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在高密度养殖池里的草鱼,通过增氧、加速水流,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进行有氧运动。
废弃物沉淀后进行脱水处理,固体物变成有机肥
脱水后产生的肥水流进旁边的花白鲢养殖塘进行物理处理
走进位于江苏苏州的长漾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漾公司”)的养殖基地,记者发现偌大的鱼塘里有3个水泥池,工作人员正在给水泥池里的草鱼投喂饲料,只见草鱼活蹦乱跳,水花四溅。在3个水泥池的尾端有一个收集池,收集池里有一根黑色的管子,管子联通到鱼塘边的一个白色收集塔里。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水流可以把鱼粪、残存的饲料等推向池子另一侧的集污区,经沉淀,吸污泵将底部约60%的废弃物回收到岸边的集污塔。废弃物沉淀进行脱水处理,固体物变成有机肥,脱出来的肥水再流进旁边的花白鲢养殖塘物理处理。集污区里剩余肥水与浮游生物一起顺着水流排入花白鲢养殖塘,成为它们的食物,从而真正实现高密度养殖污水的零排放。”
2013年,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次与长漾公司合作在平望养殖场进行了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的示范试验。他们将原有的3口小池塘改造成一口面积为32亩的大池塘,然后在大池塘的一端兴建3个流水池,供养殖吃食性鱼类。
“如果把传统池塘养鱼比喻成‘散养’的话,那么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就是‘圈养’。”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水产养殖经理周恩华解释说,“就保护环境而言,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相比,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有几大优点,一是实现零水体排放,减少污染;二是实现室外工程化养殖管理,全程监控,减少病害发生和药物的使用,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三是有效地收集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剩的饲料,根本上解决了水产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问题。”
“在流水池中‘圈养’吃食性鱼类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其排泄粪便的范围,并能有效地收集这些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剩的饲料,通过沉淀脱水处理,就能变成高效有机肥,可以用于培育蔬菜、瓜果和花卉。这样既可以解决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耗能和水资源等问题,同时又做到化废为宝,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周恩华告诉记者,“3个流水池总面积286平方米,约占32亩鱼塘的1%,住着8万斤草鱼。剩下的99%水面全部用于养花白鲢等进行循环、净化。去年亩产草鱼3000斤,总产量达10万斤,每斤7元,利润近30%,而且,成活率达90%以上,比散养高了20%;但用药量仅为传统养殖的1/286。”
周恩华介绍说,池塘养殖仍是中国淡水养殖的主要方式,其产量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6%。但中国的池塘养殖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养殖户缺少先进的科学养殖理念,盲目提高放养密度和产量,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大量的残剩饲料和鱼类排泄物在养殖水环境中不断积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他说。
同时,膨化浮性饲料使用普及率较低,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有待进一步改进。虽然膨化浮性饲料使用量在逐年增长,但大多数养殖户仍使用沉性饲料。
与膨化浮性饲料相比,沉性饲料水中稳定性差,利用率低,浪费较大。另外,养殖户难以准确控制投饲量,造成氨氮超标,水体富营养化。有资料显示,池塘中氮的输入来源中,饲料占90~98%;而磷的输入来源中,饲料占97~98%。因此,饲料中氮、磷除小部分供给养殖鱼类的正常生长外,绝大部分是沉积池底,造成水体污染和浪费。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