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普通池塘每亩养鲟鱼苗550尾,而智能工厂化养殖每亩可达2.1万尾!近日,从江苏镇江新区江珍鲟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传出好消息,在江苏全省率先开展的鲟鱼智能工厂化养殖研究取得突破,鲟鱼养殖“游”进了智能化、工厂化、生态化时代。
去年,镇江新区江珍鲟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实施鲟鱼工厂化高效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探索一条由传统渔业向资源节约型现代渔业转型升级之路。
江苏省鲟鱼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合作社技术顾问徐军民解释道:“智能工厂化养殖实现了鱼类养殖的集中集聚集约式生产,极大地节约了土地和水面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集中管理,渔业产品像工业品一样安全可控,更加让人放心。”
为改变过去粗放式养殖模式,合作社建起智能工厂化养殖厂房,将机电自动化、生物工程技术等融为一体,集中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水质、水温、污水处理等环节,使养殖鱼类在最好环境下最快生长,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位于姚桥镇沿江湿地的合作社紧邻长江,滩涂上蓝色厂房拔地而起,连成一片,1.1万平方米标准化智能养殖工厂已投入生产。记者在大屏幕看到,每5分钟数字便更新一次。工作人员介绍说,屏幕上显示的是实时在线数据,溶氧、PH、温度等主要指标一目了然。“一旦数据超过警戒线,便会自动报警”。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来源于养殖池中的传感器,它们像一只只眼睛,对池水进行全天候自动在线监测,及时传递养殖水体的变化,确保生产质量和安全。
智能工厂化养殖促使生产成本降了,年生产能力则大增。徐军民算了一笔账,普通池塘1亩(约合666.67平方米)可养550尾鲟鱼苗,工厂化养殖每平方米养殖35—40尾,除去损耗,每亩大约养殖2.1万尾。“工厂化养殖5亩水面,相当于200亩普通池塘的生产量,产量提高了近40倍!”
赵信仁养鱼近30年,最能感受到普通养殖和智能工厂化养殖的差异。他指着10多个200平方米的水池感慨道:“普通池塘这么大的水面,要头二十人忙,而我们只要4个人就能搞定!”
传统养殖一家一户,小而散,质量难以统一标准。合作社通过智能工厂化养殖,统一种苗和终端销售,按订单渔业生产,实现产销直接对接,带动周边养殖户脱贫致富。
随着鲟鱼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合作社正筹划扩大规模,准备再建1万平方米的工厂化养殖厂房,不久,更多的鲟鱼将“游”上普通百姓的餐桌。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