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键词交叉搜索,对海大集团媒介形象做综合分析,可以发现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在见诸公开媒体的所有关于海大的信息中,中性信息占比58%,主要关于公司公告、招聘信息、股评分析等;正面信息占比35%,相关度较高的关键词为“服务营销”、“全流程服务”、“养殖模式”、“健全产业链”、“覆盖养殖终端网络”等等,其主要信源为上市公司年报、证券分析师报告、行业媒体专访等;负面信息占比7%,相关度较高的关键词是“人海战术”、“伪服务”、“过度营销”及个别产品纠纷等,其主要来源为行业论坛、行业媒体报道及地方论坛等等。
如果对正面与负面信息所涉及的内容做进一步分析则会发现:公司年报、资本市场所褒奖的,与业内存在广泛争议的,其实是同一个核心问题——“服务营销”。这两份关键词名单恰恰反映了服务营销的一体两面。
不夸张地说,海大集团是近十年来最耀眼的水产投入品企业。而其发展壮大的根基,正是服务营销。海大集团董事长薛华甚至要求,“服务营销要成为海大人的信仰”,足可看出服务营销对于海大成长乃至进一步壮大,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但这样一个兹事体大的核心概念,却遭遇着业内与业外的两极评价,这不由引人深思。
如果非要深究原因,不妨试解一二。
其一,“服务营销”的概念力面临挑战。陈春花在谈及品牌管理的问题时,提出了一个词——“概念力”。概念化能力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概念力是领先品牌的核心要素。高效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就是要达成共识,而共识的基础就是拥有对概念的明确理解,这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
“服务营销”放在中国农产业的语境之下,实在是一个太有讨论空间的名词。农业从业者整体营销意识弱,重“产品力”轻“营销力”,对“营销”的功利化解读根深蒂固,这种偏见直接影响其对这个概念的客观认知。将服务与营销放在一起,难免有“营销为本、服务为用”,“伪服务、真营销”的先入为主的理解。
老奸巨猾的国人曾经总结,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有些事只能说,不能做。这大体也是寻找共识的一种技巧。如果将服务营销丢进眼下各种“对营销,只做不说;对服务,只说不做”的企业中间,养殖户纵使有火眼金睛,恐怕短期内也真假难辨。
如何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寻找一个最大公约数,尽可能快地让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发展理念达成共识,显然“服务营销”的概念力面临挑战。
其二,海大集团内部完备的产业链布局,形成了商业闭环。与业内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竞争多于合作。海大集团立志成为一个生态系级别的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与业内同行有直接利益之争。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同业关系更需技巧。纵观业内与业外,有两个企业可做对比。
温氏,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创新,形成商业闭环。虽然对“公司+农户”业内外也曾有过不同声音,但其从养殖业入手,面对的是小农,几乎没有强劲的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农户”得到政治上的充分认可,形成了业内与业外的高度共识。这是典型地从侧翼进入市场,避开了最强大、最惨烈的竞争。在很多投入品企业视野之外,成长为了庞然大物,目前其饲料、种苗和动保产品的体量都相当惊人。
阿里巴巴,是创建商业闭环的另一个传奇。其从电商平台入手,属于典型的源创新,在其成长期,开拓的是增量市场,并未对传统渠道的存量市场产生太大影响。当其真正对线下实体店造成冲击时,她已经成为不可撼动的参天大树。
海大集团的服务营销战略面对各种争议,某种程度上是客观行业环境决定的。她要在存量市场内、直接面对强劲竞争对手,建立自己的商业闭环,承受强大的竞争压力是必然的。《道德经》有云: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在这种环境下处理同业关系,和光同尘是一种体认,更是一种技巧。
其三,评价服务没有中间地带。无法为客户带来效益提升的服务,会在客户的心目中逐渐蜕变为“营销”,并逐渐反噬“服务营销”的美誉度。服务的本质是客户体验,如果体验不好,服务不但不会加分,还会减分。所以,当服务团队不成熟、服务工具不健全时,体验不好,业内有争议甚至差评并不奇怪。更何况,水产养殖本身可控性差,风险可能来自养殖各个环节,停留在某一环节的单一服务能起到的作用其实相当有限。
如果套用谢德荪的创新理念,简单的服务(测水、调水)只是流创新,可复制强,边际效益越来越低。海大前期的服务很多只是流创新,所以当后期其他企业开始跟进服务后,其优势和发挥的作用都在迅速减弱。
细读海大集团董事长薛华关于服务营销的阐述,可以看到,海大真正想做的,是使服务摆脱流创新的困境,建立其他企业无法跟进的绝对优势。这需要生态链的辅助,于是海大通过动保产品、养殖模式研发、种苗研发等一系列的始创新不断叠加,夯实服务营销的基础,但这个过程非常漫长,投入非常巨大。
业内人士看到的大多是浮于表面的“服务”,而对隐藏在这之下的服务工具的研发,了解甚少。后者的进展,直接关系到前者能否落地。但服务工具的研发,需要长时间的投入积累才能有所收获,在优势尚不明显或无法显现之时,都会导致业界对服务营销概念存在理解的偏差。
集结在服务营销上的争议,实质上反映的是海大集团发展模式在舆情领域左右互搏式的尴尬与纠结:一方面,要在企业内外、行业内外为自身发展创造共识,坚定信念,必须在业内寻找最大公约数,加强行业内外合作,互利互惠;另一方面,要让服务真正体现价值,就必须在全产业链建立优势,严控风险,这又势必与各类大小企业面临直接竞争。这套平衡术,对于一个尚且年轻却已挺立鳌头的企业来说,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企业经营领航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