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养殖新闻 > 综合养殖 > 养殖综合 > 正文

长期在低谷中徘徊的广东杂色鲍养殖业能否东山再起?

发布时间:2013/6/13 15:02:02  来源:《海洋与渔业》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杂色鲍养殖业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红极一时,高额的利润让人们趋之若骛。90年代末,杂色鲍病毒性疾病出现,养殖病害从此频发。尤其是2002年的幼苗脱板症以及2008年的肌肉萎缩症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对话国家贝类技术产业体系病害防控岗位专家王江勇研究员

  ■ 记者 李奕雯/文

  杂色鲍养殖业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红极一时,高额的利润让人们趋之若骛。90年代末,杂色鲍病毒性疾病出现,养殖病害从此频发。尤其是2002年的幼苗脱板症以及2008年的肌肉萎缩症,对行业造成重创,杂色鲍养殖业此后一直在低谷徘徊。

  杂色鲍病害防治研究进展如何?杂色鲍养殖业还有没有前途?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家贝类技术产业体系病害防控岗位专家王江勇研究员。 
  
  《海洋与渔业》:杂色鲍养殖过程中常出现的病害是什么?

  王江勇:杂色鲍俗称九孔鲍,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台湾引入大陆养殖,因壳上一般具有9个开孔而得名。杂色鲍是南方养殖的主要鲍鱼品种。由于全人工繁殖技术的成熟,沿海工厂化养鲍迅速发展,尤其在福建、广东等地沿海,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成为有特色的海水养殖产业。

  然而从2001年秋季开始,福建省许多杂色鲍养殖场的鲍苗发生大规模急性死亡脱落(业内称“掉板病”)现象,许多养殖场颗粒无收。2002年春季,该病症蔓延至广东,大多数养殖场育苗不成功。2003年左右,杂色鲍幼苗急性死亡脱落现象同样出现于海南等地的鲍鱼培苗场中,2005年开始,台湾、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南方杂色鲍培苗场的培苗效果更加不理想,损失非常惨重。2008年,杂色鲍成鲍养殖又出现了肌肉萎缩症,该病为慢性传染病,基本在水温25℃以上时发生,目前具体病原尚待确定,一旦出现,用药物很难控制,一个月之内的死亡率可达80%以上,给成鲍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此后,南方沿海地区的养殖规模大为缩小。
  
  《海洋与渔业》:近年来对鲍鱼病害防治研究的进展怎样?有没有找到防治幼苗脱板症及肌肉萎缩症的方法?

  王江勇:我们开展了杂色鲍幼苗“脱板症”的病因调查,首次发现溶珊瑚弧菌(Vibrio corallilyticus)是杂色鲍“脱板症”的主要病原菌。研究表明:宿主感染后,肝胰腺、足部肌肉、外套膜和鳃等组织会产生严重的病理损伤。之后,我们建立了病原菌溶珊瑚弧菌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利用中草药及化学药物对鲍幼苗“脱板症”病害进行预防和控制,取得良好效果。采用闭合循环养殖水培苗系统,低盐条件下培育底栖硅藻,养殖用海水经多重物理处理,利用这些综合办法防控杂色鲍幼苗脱板症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我们从患肌肉萎缩症杂色鲍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弗尼斯弧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致病性,采用中草药及化学药物有一定的疗效,但难以阻止其蔓延与扩散。由于水产动物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仅依靠药物或其它方法很难控制其病害,主要应从品种改良及健康养殖技术上下功夫。这几年来,从日本引进杂色鲍与台湾种杂交的后代对“脱板症”及“肌肉萎缩症”有较好的抗性,目前在广东惠州、深圳及台湾等地养殖效果较好。
  
  《海洋与渔业》:除了病害,养殖鲍鱼还有什么风险?

