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
养殖海参鲍鱼的漂浮 胶州湾大桥下有成片的漂浮群 养殖的鲍鱼
|
“靠着母亲湾,养海参曾让我们赚了钱。但如今这些网箱,却造成了水质污染,附近也没鱼了……”10月23日上午,记者驱车沿团岛湾头,西行探访红岛和薛家岛胶州湾保护控制线。控制线内胶州湾大桥红岛附近养殖区最密集,也成了当地人的“心事”。日前青岛市政府下发《通告》,要求养殖户年底前全部自迁,并给予补贴。但,实际迁起来难度不小。
探访
大桥下海水变“绿”了
此次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出炉,将对沿线的养殖布局带来很大改善。那么,这些养殖区都藏在哪?10月23日上午,记者驱车沿团岛湾头,西行探访红岛和薛家岛胶州湾保护控制线。目前这里已经没有大面积的养殖区域,但胶州湾跨海大桥红岛附近的海域中,养殖区比较集中。
“咦,那边的海水怎么有点发绿?”记者专心驾驶,同行的一人先发现了“异样”。原来,透过大桥的间隙,远处的海面上有一些白色和绿色的井田状物体。经过观察,这片区域的海水和其他区域的海水相比,明显呈深绿色。
“这里成了大桥下的一景。”记者停下车,一位红岛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这些大规模的漂浮就是当地养殖海参的“家”。而漂浮群中,平均每隔一二百米就有一座小房子,有专门负责的养殖人员进行看护管理。
海水为啥会变“绿”?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据介绍,红岛附近整个养殖区域达到了2.7平方公里。局部海水变“绿”,与海参和鲍鱼养殖密度大有关,因为它们专吃海水中的海带等各类海藻。海中藻类大量减少,使得海水的自净能力变差,污染程度增加。
问题
海参养殖密度大吃光海藻
对此养殖户有怎样的看法?记者找到了胶州湾跨海大桥红岛段北侧的这一大片养殖区的养殖人员,目前这里的养殖规模就达到了500亩。为啥要选择在这养海参呢?“其实当时就看中的跨海大桥是天然的屏障,能够为海参遮挡风浪。前几次台风给青岛其他区域的海参养殖户,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但大桥的桥墩能减少一半以上的风浪力度。”
曾经,胶州湾这里的海参吊笼养殖模式,是青岛首创并全市推广。因为传统方法养殖的海参都是住在养殖池、海底等只有一层的“平房”,亩产量平均在500斤左右。使用这种“海参田”模式,相当于红岛海参住上了6层的“高楼”,亩产量也达到了一万斤。说起对海水的污染,养殖户并不这么看,因为他们每天投喂海带作为饵料。
既然这样为啥海水还会变“绿”呢?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藻类学会理事长王广策介绍,藻类相当于海洋中的蔬菜,是海参和鲍鱼的天然饵料。而记者算了算,这种高效益吊笼网箱,使得养殖密度增加了20倍。本身近年来胶州湾海水水质恶化,野生藻类大量减少。大批海参的存在,更使得原本不多的海藻,在海水中漂浮时迅速进了海参腹中,进一步造成区域内水质恶化。
对策
划定保护线设禁养区
养殖经济效益,与海洋保护规划远景,该如何取舍?市规划局局长王亚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青岛保护海岸线的规划,未来红岛的海岸线,将不会是“养殖区”和“建筑群”。“首先红岛将整个养殖区域2.7平方公里,全部退出作为自然岸线。城市道路也可能做绿化,不在海边搞建设,住宅也全部退到海岸线后面。”据介绍,大沽河口与红岛湿地的区域内的养殖池也将拆除,将湿地保护起来,同时叫停多个准备填海或正在填海的项目。
而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环境保护处了解到,日前市政府曾专门下发《关于清理胶州湾海域养殖设施的通告》,规定在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内的区域养殖者要在今年年底前,自行清理范围内设置的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筏架等渔业养殖设施,退出占用的海域。具体的计划是怎样的?据介绍,目前确定的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东起团岛湾头,沿沧口湾、红岛、河套、海西湾,西至薛家岛脚子石,全长203.8公里。保护控制线与团岛湾头和薛家岛脚子石连线的围合面积370.6平方公里,为胶州湾保护面积,比规划草案设计的岸线长度又增加了1.2公里,胶州湾保护面积增加了22.3平方公里。
进展
年底前自迁给予补贴
划定保护线设禁养区,对于养殖户的政策是怎样的?记者了解到,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内海域的养殖户,应当在2013年12月31日前,自行将清理范围内设置的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筏架等渔业养殖设施拆除完毕,退出占用的海域。为了保证自迁的实施,如果养殖户在今年年12月31日前,自行拆除清理范围内经依法审批且尚未到期的养殖设施的,由原审批机关给予养殖者适当补助。同时,超过《通告》规定期限未自行拆除的养殖设施,由所在地政府负责依法拆除,所需费用由养殖户承担。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内的海域,也不再批准除底播养殖外的海洋渔业养殖活动。
据介绍,目前相关渔业部门正对胶州湾内所有养殖池进行普查,未经审批的私建池塘要无条件清除,合法使用证到期的池塘不再延长使用年限,按期收回实施拆除;合法使用证尚未到期的池塘要与养殖户协商达成收回协议,予以拆除。养殖户可拿到合理的补偿,具体补偿金额正在制定当中。
文/图 记者 王宗阳
新闻延伸
胶州湾,要禁养更要“治河”
记者采访发现,《环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划定与岸线整理规划方案》根据自然要求、特征和现况,对环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分为五类:第一类胶州湾水域保护控制蓝线,第二类是围填海控制黄线,第三为生态湿地保护绿线,第四类近岸地带禁限控制红线,第五类是环胶州湾岸线。
王亚军表示,这五条线是有重合的。红岛和黄岛都是填海填出来的,而胶州湾的13个填海区域中,前湾港和海西湾又是填海区域中最大的。但2008年胶州湾水域面积是350.1平方公里,在去年监测时候数据,就成了343.5平方公里,变小的主要原因就是海西湾造船基地区的填海。
记者采访了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赵炳来,他也坦言目前填海和胶州湾大桥的建成,都对胶州湾底部水动力条件和淤积产生了影响,胶州湾水循环周期也随之变长,这从胶州湾近年来冰冻现象可见一斑。同时,海水污染问题同样严峻—— 因为目前汇入胶州湾的河流有19条,若河道流域污染治不好,胶州湾依然难以恢复水质。就目前来说,胶州湾已经不适合海洋生物生存或游泳,不光要禁养更要“治河”。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