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过江龙遭遇水土不服
业务员2012年的奖金至今未能如数发放遂集体抗议

自世海被泰高收购以来,各种不利消息不断。 □吴耀华 摄
“倘若真是货款未能收回,那么不发奖金也合情合理。”一位外资企业负责人针对珠海市世海饲料有限公司目前愈演愈烈的劳资纠纷评论道,饲料除了要销售出去,还要把货款收回来,这样交易才算真正完成。外资管理讲究制度化,企业人员的权限、责任更明确,一切按合同办事。比如客户要“拉料”,外资企业差一分钱都不能出货,出货必须要销售经理以上级别审批;相比之下,本土企业“灵活性”更强,客户打来一个电话,料可以先拉,货款的事可以慢慢谈。
纠纷起源于泰高收购世海之后。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泰高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世海原有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加之近两年原料涨价,虾病横行,世海两年内业绩下跌60%,累积应收账款超过1亿元。因资金管控不力,今年年中,时任世海CEO武志杰被调离,随后空降了另外一名华人陈泉担任CEO,并且加强资金控管。因为高层职务变动,业务员2012年的奖金至今未能如数发放,进而遭到员工集体抗议。
最新消息称,经过劳资双方沟通,世海在中秋节发放了部分奖金,但奖金发放需要扣除该业务员所收预付款金额的1‰。知情人士解释,按照一万元饲料款优惠400元,则需扣除业务员10元奖金,假如一个业务员一年以预付款方式销售1000万元的饲料,则需要扣除1万元的奖金。据了解,2012年能拿奖金的业务员只有30人左右,而每位业务员平均需要为此被扣1万元左右。另外,世海政策的收紧,减少或者取消了收取经销商预付款的政策,经销商也因此抱怨不断。《农财宝典》记者曾经多次联系世海管理层,但均未得到回应,不过世海的经销商证实了上述消息。截止发稿时,业务员与管理层的矛盾仍未消停。
2012年中国饲料总产量为1.9亿吨,超过了第二名美国总产量的3000万吨,水产饲料全年总产量也有1855万吨。作为全球最大的饲料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中国这块大蛋糕引来国外各大饲料巨头的目光。正大、嘉吉普瑞纳、全兴、统一等外资品牌在饲料市场崭露头角,泰高直接收购世海。然而,纵观2012年饲料市场格局,外资企业在华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自从2011年2月14日荷兰泰高国际集团对外宣布,以约4000万欧元收购中国世海饲料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业界一直期待着泰高带着微量元素平衡理论能够和世海碰撞出新的火花,推动中国水产行业的发展。但在生产销售实践中,却遭遇企业规则与市场环境不协调的难题。
《农财宝典》记者在与水产行业各外资企业负责人就“经营面临的障碍”等问题交流时,得到最多的回答是:市场混乱无序,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目前国内的赊销风气甚浓,各种类型的价格战不断,在无序的市场下,企业竞争最终沦为价格和赊欠额度的竞争,并非产品价值的竞争。
世海公司此前按照中国企业惯有的“宽松”销售政策操作,遇到行情好则皆大欢喜,倘若遇上严重的病害或者自然灾害,企业将承受巨大的风险。外资企业作为投资者的角色,想用最低的资金成本,获取最高的收益,当然不愿意趟这个浑水。泰高接手世海后,对销售方式、业务员奖金发放方式等都做了更严格的规定,并通过扣除奖金的方式来打击业务员收预付款的积极性,在国内企业中还很少见到。外资企业在管理方式转轨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遭遇阵痛。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