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以前360元一斤的野生甲鱼,现在50元一斤我也卖!”
说这话的是台州市乾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陈经理。他的公司位于三门县泗淋乡洋底村井下港,有淡水养殖塘300多亩,甲鱼是该公司的主要养殖品种,因为远离城区,且全部采用生态立体农业自然放养,这里的野生甲鱼颇受欢迎。
“那会我们的甲鱼真的是供不应求,价格也是一路看涨,就在今年年前,还涨到了每斤280元~360元。”陈经理说。
然而好景不长,今年年后,随着甲鱼销量急转直下,价格也降到了每斤180元。即便是这样,还是鲜少有人问津,而陈经理所能做的,无非是把价格不断往下压。
事实上,遭遇这场滑铁卢的不止“乾坤农业”,我市其他甲鱼养殖户也未能幸免。
甲鱼养殖业曾经在台州有过辉煌。上个世纪90年代,我市一保健公司出品的“中华鳖精”因邀请当时风头正健的“马家军”作代言,使得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保健品牌迅速风靡全国,甲鱼养殖也在当时风光无限。而如今,望着养殖塘,这个曾经光芒四射的产业,却只能让像陈经理一样的甲鱼养殖户倍感无奈与揪心。
甲鱼价格大跌,最高降幅达到50%
“这次真的下定决心不干了。”
年过六旬的老吕在仙居大战乡有十几亩的甲鱼养殖场,3万多只甲鱼正是他多年的心血所在。20多年的养殖经验,让老吕和甲鱼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但最近他却萌生了退意。
“我养的甲鱼多为日本品系中华鳖、美国鳖和广西黄沙鳖,全是仿野生外塘养殖,品质属中高档,以前价格一直稳定,销量也蛮不错。但自去年以来,甲鱼的价格直线下跌,降幅达到了近一半,销量也受阻,原先养在池塘里的宝贝,如今却成了怎么也卖不出去的累赘。”老吕说。
老吕告诉记者,年前他养的中档甲鱼售价还是每斤40元,但年后,价格一下子就跌到了每斤20元。“实在跌得太突然了,也太厉害了,几乎没有缓冲的余地。”老吕说。
同样的“惨状”也发生在温岭的台州诚达珍稀动物养殖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以生产经营高档甲鱼礼品为主,是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旗下的“老丞相”甲鱼品牌颇具知名度,还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生财有道》栏目。但面对现如今这个行业急转直下的颓势,多年积攒下的品牌效益似乎也无济于事,对此,该公司销售部张经理也不愿多说。他表示,此前他们一个甲鱼礼盒的批发价要228元,但现在调到了168元~198元,这样的力度此前十分少见。
不过,老吕表示,与中高档甲鱼相比,低档甲鱼的价格下跌幅度并不大。“低档甲鱼一般是在温室里人工养殖的,主要用于普通人家的婚宴,属于‘刚性需求’,市场供求并没有多大变化。”
“谁养的甲鱼多,谁就亏得多”
为了保本,老吕卖掉了他养的大部分甲鱼,本以为还能赚回一点老本,不想后来一算,反而亏了不少,“比预期的少了整整30万元”。
这是老吕怎么都没想到的,而在几年前,这还是个效益很好的行业。
“以前我光是卖甲鱼一年就能赚十来二十万,但现在——”老吕叹了一口气,“去年至今,我已经亏了十几万,再这样下去,亏的可不止这个数,还不够银行还贷的。”
老吕说,他的情况还算过得去,有的人甚至亏了100多万元,“谁养的甲鱼多,谁就亏得多”。
仙居渔政管理站(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郑瑞云告诉记者,老吕的甲鱼养殖场是目前仙居仅剩的一家甲鱼养殖场。在此之前,仙居曾经有过6家甲鱼养殖场,规模不小,而且在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水产品安全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规模,但近几年,另外的5家甲鱼养殖场都因为“亏得太惨”纷纷另谋出路,转而养起了其他品种。
老吕说,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剩下的甲鱼也卖掉,“哪怕是再低的价格我也卖”。
而台州市乾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陈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只要有人买,再低的价格都能接受,“哪怕是50元一斤也卖!”
