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青背、白肚、黄毛、金爪,阳澄湖大闸蟹一直以来“横行”餐桌,魅力难挡。如果上市公司有谁能将这只蟹揽入怀中,股价岂不是要一飞冲天?近日,还真有消息传来,说阳澄湖大闸蟹决定“远嫁”湖南。
4月初,被称为“中国淡水养殖第一股”的大湖股份发布了两项重大公告,一方面通过剥离非主营的地产业务,预计获利近3亿元;另一方面,公司收编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约30%股权,成为第三大股东。
看到大湖股份成功将大闸蟹收入囊中,不少券商前来捧场,大湖股份的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涨幅达到20%。然而,大湖股份董秘杨明却在电话那头给记者浇了一盆冷水:“这只蟹只是‘看上去很美’,阳澄湖品牌已经做烂了,大家别太关注,就当是收购了一家普通公司,对上市公司业绩几乎没有影响。 ”
业内评价说,当下看到的太多是上市公司力尽所能往自己脸上贴金,像大湖股份这样自露家底的还真不多见。
被动注入“阳澄湖”
如果说一年多前大湖股份有意收购“阳澄湖大闸蟹”是出于主观意愿,那么如今的这次收购动作,则完全源于剥离地产后的“被动接受”。
据最近的公告披露,大湖股份与其大股东拟以不低于12.2亿元、不高于12.5亿元的价格,将上海泓鑫置业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泓鑫”)整体转让给新世界百货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新百投资”)。
上海泓鑫由大湖股份和大股东西藏泓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01年共同发起设立,双方持股比例为48.92%和51.08%。西藏泓杉是大湖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21.72%的股份。上海泓鑫拥有上海泓鑫时尚广场物业占地面积11458平方米、建筑面积43660平方米。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上海泓鑫未经审计的总资产为7.02亿元,总负债为5.87亿元,净资产1.15亿元。
由于大湖股份持有上海泓鑫48.92%股权,因此,出售上海泓鑫公司最多可以获得6.12亿元收入,再扣除与其股权相对应的近3亿元负债以及项目成本后,大湖股份此次最多可获得一次性收益近3亿元。与此同时,公司将以637.47万元价格,收购上海泓鑫所持有的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澄股份”)60%股权中对应的48.92%股权,即占阳澄股份总股本的29.352%股权。之后,阳澄股份第一大股东是当地政府,占约39%的股权,西藏泓杉为第二大股东,拥有约30%的股权,大湖股份则位列第三。
对于这份公告,公众自然将焦点集中在了“阳澄湖资产注入”之上。有业内想当然解读为公司“对阳澄股份垂涎已久,成功注入大闸蟹资源,提升产品档次,加强盈利预期”,有券商评价为“有利于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阳澄股份则可以借助大湖股份成熟的销售渠道,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将产业做大做强。 ”更有媒体表示公司未来还将择机收购大股东西藏泓杉剩余的30.65%的阳澄股份股权,成为阳澄股份的最大控股股东。
对于这些解读,杨明表示完全不是那么回事。“2011年曾提出的收购阳澄股份60%股权,是出于大股东持股同业竞争的避忌。而这次公司收购上海泓鑫所持有阳澄股份的29.35%,主要是在上海泓鑫股权转让中,收购方新百投资要求将相关非房地产项目进行转移。因此,我们按照阳澄股份2000多万元净资产相对应29.352%股权折算,得出637万元的价格。当上海泓鑫注销、资产重新打包后,这笔钱再收回来,其实收购前后没任何变化,只是间接持股变为了直接持股。 ”而说到大股东剩余30.65%的阳澄股份股权,杨明表示并不一定会收购,而且一切都要看当地政府将来的态度和阳澄股份将来的经营状况,毕竟阳澄股份和当地政府还有一笔未了结的账。
商标纠纷存在隐患
除了养殖水面问题,“阳澄湖”这块金子招牌的归属权问题也很令人揪心。据悉,如今“阳澄湖”商标不是阳澄股份一家公司所有,而被当地政府同时授予其他两家企业共同使用,包括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及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集团。2009年,阳澄湖股份与集团公司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阳澄湖股份被授权从2010年5月1日起至2013年4月30日使用“阳澄湖”的商标。
