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养殖新闻 > 综合养殖 > 养殖综合 > 正文

起起伏伏的大鲵养殖业该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5/1/8 10:51:54  来源:中国渔业报  编辑:黄姗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大鲵养殖近年来的起伏,是我国水产市场的一个缩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水产市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曾几何时,成品大鲵卖出了令人咋舌的高价,吸引大量的养殖户投入其中。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大鲵养殖近年来的起伏,是我国水产市场的一个缩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水产市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曾几何时,成品大鲵卖出了令人咋舌的高价,吸引大量的养殖户投入其中。但由于养殖信息不对称,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市场,反而致使大鲵供过于求,造成价格一路走低。这也是我国水产行业乃至农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当某种农产品的价格走高时,就会有许多养殖户或农户投入其中,往往导致的结果就是供过于求,市场低迷,行情混乱,农户亏本。
  
  于是,有人呼吁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作用,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帮助养殖户合理规划养殖品种。然而,政府部门的调控手段是否能够缓解水产行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具体的调控手段上,可以采取怎样的一些政策组合?另一方面,市场本身就是“看不见的手”,在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引导之间,水产市场应该怎样在变化中寻求平衡?针对这些问题,本报特邀行业专家进行深入解析。
  
  昔日:风生水起的行业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人工养殖技术不断成熟,其中尤以大鲵子二代规模化繁育的示范推广成效显著,经过产业宣传与资金推动,我国大鲵产业迅速发展。近十年来,各地以“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为方针,加大对大鲵养殖项目的开发,依法合理利用大鲵资源,造福广大人民,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
  
  大鲵苗种繁殖规模从小到大,出现了集约工厂化人工养殖与仿生态繁殖的格局。尤其可喜的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涌现出了一批利用生态优势驯养繁殖大鲵的山区农户,一股保护资源、增殖发展野生资源的热潮逐步兴起。
  
  大鲵驯养总量每年以稳步增长的势头向前发展,在整体上大大缓解了大鲵资源濒危的局面,并催生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大鲵养殖是无污染绿色产业,对养殖场地和设施要求不高,劳动强度低,省力省时,且养殖效益十分突出。从孵化、养殖、经营利用到餐饮,大鲵所带来的效益与利润十分可观,同时也成为了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
  
  2009年至2011年间,大鲵行业高速发展,行情一路飘红。在大鲵集中产区,仅大鲵一项就使所在县(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000~3000元,对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在低价位时进苗的养殖户赚得盆满钵满,成就了大批百万、千万富翁。
  
  由于大鲵养殖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的致富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许多地方政府将大鲵养殖作为产业项目,甚至在部分地区,大鲵养殖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12年,张家界作为我国第一个获得水生野生动物地理标志的城市,“张家界大鲵”已经成为一张名片。此外,大鲵养殖业已经成为秦巴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其中,汉中市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大鲵之乡”。据统计,2012年陕西大鲵产量907吨,产值14.98亿元,同比增长63%,占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的28.9%。按全省渔业人口计算,大鲵创造的渔民人均年产值2.35万元。
  
  目前,全国共批准大鲵驯养繁殖企业1000多家,大鲵养殖现存量已超过400万尾,广东、浙江、湖南、江苏等地集中了一大批大鲵养殖规模超过10000尾以上的公司。作为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朝阳产业,大鲵养殖业每年以30%的增长速度发展。
  
  现今:屡遭挫败的困局
  
  从2002年起,大鲵的价格从400多元每斤,上涨到一两千元,其中最贵时卖到2500元/斤。然而,随着近年来大鲵养殖数量的剧增,行业震荡调整,暴利和无序增长时代悄然结束。据湖北十堰大鲵养殖户王臣斐介绍,近几年大鲵价格发生了很大的起伏。2010年成为行业分水岭,此后大鲵价格开始下滑,2011年每斤降到1300至1500元,目前市场价格低至百元,部分市场甚至不足百元。
  
  从表面上看,当前大鲵价格的下降与去年“八项规定”的出台有关。公务接待简化,作为高端消费水产品的大鲵首当其冲,销量下跌不少。但究其根本原因,实际上是大鲵养殖长期积压的弊病,酿造了今天的恶果。一方面,繁殖户、养殖户之间相互炒作,价格虚高,造成终端产品偏离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另一方面,伴随养殖技术的逐步成熟,从事大鲵养殖的群体剧增,市场积压成品较多,不少养殖大户纷纷撤资并抛售成鱼。对此,佛山养殖户简先生感受颇深。他从2010年开始大鲵养殖,经过几年的规模化养殖,大鲵成鱼在2012年大量出塘,其后便是价格的骤然下降。
  
  从2010年开始,看到大鲵市场潜在的消费能力,更多养殖户大举投入。大鲵的养殖周期一般是3~5年,经过最初的囤货不出,加之近年的繁育和饲养,大鲵逐渐成熟,形成成品鲵出货高峰。大量成品鲵投入市场,让价格下跌成为必然,进而致使许多大鲵养殖户苦不堪言。据了解,大鲵的养殖成本一直以来没有太大变化,在目前价格已经低于平均养殖成本的情况下,即便市场足够大,养殖户集中抛售亦会造成血本无归的结果。
  
  据行业人士分析,商品大鲵若能稳住600元/斤的价格,除去各类成本,依旧属于暴利行业;若价格稳定在300~500元/斤,仍能实现盈利,但倘若售价接近或低于300元/斤,大鲵产业必将面临重新洗牌。尽管大鲵的营养价值高、盈利空间大,但盲目跟进的人难免“翻船”。事实上,大鲵价格的起伏并非特例,在农产品市场中由于进入者过多、“产能过剩”,造成的价格起伏随处可见。当行业进入此种状态时,价格会走向如何、企业会面临何种新挑战,均难以预测。
  
