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蚝丰收,蚝民喜笑颜开。
异地养殖,3000个蚝排在镇海湾跨海大桥下形成一道风景。
广东深圳沙井蚝的养殖具有上千年历史,沙井蚝民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造,把沙井蚝养殖得肥美有名,宝安区的水域受污染后,他们更开创异地养殖的先河,在台山等地养殖沙井蚝,不仅保证和传承了沙井蚝肥美好吃的品质,更把沙井蚝的品牌打造得全国有名。
蚝民养蚝既辛苦又危险
说起过去蚝民的生产习俗,出生于1928年,养了一辈子蚝的蚝民陈福祥最有发言权。“过去蚝民作业非常艰苦,整天在海里与咸湿的海水打交道,衣服就没有干的时候。冬天是育肥蚝的黄金季节,必须下海作业,蚝民们整天冒着刺骨的海水没命地干。”在老一辈沙井蚝民陈福祥的记忆里,沙井蚝的美味和盛誉是蚝民们用勤劳的汗水换来的。
“养蚝有四道工序,蚝苗、小蚝、中蚝、肥蚝的养殖蚝场都在不同海区。生长期要经常搬场,每道工序都要用人手和船搬迁,脚被磨损,手被割伤,皮肤被咸水泡烂,伤口溃疡化脓的事很常见。”除了辛苦,蚝民的工作也很危险。陈福祥回忆,有一次他在沙井海面上搬蚝,突然一阵强风刮过,小蚝船被吹翻沉入海底,他在海水里挣扎了很久,差点沉入海中,幸好中途遇到一块漂浮的木板,才依靠木板慢慢游回岸边,捡回命来。
异地养殖年产值超2亿元
蚝民养蚝非常辛苦,也很危险,沙井蚝却养活了千家万户沙井人,也为沙井人发展致富开创了一条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沙井成立蚝业社,养蚝的村民达到6700余人,大小蚝船282艘,年产鲜蚝89712担,出口5384担。上世纪50年代,沙井蚝业社先后被评为国家“模范合作社”、全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沙井蚝业社派人到辽宁、海南以及广东省的湛江、新会等地传授放蚝技术。日本、越南等国家的水产专家也慕名到沙井考察。沙井养蚝技术被传授到越南,养蚝专家陈木根获授越南友谊勋章。
改革开放后,宝安区水域受到污染不适合养蚝。1991年,沙井人依靠聪明才智以及敢闯敢试的精神,正式启动蚝业大转移行动,将沙井蚝养殖场扩大到台山市镇海湾出海口沿海海域。沙井水产公司与当地村民以松散的方式进行合作,当地村民进行蚝的养殖,水产公司负责收购和销售。之后,500亩蚝田扩展到2000亩,成为沙井蚝最大的异地养殖基地。后来蚝田又扩大到3000亩。沙井蚝的养殖技术随之全部转移到台山、惠东、阳江等海域。
尽管沙井蚝实行异地养殖,但蚝产品的深加工、销售照样在沙井进行,沙井蚝的品质仍然没有变化。因此,沙井蚝重新占领内地蚝品市场,蚝乡千年的历史得到延续。特别是现在,沙井蚝业已经催生了一批本土养蚝和蚝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超过2亿元。
“金蚝节”传承沙井蚝文化
为了让蚝乡人民牢记蚝民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了使这一非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沙井街道决定建设沙井蚝文化博物馆。2010年12月,在沙井街道办的指导下,沙井水产公司收回一栋出租的厂房,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将其改建成沙井蚝文化博物馆。
2004年12月20日至26日,深圳市旅游局、宝安区经贸(旅游)局、沙井街道办、宝安区文化局联合举办首届沙井“金蚝节”。从此以后,沙井街道每年都举办“金蚝节”。这些年来,“金蚝节”文化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已经成为深圳乃至广东省的旅游文化品牌。2007年,沙井“金蚝节”被升格列入广东省旅游文化节。同年,沙井蚝民生产习俗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沙井水产公司总经理陈沛忠说,沙井“金蚝节”作为传承和发扬金蚝文化与精神的一项重要活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