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村民养鱼搞创新,不喂饲料喂螺蛳,采用自然生长法长大的鱼儿虽然有着高品质,但难以突破销售瓶颈。养殖户汪小洪的“人放天养”生态化养鱼模式缘何会遇冷?
近日,记者来到壶镇镇姓汪村的坑石水库,一探究竟。
如今大家都提倡绿色环保,吃的用的都非常的讲究,特别是在购买食材的时候都会挑选天然绿色有机的产品,在壶镇镇的姓汪村就有人让自己养殖的鱼回归自然生长之路,虽然一路坎坷,但养殖户汪小洪却坚持着。
通过一条颠簸的山道,我们来到了姓汪村的坑石水库,据说这里的鱼几乎跟野生鱼一样,没喂饲料纯天然生长。承包人汪小洪正在水库里撒网捕鱼,看到我们到来,他赶紧收网上岸。
汪小洪是姓汪村村民,他和妻子汪晓燕在这里养鱼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在养鱼之前汪小洪开过餐馆、打过工、养过蛇,但都没有挣到钱,后来看到村里这片将近50亩水面的水库出租,他动心了。
从小在溪边长大的汪小洪对鱼有着很深的感情,于是,在2005年他承包下了这个水库。为了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放鱼苗的时候,汪小洪就特地在野外捕捞野生鱼种,从源头保证质量。另外,在养殖方式上也进行了创新,采用自然养殖法。
水库的底部是一层厚厚的螺蛳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别人养鱼吃饲料,我就喂螺蛳。”汪小洪说,“螺蛳是从江苏那边运过来的,像鲤鱼、野生的甲鱼都是吃螺蛳长大的。吃饲料鱼长得快,但吃螺蛳养大的鱼品质更好。”
别的养殖户给鱼投喂饲料,而汪小洪却只喂螺蛳,这样一来,每年在养殖成本上,汪小洪投入的资金就要比别人多很多。
汪小洪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一般鱼吃掉七八斤螺蛳才长一斤肉,但运过来的螺蛳里含有杂物或空壳螺蛳,要平均十斤螺蛳长一斤鱼,一吨螺蛳的成本算起来大概要两千多元。
虽然投入成本比别人高,但是汪小洪觉得这样生长的鱼品质好,市场就不用担心了。刚开始养殖的时候,一切都还算比较顺利,但是2007年和2008年,汪小洪经历了养鱼以来的最大挫折。
汪小洪说,2007年时他自己出了车祸,有几个月没有喂食鱼,水库里的鱼就停滞了生长。祸不单行,修水库的时候,因水库加固把水放干了,虽然在水库底下挖了几个鱼塘放养鱼,但又因工期延长,加之水干涸,汪小洪养的鱼一下子全部“一命呜呼”。连本带息的,汪小洪一下子损失了五六十万元钱。
两年没有任何收入加上原来投入鱼苗的借款让汪小洪倍感压力,后来经过商量,水库修缮后他得到了一年的续租期,后来又承包了两年,这让他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我有信心,只要把鱼养好,三四年就能把钱赚回来。”汪小洪说。
这几年,汪小洪直接就把家安在了水库边,为了养好鱼,他把资金都投入到了水库中,小瓦房墙上出现了宽大裂缝,汪小洪都没往心里去。从去年开始,水库里的螺蛳青等鱼都已经到了可以上市的时候,但是因为受到整体市场的影响,汪小洪的鱼一直都没有卖出去。
因汪小洪养的鱼品质好,所以价格相对也高,一般的消费群体嫌贵,汪小洪只能靠零卖,但销量也不看好。
现在,汪小洪的水库已经把水位放的很低,只留了少量的空间让鱼活动,为了减少损失,他每天都会拿一部分鱼到壶镇镇李庄的菜市场边进行零售,虽然鱼的品质好,但一天也卖不出百来斤鱼。
汪小洪的妻子汪晓燕心急如焚:“投入了那么多钱,又是生态养殖,现在却因销路问题卡壳了,很郁闷。”
如今,汪小洪捕捞的商品鱼都已经养殖了一年多时间,虽然个体不大,但都是天然原生态的高品质鱼,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常规鱼种他那里基本都有。
汪小洪说:“水库里螺蛳青还有不少,其他的有鲤鱼、白鲢、花鲢、土鲫鱼、鲈鱼、甲鱼等。”他期待这些生态鱼能物有所值,也相信自己的生态养殖路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