  如何才能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延长产业链、关注深加工或许是一条新出路。据介绍,大鲵除了科研、食用等价值外,还可以往诸如保健品、化妆护肤等方向发展。挑战往往也意味着机遇,目前所遭遇的困境,或许正是大鲵产业“另辟蹊径”的新起点。
  
  本报特约评论员、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水产业应在政府调控与市场选择中求平衡
  

  针对大鲵的案例,可以看出市场和政府的两只手不可或缺,需对水产行业实行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宏观调控“有形的手”整体调节。如何把握两只手调节的力度,如何寻找到两者的平衡才是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发挥市场在水产品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只起辅助性作用。政府应该偏重于宏观管理、市场规则的制定、市场秩序的规范、社会诚信的建立,而市场则在规则和制度下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水产品市场有波动起伏是正常的,但总是大起大落就不正常了。市场大起大落,不但给产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也让水产养殖户伤了元气。所以对水产品的宏观调控要适时适度,不能走在市场剧烈变化之后。如何从制度设计上做到对水产行业生产进行事先预警和防范,通过主动干预或减小水产业生产频发的剧烈波动,扶助水产行业走出暴涨暴跌怪圈则是关键。
  
  要想使水产品价格波动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应迅速建立水产品市场预警机制,进行国内、国际水产业及产品市场风险分析,及时发布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给政府宏观调控以参考,并正确引导水产养殖户生产经营决策,规避市场风险。比如搞好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水产养殖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会员间的信息与技术交流,减少生产的盲目性,产品紧跟市场。
  
  另外,政府需要面向生产,面向市场,坚持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的原则,不断拓宽推广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手段,发展服务产业,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能力,使之建成具有现代化服务手段,能适应市场及现代水产业发展需要的集信息、试验示范推广、病害防治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社会化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整体正在进行转型,从以往的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这里的创新就是指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所以水产行业也应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素质,促进产业升级。因为尽管水产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传统水产行业生产模式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成为新时期水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必须加快产业技术进步,提高水产业的现代化程度。比如,继续实施好科教兴渔的战略,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
  
  同时,积极探索技术推广的新途径、新方式,积极推进水产业现代化进程。随着生产的发展,产业化发展是必由之路,通过扶持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等形式,将水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把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与大市场连接起来,规范行业管理,加强行业自律、沟通信息,提供服务,形成合力。
  
  再者,政府要引导水产行业规模化经营。据资料显示,在2013年水产养殖行业低谷之时,大部分水产行业养殖户盲目跟风,所采用的降低密度、减少投喂的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亏损的现状。所以如何改变目前松散的养殖业现状,加快发展水产养殖规模化,实现快速的信息接收,才可以能够避免盲目养殖而造成亏损的后果。
  
  而作为水产行业本身来说,市场机制以及政府调控都做到位的情况下,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才是关键。水产行业更应该冷静面对困境,通过正规渠道不断捕捉养殖需求变化,苦练内功,从产品定位和配方优化技术、原料采购技术、生产工艺技术、原料及成品品控技术、养殖服务技术等方面逐步积累和改进,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进而能不断提供与养殖需求变化相匹配的产品及养殖服务技术。
  
  只有如此,才可以在下一个养殖高峰到来时,抓住时机,收获成功。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所研究员刘鉴毅:
  
  引导水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大鲵产业从迅速发展、暴利走向规模缩小、价格迅速降低,仅仅几年时间。大鲵产业在受市场经济调节的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宏观调控主体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在产业培育初期做好顶层设计,用大数据分析做好行业趋势和预警,并从政策法规、科技支撑、生态安全、质量安全等方面引导水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行业应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强化渔业宏观管理,要通过制定水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等手段,组织调节渔业生产活动,引导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实力;运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强制的方式保证渔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规范和协调渔业各行业经济活动的关系。此外,大鲵养殖必须依法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特许利用办法》,方可开展正常养殖和经营,防治一哄而上,保护合法企业利益。通过科技攻关,可以不断培养出市场所需的水产新品种,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政府掌握的信息资源帮助养殖户合理规划养殖品种。
  
  当一个品种受到冲击时,应有另外优质、高效的品种替代,防止农民基础设施投入后闲置造成巨大浪费。像我国的中国对虾养殖达到巅峰时期,由于病害,渔民大面积亏损,此时正好从美国引进了南美白对虾,并取得人工育苗的成功,南美白对虾替代了中国对虾,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政府应制定养殖规程,控制养殖容量,进行养殖区域规划,确保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应指导养殖户禁用违禁渔药,建立可追溯质量体系,确保水产品安全。另一方面,应加强饲料生产的监管,稳定饲料价格,促进水产品流通,建立健全水产品市场体系,稳定鱼价,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引导水产业长久稳定发展。大鲵行业协会应定期发布相关市场需求信息和风险警示,防止养殖规模无序扩大。
  
  同时,利用市场经济规律,通过价格杠杠调控,达到增加或减少投资,扩大或减少规模,引导水产行业朝着正常的轨道行驶。作为水产行业的人,应当自觉接受国家的调控措施, 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正确辨认市场信号,主动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大胆改革,高瞻远瞩,勇立潮头,开拓前进。

编辑:黄姗 访问人次:2500 关键字:大鲵,养殖,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养殖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