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生态养殖是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它是指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本期《农村视野》为您展现我市各县(市、区)在生态养殖方面的做法及成效,并提供一些养殖参考,以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一位下岗女工的生态养鱼之路
山清水秀,花儿飘香,鸟儿穿梭。在流水潺潺的山塘边上,一位中年妇女正往清澈的山塘里投放青绿的牧草,水中的鱼儿在欢快地游动。这是3月25日上午,笔者在武平县万安乡捷文村大山麓里的一家生态养鱼基地见到的一幕。这位中年妇女就是该山塘的主人陈桂香。
陈桂香是武平酒厂的一位下岗职工,1989年下岗后,先后种过地,开过酒家。2005年春天,陈桂香去捷文村大山深处游玩时偶然发现这里的溪流清澈见底,一尘不染,溪的两旁又是茂盛的青草,自然环境特好,她不禁怦然心动想到了靠生态养鱼发家致富。
说干就干,陈桂香想方设法筹集资金100万元,在这大山深麓建起了50亩的生态养鱼基地。然而,从没有养过鱼的她,由于缺乏养鱼经验和技术,在选鱼苗和防治鱼病等问题上遇到了很多困难,第一年,鱼大面积发病,养出来的鱼也没有别人养的个头大。为此,陈桂香亏损了5万余元。
为了学习养鱼技术,陈桂香购买了大量的养鱼技术资料,并多次请畜牧兽医水产部门的养鱼专家上门指导养鱼技术。同时,她还虚心向本县的一些养鱼大户请教。在她的精心管护下,她的生态养鱼终于取得了成功。去年,该县启动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陈桂香的生态养殖基地被列入其中。现在,她养殖的草鱼挂上了含有网址、追溯码、联系电话等信息的小牌匾,走进了超市和农贸市场。据了解,目前,陈桂香的养鱼基地共养殖生态草鱼、鲤鱼等四大家鱼2.3万多尾,年均产值30多万元,纯收入10多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