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11月13日,从美国引进的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IPA)在江苏省吴江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平望渔场试验点验收。验收数据显示,1号流水池单产达到123公斤/立方米,产量比普通技术提高了200%。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书民表示,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环保高效,整个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零水体排放,更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中国水产养殖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为5907.68万吨,而淡水养殖产量2644.54万吨,淡水养殖总面积5907476公顷。池塘养殖仍是中国淡水养殖的主要方式,其产量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6%。
虽然中国的池塘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水平较高,但也面临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淡水养殖技术专家周恩华介绍,目前池塘养殖存在产量低、养殖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养殖设施简陋、膨化浮性饲料使用普及率较低等问题。
据介绍,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始创于8年前,由Jesse Chappell博士(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奥本大学教授)与合作者Butch Wilson(阿拉巴马州的一名水产养殖户)研发。该技术在美国农场里已示范多年,预计增产300%。
今年4月,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将该技术引入中国,旨在解决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在过去十年里不断增长的生产成本问题,如土地、饲料、能源和人力成本的增长。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次在江苏省吴江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示范试验点。
据悉,该技术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在流水池中“圈养”吃食性鱼类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其排泄粪便的范围,并能有效地才收集这些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剩的饲料,通过沉淀脱水处理,再变为陆生植物(如蔬菜、瓜果、花卉等)的高效有机肥。这样,既可以解决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耗能和水资源等根本问题,同时又做到化废为宝,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唐庆宁表示,目前国内水产业主要面临三点难题: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短缺,因此必须要发展水产技术。与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相对,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具有提高产量和业绩、提高成活率、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系数,实现零水体排放、减少污染,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等优点。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