条每斤的成品鱼需求较大, 为了获得比较高的产量,可考虑将放养密度适当提高,建议6-8万尾/亩较为适宜。
二、投喂管理
1、饲料选择:蛋白含量在36%~39%为好。低温期投喂高蛋白,高温期适当降低蛋白;前期高蛋白,后期适当降低蛋白。 建议前期喂对虾料(0#、1#),中后期喂沉水泥鳅料(2#、3#)。400条前喂0#;400-200条喂1#;200-80条喂1.2颗粒;80条以后转1.6颗粒。
2、投喂方式:全塘延边投喂或是喂半塘(“7字型”),基本原则是放苗密度越大,要求喂料区越大。
3、投喂控制:水温24-30℃时,料缯(两个放在池塘不同区域)控制在1小时左右吃完为宜,每天投喂3-4餐,可以通过刮底来辅助判断。由于泥鳅贪食,且经常在料缯附近成群觅食,导致测料不准,建议结合投喂率进行控制:100条前日投喂率7-8%;100条-50条日投喂率5-6%;50-20条后日投喂率3~4%;20条以下2-3%。 低温期适当降低投喂率,并延长投喂时间。
三、水质调控
1、前期水质调控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早期常以水蛛、水蚯蚓、藻类、悬浮有机颗粒为食,逐渐驯化后可以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摄食天然饵料可以帮助苗种增强体质和提高存活率。因此,在养殖前期可以使用发酵饲料培水。
2、中后期水质管理
泥鳅食量大,中后期水质管理主要以换水为主,当水质粘稠,泡沫多时,一次性换水20cm,低温情况下后期一周左右换水一次。
水源状况差的情况下,建议控制放养密度和定期(7-10天一次)进行改底、调水。
3、溶氧管理
泥鳅腮、皮肤、肠道均具有呼吸功能,可耐受0.1mg/L的极低溶氧,基本不会因为缺氧而窒息死亡;但当水体溶氧低时,肠道呼吸的比例会提高,对摄食和消化会造成一定影响,使得肠胀气的出现机会增加,建议溶氧保持2mg/L以上。因此,泥鳅养殖塘也需要适当开启增氧机,一般建议10亩塘白天中午开1-2部搅水,夜间开2-3部增氧。
四、病害防治
1、疾病预防
鱼身消毒:苗种下塘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或0.25‰高锰酸钾,即1方水放半斤)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
定期消毒:放苗后每隔10-15天左右,使用聚维酮碘、颗粒二氧化氯对水体和塘底进行消毒,控制病原菌。
内服中草药 :每周拌喂中草药(蚌毒灵散2-3餐),预防肠炎。
2、常见疾病处理
肠炎:聚维酮碘消毒;减料投喂,并内服中草药加抗生素。
烂身:降低水位,使用聚维酮碘或戊二醛消毒,并加大换水量(连续几天加换水);减料投喂,并内服中草药、抗生素及多维。
水霉:降低水位,使用靓水(过硫酸氢钾)消毒,然后加注新水,必要时隔2天重复操作。
体表寄生虫:少量时,只需常规消毒,保持水质清爽即可;大量出现,对吃料和生长造成明显影响是需要杀虫和加大换水量。
五、泥鳅日常管理操作汇总
养殖户交流过程中比较关注的问题:
问:目前珠三角泥鳅的流通情况如何?
答:目前珠三角泥鳅流通主要以广州为中转,运往北方市场,如山东、辽宁等地,日走货量在30吨左右。随着养殖面积的增加,流通环节趋于成熟,预计未来出货线路和出货量都会有所增加。
问:养殖泥鳅池塘准备应该如何做?
答:清塘底(除杂),进水消毒,同养殖其它品种没什么大的区别。比较关键的就前期培水:通过使用发酵饲料来培养浮游生物(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给鱼苗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增强鱼苗体质,帮助提高存活率。
问:浮水料和沉水料到底哪个好?
答:应该说各有优势。浮水料最大的好处是投喂简单,测料方便,仅此而已。目前的沉水料多为虾料生产线生产,粉碎细度高,便于消化吸收,同时泥鳅本身为底栖鱼类,沉水料符合其特性,投喂沉水料肠炎发病率明显比投喂浮水料低,存活率也相对高。因此,只要投喂控制合理,沉水料的优势明显。
问:烂身、烂嘴、烂鳃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
答:这些情况一般多见于高温时节养殖中后期,主要是水质和底质恶化及鱼体免疫力下降而出现的细菌性疾病。目前没有什么特效的处理方式,因此重点在于预防。主要思路包括: 1、控制放苗密度,减轻池塘压力;2、调水改底,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3、遮阴降温,如种植水花生、水通菜、浮萍等。(作者:周德勇)
评论列表 | |||||||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