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LocTran、D.V.Lightner等
翻译: 胡路怡
概述:
自2009年以来,早期死亡综合症(EMS),又称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HPNS)给亚洲的对虾养殖产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除了大规模减产外,该疾病还带来了诸多负面问题,例如:对虾养殖就业问题、社会福利问题、对虾供求问题和全球对虾总体价格问题等等。2013年5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水产病理实验室(UAZ-APL)定义其病原为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的特异菌株,该菌株能够产生毒素并诱导健康对虾致病;但是,此病原会在冰冻和解冻的过程中失活;感染AHPNS病原的对虾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EMS/AHPNS病理重温
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爆发于投苗后45天内,目前作用于两个对虾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和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感染AHPNS的对虾肝胰腺白化并萎缩,严重时可以观察到因黑色素沉积而产生的黑斑或黑色条纹,对虾死亡率可在数天内达到100%。
组织病理学显示,AHPNS的感染呈现出从基部到末梢的肝胰腺退化和功能障碍,部分细胞从坏死的组织上脱落后进入肝胰腺小管腔和肠道内。在感染的后期,肝胰腺内出现渗入的血细胞,伴随着继发性细菌定植其中,引起上皮细胞的大量坏死脱落。此种特殊的病变表明肝胰腺的坏死与毒素介导有关。
前期的研究
2011年至2012年,亚利桑那大学水产病理实验室曾试图通过两方面的研究来寻找AHPNS的病因。第一,在水环境、底质、藻类、饲料和杀虫剂中寻找可疑的毒素;第二,以冰冻的患病对虾样品做人工感染试验。结论表明,此两种方法均无法复制疾病。
2012年中后期,在越南的研究实验中发现,通过投喂非冰冻的患病死亡对虾,同患病对虾混养,以及浸泡从患病对虾消化道中分离出的混合菌株的方法,成功在健康的对虾试验池塘复制出了AHPNS症状。这些混合菌株的样本也被送回亚利桑那大学做进一步的分析。
传染性研究
在亚利桑那实验室的传染性研究中,两种感染方法被依次采用:浸泡法和反向灌胃法(Reversegavage)。所谓的“反向灌胃”,指将病原提取物从肝门反向注射到肝胰腺中。实验分为三个步骤:1.浸泡混合菌株的人工感染实验;2.从混合菌株中分离出多个纯菌株,依次浸泡感染后筛选纯病原菌株;3.对能够诱导AHPNS的纯病原进行生物测定和反向灌胃试验。
实验结果表明:1.浸泡混合菌株可造成健康对虾大量死亡并复制出与AHPNS相同的症状;2.浸泡从混合菌株中分离出的优势纯菌株也可以复制出与AHPNS相同的症状;3.该菌株可在对虾体内复制,连续感染两代对虾并获得相同症状。由此证实了AHPNS是由传染性病原引起的。
有趣的是,从接种了纯病原的培养基中提取的“无菌”上清液,通过反向灌胃法,可使健康对虾获得与AHPNS相同的病理特征。此现象对先前的“毒素介导”假设给予了佐证。利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亚利桑那实验室把AHPNS的病原定义为“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的一种特异菌株。
人类健康和生物安全提示
部分副溶血弧菌产生的毒素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人类误食未煮熟的海鲜可能得肠胃疾病。幸运的是,AHPNS的病原副溶血弧菌不会产生热稳定毒素。
由于AHPNS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对于养殖业而言,如何控制疾病的传播是当务之急。亚利桑那大学认为,鲜活对虾比冰冻对虾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因此,在AHPNS的快速检测方法完善之前,从感染地区运输出鲜活对虾的风险不容低估。AHPNS病原主要集中在肝胰腺,去头对虾相比整虾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要低得多。
所有证据表明,对虾在冰冻和解冻的过程中,AHPNS的病原已经失去生物活性。因此,对于进口国来说,冰冻的商品虾不会带来太大的疾病传播风险。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阐述“噬菌体”在参与弧菌毒素释放和增强致病力中的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诊断等方法,AHPNS病原体毒素和相关基因将作为主要分析目标。同时,多种疾病探测和控制方法也在逐步完善中。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渔药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