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野生贝类法螺人工育苗有望变成现实。由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承担、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发中心、三亚纨美海洋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三亚海钰珍珠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的法螺人工繁育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前些年亲螺成功驯化并产卵的基础上,今年亲螺已产卵囊2213个,并由原来的每年产卵一次(冬季)增至目前的每年产卵两次(冬季和夏季)。目前,卵囊陆续孵化幼虫,且幼虫生长发育良好。
有关专家称,法螺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的突破,在国内属领先水平,对珊瑚礁资源保护和法螺资源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冯永勤介绍说,该项目为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09年3月13日,课题组人员从西沙群岛海域采捕法螺16个,首次开展法螺陆上水池试养。在临高试养一年多,一直未发现法螺交配与产卵。课题组人员分析认为,法螺不产卵可能与温度较低有关。
2010年5月17日,课题组将法螺转移到陵水黎安港海南海黎三贝珍珠养殖场陆上水池继续试验。同时,与三亚纨美海洋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法螺水族系统试养研究。同年11月,在南部试养的法螺开始产卵囊,孵化出幼虫11.65万个。
今年1月,课题组又将正在产卵的法螺再次转移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继续研究。
经水产养殖专家现场测产,上半年亲螺产卵囊856个,孵化幼虫105.25万个,培育50天左右存活幼虫81.12万个。这标志我省法螺人工繁育所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法螺繁育研究奠定基础。今年8月至10月,饲养的法螺又已产卵囊1357个,并陆续孵化幼虫,幼虫生长发育比上半年好。该课题组负责人表示,下步将认真总结幼虫培育的经验与不足,并在幼虫培养方式、饵料和水质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幼虫的生长与变态,力争早日攻克法螺人工繁育苗种的世界技术难题。
冯永勤说,过度捕捞,加之环境污染、栖息地被破坏等原因,全世界范围内自然海区的法螺数量已非常稀少。
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基新说,法螺是珊瑚的卫士,法螺的人工繁育研究,对保护和恢复维持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