  王江勇:鲍鱼养殖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工厂化养殖及海上吊养。前者的主要风险在于病害及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后者的风险则相对较多。海上养殖的鲍鱼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大,养殖风险很高。2012年4月,福建沿海发生的赤潮就造成沿海养殖的鲍鱼大量死亡,据民间统计损失近10个亿。鲍鱼是一种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狭盐性单壳贝类,环境污染和变化极容易对它的生长造成影响或直接导致大面积死亡。

  另外,鲍鱼的市场价格波动也较大。正常情况下,过年过节时一般为70~80元/斤,平时50~60元/斤。但近几年,鲍鱼价格就如过山车一样变动,去年受赤潮灾害影响,中秋后鲍鱼上市量少价格一路上涨,到去年底时每斤超过100元,而年后价格又一直下跌,最近才30、40元一斤,基本是亏本价钱。价格的剧烈波动,对养殖生产的影响极大。
  
  《海洋与渔业》:杂色鲍越养越难,业内引入了杂交鲍进行养殖。杂交鲍会取代杂色鲍吗?

  王江勇:杂交鲍其实是北方的皱纹盘鲍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培育得到的后代,通过10多年的选育,杂交鲍逐渐适应了南方的高水温。与杂色鲍相比,杂交鲍生长速度更快,且成品个体更大些,商品价格也稍高于杂色鲍。杂交鲍的养殖主产区在福建,福建商品鲍养殖产量占全国近70%,广东只能作为培苗基地。

  自从2002年杂色鲍幼苗发生脱板症大量死亡后,杂交鲍开始逐渐占领市场,目前市场供应的鲍鱼绝大多数是杂交鲍。

  但近两年,杂交鲍的养殖情况并不乐观:亲鲍市场混乱,近亲繁殖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苗种场繁多杂乱,育苗死亡率高,成功率不到50%;由于养殖密度过大,也出现了“掉板症”等诸多问题。杂交鲍似乎也走上了杂色鲍的老路。反观杂色鲍,近两年养殖情况有一点好转,这可能与引入国外的杂色鲍进行亲本更新有关。这两年,杂色鲍育苗成功率得到了提高,养殖病害也没有前几年般严重,似乎有一点恢复的势头。

  我认为,相比而言,杂色鲍才是更适合热带(南方)养殖的品种。近年来大面积养殖杂交鲍时就发现,杂交鲍度夏时成活率只有50%左右,控制措施不到位的话,损失会十分惨重,所以杂交鲍的养殖风险也是很高的。为了解决夏季高温的问题,南北对接的杂交鲍养殖方式发展了起来,它将在南方育苗并培育一段时间的鲍鱼运输到北方度夏,以避开南方的高温天气。但南方培育的苗种到北方后,养殖死亡率较高,似乎发生“水土不服”,且搬迁也增加了养殖成本。

  杂交鲍是杂色鲍养殖遇到瓶颈时,快速发展起来的。近两年,杂色鲍病害发生较少,广东部分地区养殖量又多了起来。我个人认为,杂交鲍不会取代杂色鲍,以后的养殖形势可能就是在这两个品种中平衡。
  
  《海洋与渔业》:杂交鲍能否在广东东山再起?

  王江勇:对广东省来说,杂交鲍不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品种,主要是广东沿海水温不适合其生长,工厂化养殖成本太高,也没有合适的海湾进行海上吊养。

  其实,杂色鲍是一个很好的养殖品种。我个人觉得,杂色鲍的肉质比杂交鲍更细腻,口感更好一些。只可惜在发展养殖业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正确的规划和引导,盲目激进式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不良后果。养殖业发展前期,高额的利润掩盖了亲本保本和引进更新、养殖密度、环境因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直到病害重创了杂色鲍养殖业,业界才来注意这些问题。

  在水产行业,一个品种养殖久了总会出现暴发性的病害,这是人工高密度养殖绕不过去的问题。既然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为什么不好好利用现有的养殖品种?我们应该重振杂色鲍养殖产业,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从亲本培育、养殖方式、疾病控制等方面入手改进杂色鲍繁育及养殖技术。
 
  
  人物简介

  王江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室主任,国家贝类技术产业体系病害控制岗位专家。研究方向主要为贝类病害防治,尤其对杂色鲍大规模死亡的病原流行病学、病理机制、发病规律和控制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编辑:罗诗吟 访问人次:2569 关键字:病害,鲍鱼,养殖,海洋与渔业,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养殖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