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是深圳市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那么全市在售的水产品是否安全?
深圳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2004年开始率先对全市在售的水产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其中重金属污染是重要的监测指标之一。目前监测的对象主要为消费量较大的淡水鱼、海水鱼、甲壳类、鱼干类、海水贝类、藻类、水发产品类共七大类水产品,重点监测的重金属种类有:铅、镉、砷、汞,结果显示,砷、汞的超标率极低,主要以铅、镉两种重金属超标为主。而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镉的超标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5种海水贝类镉铅超标严重
据介绍,2004年至2013年十年间,市区疾控中心共监测7大类水产品合计2135份样品,水产品中铅重金属超标率基本维持在5%以下,而镉的超标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变化趋势表来看,水产品中检出镉的超标率在2011年达到最高为20%,2012年有所回落,可是到了2013年又开始抬头,达到了17%。
进一步分析铅镉两种重金属超标样品的分布发现,两种重金属均在海水贝类样品中超标严重,其中海水贝类中铅超标占总体铅超标样品的43.9%,镉的超标占总体镉超标样品的64.4%。这几年,海水贝类样品中镉的检出率一直居高不下,2011年超过了50%,2012年达到60%,2013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也高达40%。
这么高的重金属超标率,是不是海水贝类都不能吃了?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科主任黄薇表示,并非所有的海水贝类中镉都超标,从抽检的13种贝类来看,不合格的主要是5种海水贝类:牡蛎、毛蚶、圆贝、扇贝、带子 ,另外8种:青口、象牙蚌、血蚶、文蛤、鲍鱼、蛏子、沙白、花甲等镉的检测合格率非常高,市民可以放心吃。
水产品重金属超标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为何贝类重金属超标率会这么高?黄薇表示,水产品中重金属超标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海水贝类因其特殊的生长方式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效应。而贝类不同组织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显著不同,多数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内脏对镉的富集能力极强,单位重量内脏中镉含量可达其他组织的10倍以上。
黄薇提醒市民,由于各种贝类对重金属的富集效能不一,市民应尽量选择检测合格率高的贝类进食,日常生活中保持饮食多样化,避免短期内大量摄入易富集镉的贝类,保持身体健康。
黄薇也提醒养殖户,贝类养殖,尤其是滩涂养殖和浅海养殖两种方式,在选择养殖地点时,在充分考虑满足养殖对象生态条件以及饵料充足的同时,还应该对目标区域海水以及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必要时可咨询当地环保部门,尽量避免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沿海海域进行养殖。如果养殖基地海域发生了严重重金属污染,应当立即停止在该海域的一切养殖活动,另觅新址或采用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方法。
▼▼相关链接
铅和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长期慢性铅吸收量超过0.5mg可发生蓄积并出现毒性。主要表现为:
1、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病和脑病,尤其对儿童神经发育具有较明显影响,可影响其行为和认知能力。
2、消化系统:轻者表现为一般消化道症状,重者出现腹绞痛。消化道症状包括: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上腹部胀闷或不适、腹隐痛和便秘、铅绞痛等。
3、血液系统:主要是铅干扰血红蛋白合成过程而引起其代谢产物变化,最后导致贫血,多为低色素正常红细胞型贫血。
长期过量接触镉主要引起:1、肾脏损害,晚期患者的肾脏结构损害,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2、骨骼损害,严重慢性镉中毒患者的晚期可出现骨骼损害,表现为全身骨痛,伴不同程度骨质疏松、骨软化症、自发性骨折和严重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此外,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CR)将镉及其化合物归为Ⅰ类致癌物,即确证的人类致癌物,充足的证据表明长期吸入镉及其化合物,可以引起肺癌,另有部分证据表明长期接触镉还可能引起前列腺癌和肾癌。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