对此,有媒体认为,“阳澄湖”接下来的品牌归属问题给大湖股份埋下了一枚炸弹,若是阳澄股份在商标争夺上出现失利,这项收购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不过,杨明说起令人垂涎的“阳澄湖”品牌,却摆出了不屑的态度。他告诉记者,大家都以为阳澄湖品牌是个宝,但实际上非常烂,目前品牌有或没有,对阳澄股份来说都无所谓。 “目前有200多家中小公司觊觎阳澄湖品牌,从事大闸蟹销售贸易产业。虽说卖的都是阳澄湖大闸蟹,但都各自叫卖自家品牌,让本来就混乱的大闸蟹市场更加无序。 ”
他告诉记者,农产品一般依据两种保护,一是产地保护,如西湖龙井茶,规定在某个区域生产的茶叶才能称之为西湖龙井;二是标准保护,产品达到某个质量标准就可以打上产地名称,今后用标准化保护方式制定质量保护。今后随着阳澄湖水质保护减产,市场需求增大,可能会逐步走上标准保护的道路。
据悉,从去年开始,阳澄股份已经申请注册并使用了新的商标,叫“阳澄”牌,去年的销量平稳,将来品牌的推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记者同时了解到,“阳澄湖”大闸蟹虽然打着高端水产品的旗号,长期被市场追捧,但养蟹人似乎赚不到钱。如阳澄股份虽然有近8000万元的营业收入,但从2000年至今,都没怎么赚过钱,成本太高,管理太乱,连年亏损。杨明透露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董事会改选,大湖股份争取更多的机会参与管理与决策,提升业绩,不过中短期来说依旧在亏损线挣扎。提起大湖股份的业绩,他透露2012年业绩基本框架与2011年相比不会有太大改变。去年主营利润上升,但投资收入减少,因此业绩与前年基本持平。
相关人士分析认为,2011年中期与2010年底相比,淡水产品销售占比从70%上升至73%,淡水产品销售毛利率从26.6%提高至30.6%,上市公司剥离副业回归水产主业的发展战略获得认可。目前公司正围绕白酒和淡水养殖两大主业做大做强,公司主打的千店工程战略,核心是将淡水鱼产品从原本的“湖边上卖”输送到各大城市开店售卖,但城市布点、品牌建设和向销售渠道建立都需要巨资投入,而这次3亿元的收入正好给今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
水面归属悬而未决
杨明口中的“未了结的账”,其实指的是阳澄股份旗下阳澄湖8500亩养殖水面的多年悬而未决的归属权和补偿问题。这作为阳澄股份的核心资产,其去留是阳澄股份生死攸关的大事,大湖股份为此也如芒在背。提到这笔账,杨明坦言牵扯太复杂。“曾经有很多媒体、投资者想弄明白这回事,但都弄不明白。 ”
记者通过资料查询,试图理出围绕着阳澄股份及8500亩水面养殖权、阳澄湖品牌归属等一系列问题。
按照苏州市大闸蟹保护办公室大闸蟹原产地保护的要义,只有在阳澄湖养殖的大闸蟹才能称为阳澄湖大闸蟹,正是这样的稀缺性,让8500亩的水面成了阳澄股份的核心资产。遗憾的是,这8500亩水面从2002年开始,被“搁置”了6年。 2002年,苏州市政府对阳澄湖水面进行环保整治,这8500亩水面就属于整顿范围。曾有媒体报道称,从2002年开始到2008年的6年间,阳澄股份基本上都没能进行养殖。而根据2007年10月洞庭水殖的关联交易公告,阳澄股份2004年至2007年1~8月净利润均为亏损,可见经营之惨淡。
2009年1月份,苏州市政府将8500亩水面使用权以水产养殖证的形式颁给了相城区阳澄湖镇政府。不过,阳澄股份也间接得到了些许“补偿”。镇政府将8500亩水面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的方式交给公司使用,公司既不用支付租金也不用交纳承包费。
之后,苏州市政府开始了对阳澄湖股份新一轮的整顿,要求拆除阳澄湖西湖超过3万亩的养殖区,阳澄湖股份正在使用的8500亩也在这个区域内。 “尴尬的是,如果这块水面将被禁止养蟹,那阳澄股份将被掏空一半,养殖公司也变成了一个单纯的贸易公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大大降低。 ”业内人士点评道。
为此,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公司不惜与管理层对簿公堂,养殖水面争夺案于2011年底在苏州开庭。时隔一年多,杨明告诉记者,该官司依旧悬而未决,目前该水域依旧在使用中,但整个阳澄湖都在整治,要求把围网拆除。 “保护环境是当务之急,此次整治的决心非常大,虽然结果还没出来,但是一定会出来。而且8500亩水面几乎是要不回来的,公司方只能拿到补偿方案。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企业经营领航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