“50元一斤的价格其实就是人工养殖甲鱼的价格,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我也不会出此下策。”陈经理说。
目前,这家公司的生态养殖基地里还游着8000多只野生甲鱼,几乎每天都有一批数量的甲鱼在繁殖。“实在是把我愁坏了,这日子真的是越来越不好过!”陈经理叹道。
降价只是台州诚达珍稀动物养殖有限公司应对颓势的手段之一,该公司的张经理还表示,他们启动了全新的市场战略,集中力量开发国内中西部及北方市场,目前已经和一些客户签订了意向合同,“总的形势目前看来还是可以的”。
“内外夹击”,养殖户不看好未来行情
效益好,需求量高是前几年全省的甲鱼行情持续走好的主要原因,这也引发各路资本纷纷介入甲鱼养殖行业。根据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的统计,2011年,全省甲鱼产量达13.28万吨,甲鱼产值近70亿元,产量比10年前增长了5倍,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面对一哄而上的“甲鱼热”,早在去年,就有业内人士担忧这轮行情撑不了多久,预计去年年底或者今年年初,行情就会有所回落。
事实证明,果不其然。
记者采访的几家养殖户都指出,此番甲鱼价格暴跌实则受到“内外夹击”:一方面,是众多养殖户盲目跟风,投资过热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中央出台“六项禁令”的外部政策影响。
老吕指出,前几年甲鱼行情好,很多人看着眼红,盲目跟风,都做起了养殖甲鱼的生意,导致出产量大大增加,致使现在市场供求失衡,供应量远远超过需求量,甲鱼养殖户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养在水里的甲鱼卖不出去,除了贱卖之外,还有些人继续养着,再观望一阵子。”老吕说。
而陈经理则表示,自从中央出台禁令之后,公务消费大大减少,甲鱼消费人群,特别买甲鱼礼品的人大大减少,高档酒店和高档宾馆的采购量也大大减少,导致甲鱼的市场需求量大幅度降低,价格自然要降下来。
至于接下来甲鱼养殖的行情,众多的养殖户表示,甲鱼养殖的黄金期早已过去,风险也越来越大,他们并不看好这个行业的未来。
“甲鱼行情这几年可能都不会好转,要在低价位徘徊好久,价格上升的空间也不大,盈利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老吕说。
郑瑞云告诉记者,事实上,受中央出台的“六项禁令”影响,不光是甲鱼,许多高档水产品的销售都遭遇“寒流”,短期内要想回暖恐怕比较困难。
“就跟上个世纪‘中华鳖精’热一样,那会不知带热了多少养殖户,但随后行情又跌入低谷,很多人赚不回本,甲鱼养殖就是在这样一会儿热一会儿冷的跌宕中行进。”老吕指出,甲鱼的投资周期较长,常常得养个两三年才有回报,养殖成本颇高,普通农户养不起,向银行贷款也有风险,万一亏了,就还不了贷。
“一万斤甲鱼鱼苗就要30多万元,饲料要10多万元,加上银行贷款利息要五六万元,总共要投入近50万元,还有人工费、运输费、原材料成本都在上涨,价格一跌,能不亏吗?”老吕说。
甲鱼产业如何走出供求怪圈?
▲链接
——访省海洋与渔业局原局长赵利民
记者:甲鱼曾经从每斤200元跳水到10元,这个产业应该怎样走出多与少的供求怪圈,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赵利民: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省甲鱼至少经历了明显的三涨三落过程。
1993年左右,甲鱼价格一路攀升到每斤250元左右,而甲鱼养殖也是“万家投入、遍地开花”;但盛极必衰,受产量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1996年初甲鱼价格开始直线下跌;尽管2001年甲鱼养殖开始回升,大量投资促使2003年甲鱼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的15.6万吨,随即出现暴跌,2004年春节后,杭州温室甲鱼价格最低时仅8元/斤,出现了全行业亏损。2006年至2007年甲鱼养殖又一次进入高潮,单价最高达25元/斤,随之而来的生产积极性引来了2008年至2009年再次低谷期。甲鱼产业的涨涨跌跌,恰好印证了市场经济的铁律: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左右收益及投资——投资反过来又影响供求。
与前几年相比,当前甲鱼产业发展中有一些新亮点:一是市场需求扩张。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以及甲鱼美食营养、滋补强身、药用免疫等功能认同面的扩大,甲鱼消费区域和数量逐年增加,价格趋于稳定。二是技术不断完善。目前我省的中华鳖日本品系、清溪乌鳖等2个国家认定的新品种正逐步成为主要养殖品种,苗种繁育、健康养殖、病害防治、高效低耗等技术(模式)的广泛应用,使甲鱼养殖成活率、商品率及成本控制水平大幅提升。三是品质更受关注。相当数量的生产者已从过去单纯注重产量增加,向关注品质品牌、环境控制等转变。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夯实市场、技术、品质三大基础,即:以扩大消费领域和延长产业链来拓展需求空间,以新技术研发应用来实现降本增效扩容,以严格的品质控制来保障和提升市场占有率。
记者:涨涨跌跌之后,浙江甲鱼未来能否继续甲天下?对产业主体有何建议?
赵利民:目前浙江甲鱼已有了较好的产业基础。下一步关键,是要“占领两头,规范中间,做强品牌”。
沿着以上这条主线,产业主体发展将更为顺畅。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谋划:一是占领种苗制高点。对原有品种不断提纯复壮,同时持续选育和开发新品种,储备一批新品种,保持领先优势。二是占领精深加工制高点。要加大对甲鱼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应用力度,着力开发多样化产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三是规范甲鱼养殖生产。四是着力打造品牌。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主体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发挥优势,协同推进。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